正文 第九章 奇妙的花草樹木(2 / 3)

這種草跳舞的奧秘是什麼?這一直是植物學家探討的問題。對這種現象,科學家們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這是由於植物體內生長素的轉移,從而引起植物細胞的生長速度的變化造成的。也有人認為是由於植物體內微弱的生物電流的強度與方向變化引起的。這都是從植物內部找原因,也有人從外部找原因。有人認為,因為這種草生長在熱帶,怕自己體內的水分蒸發掉,所以當它受到陽光照射時,兩枚葉片就會不停地舞動起來,極力躲避酷熱的陽光,以便繼續生存下去,這是它們為了適應環境,謀求生存而鍛煉出來的一種特殊本領。也有人認為這是它們自衛的一種方式,是為阻止一些愚笨的動物和昆蟲的接近。

關於這種草跳舞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至今還沒有一致的說法。最奇妙的吃蟲植物在全世界500多種吃動物的植物中,豬籠草的捕蟲器是最奇妙的。

這種植物生長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馬達加斯加、印度洋群島、斯裏蘭卡、印度尼西亞等潮濕熱帶森林是其主要產地,中國雲南、廣東等省也有這種植物。

豬籠草能吃蟲,是因為它的葉子構造精巧複雜。它葉片的中脈伸出變成卷須,可以攀附著別的東西往上爬。卷須的頂部生出的一個口上有一個能自由開關蓋的囊狀物,這個囊狀物像奶瓶子一樣,瓶口邊緣向內卷,瓶內有半瓶子水液。瓶口內壁能分泌有香味的汁液吸引小昆蟲,小昆蟲在吃這種汁液的時候,腳下突然一滑,一頭栽到瓶中,被水液粘住,就成了豬籠草的籠中之物。

其他如捕蠅草、茅膏菜、毛氈苔等吃蟲植物,雖然也有捕捉昆蟲的本領,但它們的捕蟲工具卻比豬籠草的簡單得多。

最孤單的植物“獨花獨葉一根草”,說的就是植物世界裏最孤單的植物:獨葉草。

獨葉草是一種生長在我國雲南、陝西、四川、甘肅等省特有的小草,毛茛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海拔2750~3900米的高山原始森林中生長,喜好潮濕、寒冷,隱蔽,土壤偏酸性的生存環境。

獨葉草的地上部分有10厘米左右高,一般隻開一朵淡綠色的花,隻生一片有5個裂片的近圓形的葉子;它的莖埋在地下,是細長分枝的根狀莖,其上長著許多不定根和鱗片,葉和花的長柄就著生在根狀莖的節上。這種植物隻有一朵花,一片葉,完全不似其他植物般枝繁葉茂。

獨葉草不僅花葉孤單,而且還有獨特的原始結構特點。毛茛科有2500多種植物,但是隻有獨葉草的葉脈是典型的開放二分叉脈序,這是一種原始的脈序。獨葉草的花由被片、雌蕊、退化雄蕊和心皮構成,它的花被片也是開放二叉分的,雌蕊的心皮在發育早期也具有開放的特點。由於獨葉草的構造具有許多原始特征,所以植物學家們自1914年,在雲南的高山上發現這種植物後,就開始研究它,他們認為,獨葉草的研究,對於人們了解整個被子植物的進化過程很有用處。

