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春天,稻盛和夫在母親姬美的帶領下,參加了離家不遠的西田小學的入學儀式,入學儀式結束之後,新入學的同學就被分配到自己的班級裏,坐在自己位置上。但是,當稻盛和夫聽到老師說“各位家長請回吧”,他的腦子頓時一片空白,稻盛和夫表示:“一想到母親將拋下我,我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母親姬美看到自己兒子哭了的時候,也略顯尷尬,最後,不得不一個人站在教室的後麵,直到稻盛和夫放學。母親姬美也一直說稻盛和夫:“沒有比這更害臊的了。”
其實,令父親畩市和母親姬美最頭疼的問題不是兒子經常號啕大哭,而是如何讓稻盛和夫乖乖上學。每次上學之前,父親畩市和姬美都會輪流哄稻盛和夫,有時叔叔也會加入到隊伍中來,甚至有的時候,他們隻能把稻盛和夫強行放到自行車上。但是就在稻盛和夫上學一年以後,他的學習成績竟是每一科都是A,他就這樣成了學校的優等生。父親畩市和母親姬美都對此表示驚訝,稻盛和夫也曾經這樣寫道:“有一段時間要把很不情願的我送去上學也夠麻煩的,父親、母親以及同住的叔叔輪流哄我,有時候隻能把眼淚汪汪的我硬拽上自行車。但是一年過後,我卻成了門門成績都是A的優等生,父母都大為驚訝:‘我們的和夫門門成績都是A,親戚當中還沒有一個孩子這麼有出息呢!’母親欣喜若狂,逢人便這麼講。”
由於很多人都說稻盛和夫非常聰明,是學校的優等生,稻盛和夫也認為自己挺了不起的,他本人曾經承認“因為大家一直誇我聰明伶俐,我也有些飄飄然起來,覺得自己真的就是一名優等生。”
在稻盛和夫小的時候,幾乎日本的小孩子會夢想自己成為一名軍人。所以,年齡相仿的孩子們會常常在一起玩類似於打仗的遊戲。在稻盛和夫的記憶裏,他小的時候會經常和一些調皮鬼玩。
可以說,是鹿兒島獨特的教育方式,使稻盛和夫逐漸從“愛哭”的孩子王轉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堅強的人。當時,鹿兒島有些武士子弟所開的私塾中會實行一種做法,那就是高年級的學生會負責鍛煉低年級的學生。
其實,稻盛和夫有一段時間學習成績真的非常優異,門門功課都是A,成為學校的優等生,但是後來他的學習成績不斷下滑,成績也大不如從前。隨著成績逐漸下滑,稻盛和夫和學校的一些壞學生結交了起來,他在自己的自傳裏也寫道:“我整天與那些調皮搗蛋鬼一起玩耍,不知不覺中與眼淚訣別,同時也慢慢地疏遠了學習。”
稻盛和夫在和他們玩耍嬉戲的時候,會“經常把大家分成敵我兩方,讓這個人扮演偵察兵,讓那個人扮演傳令兵。不能光靠蠻力,氣勢、魄力也很重要,另外還會用稻草做成勳章,或是發給大家一些小點心。”雖然當時隻是一個小團夥的頭。那個時候,如何掌控這個團夥是稻盛和夫最關心的事情。在稻盛和夫創業初期,也把這些運用到企業管理中。
在稻盛和夫的記憶中,有一件事是他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就是這件事,使他從愛哭鬼的孩子王轉變成了具有哲學家思想的堅強的人。
稻盛和夫的小學有一年來了一個新學生,他和稻盛和夫是同一年級,大家對這個同學的印象特別深,因為他的頭上有一塊銅板大小的禿頂,再加上他是新來的,所以大家會常常戲弄他。稻盛和夫覺得這個新來的同學挺可憐的,所以總是想保護他。
或許是覺得稻盛和夫挺不錯,或許是感激稻盛和夫,這個新來的同學很快就成了稻盛和夫手下的一員。之後,稻盛和夫聽說這個同學的家裏有一棵柿子樹,每逢秋季,這棵柿子樹上都會結滿柿子,這個新同學對稻盛和夫說道:“我爺爺知道你對我非常好,讓我請你們到我家裏來玩,要不要一起到我家摘柿子?”但是這個同學的家離學校很遠,孩子們隻想在一起玩耍,所以就沒有理會那個同學。之後,那個同學又邀請稻盛和夫幾次。稻盛在那個同學的再三邀請下,決定前往他家摘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