“神木”為何會如此之神“神木”生長在俄羅斯西部沃羅涅日市郊外。說起神木的神奇之處,還得從以前發生的一場著名的海戰說起。

當時,在俄國和土耳其交界的亞速海麵上,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海戰。海麵上炮聲隆隆,殺聲震天。俄國彼得大帝親自率領的一支艦隊,向實力雄厚的土耳其海軍艦隊發起了進攻。隻見硝煙滾滾,火光衝天。當時的戰艦都是木製的,交戰中,不少木船中彈起火,帶著濃煙和烈火,紛紛沉下海去。由於俄國士兵驍勇善戰,土耳其海軍慢慢支持不住了。狡猾的土耳其海軍在逃跑之前,集中了所有的大炮,向著彼得大帝的指揮艦猛轟。頓時,炮彈像雨點一樣落到甲板上,有好幾發炮彈直接打中了懸掛信號旗、支持觀測台的船桅。土耳其人竊喜,他們滿以為這一下定能把指揮艦擊沉,俄國人一定會驚惶失措,不戰自潰的。不料這些炮彈剛碰到船體就反彈開去,“撲通”“撲通”地掉到海裏,桅杆連中數彈,竟一點也沒有受損!土耳其士兵嚇得呆若木雞,還沒有等他們明白過來,俄國船艦就排山倒海般衝過來,土耳其海軍一個個當了俘虜……這場曆史上有名的海戰使俄國海軍的威名傳遍了整個歐洲。彼得大帝的坐船為什麼不怕土耳其的炮彈?它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原來,這艘戰艦就是用沃羅涅日的神木做成的。神木為什麼這麼堅固?當時,人們並不知道其中的奧秘,隻知道這是一種帶刺的橡樹,木材的剖麵呈紫黑色,看上去平平常常的,沒有什麼出奇之處。這些不起眼的橡樹木質堅硬似鋼鐵,不怕海水泡,也不怕烈火燒。木匠們知道,要加工這種刺橡樹木材,得花九牛二虎之力。當年,為了建造彼得大帝的指揮戰艦,木匠們不知道使壞了多少把鋸子、鑿子和刨子。

亞速海戰以後,俄國海軍打開了通向黑海的大門。彼得大帝把這種神奇的刺橡樹封為俄羅斯國寶,還專門派兵日夜守衛著刺橡樹森林。沃羅涅日這座遠離海洋的內陸城市,也因為生產神木,而以俄國“海軍的搖籃”的名分載入了史冊。

日月如梭,關於神木的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可誰也解不開其中的謎。

到了20世紀70年代,神木的傳說引起了當時蘇聯著名林學家謝爾蓋·尼古拉維奇·戈爾申博士的重視,他決心用現代科學技術來解開神木之謎。

博士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測試一下神木的牢度,神木究竟是不是像傳說中所描寫的那樣堅硬呢?為此,他在野地裏用刺橡木板圈起很大一個靶場。靶場中央豎起2000多個刺橡木做成的靶子。謝爾蓋對著神木靶子發射了幾萬發子彈,結果隻有少數子彈穿透了靶子,絕大多數子彈都被堅硬的神木靶子彈了回來。

這個現象使博士非常驚奇,神木果真名不虛傳!他取下幾根靶上的木纖維,拿到顯微鏡下觀察,結果發現,在木纖維的外麵全裹著一層表皮細胞分泌的半透明膠質,這種膠質遇到空氣就會變硬,好像一層硬甲。用儀器分析膠質成分,結果表明,膠質中含有銅、鉻、鈷離子以及一些氯化物等,正是由於這些物質的存在,才使得這種刺橡木堅硬如鐵,不怕子彈,不怕黴蛀。

為了測試刺橡木的耐火和耐水性能,博士用刺橡木做成了一個大水池,池子內灌滿海水,並把各種形狀的刺橡木小木塊丟進去,將池子封閉好,過了三年,謝爾蓋打開了密封的水池,取出小木塊。他驚奇地發現,池子裏的木塊好端端的,一塊也沒腐爛變形。博士又檢查了池壁和池底,這些地方的木質也是好端端的,沒有損壞。這證實了神木的確不怕海水腐蝕。

另一個項目是測試刺橡木的防火能力。博士把一個刺橡木房屋模型投入爐膛,這時,爐裏的溫度是300℃。一個小時以後,他打開爐門,模型竟原封不動地出現在他麵前。原來,刺橡木分泌的膠質在高溫下能生成一層防火層,並分解成一種不會燃燒的氣體,它能抑製氧氣的助燃作用,使火焰慢慢熄滅!

至此,神木的秘密總算被全部揭開了。神木之所以神,就在於它分泌的膠質。

眾所周知,我國廣西沙田柚,果味酸甜適口,堪稱“中國一絕”。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就在沙田柚的故鄉———容縣,生長著一種硬度不遜於鋼鐵的樹木。這種樹木便是有“鐵木”之稱的鐵黎木。

說起鐵黎木,便有必要提提坐落在容縣城東人民公園內的真武閣。真武閣被人稱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這是因為此閣雖然重達數百噸,但不用一點鐵,而是徹底的木結構。

真武閣建在北靈山上,背靠繡江,麵對都嶠山,掩映在一片古榕的懷抱中,環境十分優雅。這座閣共分三層,高達13餘米,看上去很是巍峨。

據史書記載,這裏曾發生過許多次地震,還經曆過若幹次風暴的襲擊,但曆經劫難的真武閣卻仍然毫發無傷。1706年,一陣大風拔起了附近一根10米高的旗杆,周圍的牆都塌了,唯獨真武閣得以幸免。1857年,當地“地震有聲,屋宇皆搖”,而真武閣依然無損。1894年,一場台風席卷而來,連根拔起了閣旁的一些大榕樹,幾棵樹甚至被拋到了江心,鄰近的一些民宅也牆倒屋塌,真武閣卻仍是好端端的。真武閣建於1573年,至今400多年,雄風猶存,巍然屹立,這除了它建築結構科學合理之外,還與木構件材料優良有很大關係。整個真武閣有3000餘件木構件,這些構件全都由鐵黎木加工而成。鐵黎木又稱格木或鐵木,剛砍伐下來呈紅褐色,日子久了便烏黑油亮,光彩奪目。

鐵黎木本質堅硬,分量極重,長期埋在地下或浸泡在水中也不會腐爛變形,因而,鐵黎木常被用於打造家具、建築、造船、橋梁和機械製造。

在廣西,鐵黎木的使用十分廣泛。除了容縣的真武閣外,合浦縣的大木橋等一些古建築也是用鐵黎木製作的。

在植物分類學上,鐵黎木屬於豆科,它們多半生長在廣西東南部海拔較低的溫暖多雨的低山丘陵地帶,一般能長到20多米高,樹幹挺直,葉片呈厚革質,有光澤。

鐵黎木不落葉,每到夏天,樹枝的頂端便長出10多厘米長的花穗,花穗上布滿了白色的小花。花開花落,到了金秋,樹上便長出扁扁的莢果。

鐵黎木的果實成熟以後便開裂,露出種子。這種子含有麻醉劑成分,可以入藥。

能結“麵包”的樹誰都知道麵包是用麵粉加工製成的,而南太平洋一些島嶼上的居民所吃的麵包,不是用麵粉做的,而是直接從樹上采摘的。這種能結“麵包”的樹叫做麵包樹。

麵包樹可以說是一座天然的麵包廠,它可以在1年之中向人們無償地提供3次成熟的麵包果。人們將從樹上摘來的成熟碩果放在火上烘烤,待烤至黃色時,就可食用。當用手掰開烤熟了的麵包果時,乳白色果肉發出的陣陣香味撲鼻而來。這種烤製的“麵包”,鬆軟可口,酸中有甜,其風味很像商店裏出售的麵包。你千萬別小看這種天然“麵包”,它的食用價值很高,可與山芋相比。它含有大量的澱粉,少量的脂肪和蛋白質,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B。麵包果除了可以直接烤食以外,還可以用來製作果醬或釀酒。由於麵包果是當地居民必不可少的木本糧食,所以,人們在自己住宅的前前後後都種上了麵包樹。據說一棵麵包樹所結的麵包果就能養1~2人。

那麼,麵包樹究竟長得什麼樣呢?麵包樹是一種四季常青的喬木,10米多高,樹幹粗壯,枝葉繁茂。它的葉子很大,羽狀深裂。它的葉子是一種天然的藝術品,葉子基部呈綠色,中間呈黃色,葉尖絳紅,當地居民常常用它的葉子編織成自己喜愛的漂亮帽子。其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呈穗狀,雌花呈圓球形,它的雄花和雌花序都是分別從葉腋長出的。圓球狀的雌花序成熟時就是可口的麵包果。這種果是一種聚花果。麵包果的大小不一,小如柑橘,大似足球。麵包樹的結果期還特別長,從頭年11月一直可以延續到次年7月,長達9個月之久。一棵麵包樹在一年之中分批結果,依次成熟,1年可以收獲3次。每棵樹可以向人們提供麵包果60~70年,這樣的天然麵包廠在世界上還是少有的。

神秘的無花果樹無花果樹的發現,為人們研究是否存在一種能將雌、雄性器官都包圍在一起的植物結構提供了更廣闊的研究空間。其實,這種可食用的並被稱為無花果的東西並不是一種果實,而是一個含有大量小花的花托,既有雌蕊,也有雄蕊。這些花產生細小的果實,當你嚼食這些果實時,它們的小核在牙間格格作響。無花果的小花雖然被花托所包,但它仍會在果柄對麵留有一個秘密通道,一個幾乎看不見的小洞,通過它,昆蟲就可以鑽進去,隨意進行傳粉。因為這個小孔很狹窄,所以隻有一些超級專業化的昆蟲可以通過小孔。它們在無花果裏產卵,其幼蟲在裏麵發育,從一朵花爬到另一朵花,成為授粉的經紀人。或許從現在到5000萬年以後,無花果的這種創新會發展,甚至會傳播開來。一種新的保護會創造出來,並被大自然保留下去。

植物對性器官過度保護,也可能會使授粉愈來愈困難。而這又可能導致植物繁殖能力萎縮。但任何人都不可能描繪出1000萬年以後的情況,因為從現在到那時,人類或許會把植物世界折騰得亂七八糟,糟蹋得什麼都沒有了。在曆史上,植物為了生存,似乎把賭注全都壓在了繁殖上來拯救物種,而它們好像並沒有發展單個的確實有競爭力的防禦手段。但當昆蟲和動物不停地吞食它們,氣候變化造成它們大量死亡的時候,植物發展了防禦能力,如植物身上長出的荊棘。它們尤其在自己擅長的方麵,以化學物質來保護自己。許多植物是有毒的,或者至少是不能食用的。

人們看不到植物是如何阻止蝗蟲、毛毛蟲侵襲的,好像一直是人類在幫助植物抵抗外敵。其實,即使沒有人的介入,襲擊最終也會停止,我們不是見到了成千上萬條死的毛毛蟲嗎?美國阿拉斯加的白色野兔通常每隔10年繁殖一次,並咬齧了90%的楊樹苗和榿木苗,後來楊樹和榿木就生長出排異新枝,野兔即使饑腸轆轆也不敢碰它們。

長期以來,在植物的栽培過程中,對於促進植物生長和防治病蟲害,最普遍的方法是施化肥和噴農藥。這兩種方法雖然效果不錯,但會破壞土壤肥力和汙染環境。那麼,有沒有其他既有效又環保的手段呢?

十幾年前,國外兩名科學家發現,有些植物(如西紅柿、香蕉、豌豆等)之所以會出現生長緩慢、產量較低的情況,是因為它們體內發生了與人類的“血脈堵塞”“神經衰弱”等毛病類似的異常情況。

兩位科學家突發奇想,人要是得了這兩種病,采用電療往往有不錯的效果,那麼能不能給植物也進行電療呢?他們將這一想法付諸實踐,給植物通以微電流,結果使它們恢複成了健康,而且產量也成倍地增加了。桃樹經過“電療”後,長出的桃子沒有了令人討厭的絨毛,黃瓜經過“電療”後沒有了籽,洋蔥經過“電療”後沒有了能使人流淚的辛辣氣味。

國內也有類似的事例。山西省的果樹專家經過研究發現,蘋果樹的“黃化尖綠症”是由於缺鐵造成的。於是,他們就針對蘋果樹的這種症狀,專門為它配製了一種補鐵的藥液,然後像醫生給病人打針那樣,把藥液注射進樹的主根部位。結果,在短短的3天之內,蘋果樹的黃葉全都重新恢複了綠色,效果非常明顯。目前,這是一項在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的技術。看來,西醫的電療和打針都能給植物治病。那麼,中醫療法的效果又如何呢?

據說,巴西和另外一些國家的生物學家曾試著將傳統中醫上針灸的辦法應用於果樹栽培,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們用普通的小針或別針,憑直覺將針準確地刺在枝與幹之間形成的內角上,兩個月之後再取下來。這期間不再對植物噴灑農藥或其他化學殺蟲劑。結果他們驚喜地發現,針刺後的植物花朵更多,果樹的產量也會成倍地增加,桉樹、鬆樹則生長得更加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