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活是一個承受的過程(1 / 1)

他戴黑色禮帽,穿白色西裝,雙手拿著一大把錢,展開成扇形,正向攝像機微笑。

你一定以為他是炫富的紈絝子弟。不,他是一位59歲的英國男人,喬恩·馬修斯,出生普通,從事銷售工作,手中拿到的,是他剛剛贏來的賭金,足足一萬英鎊。

2007年至今,喬恩·馬修斯與英國著名的博彩公司威廉希爾下了三次賭,已經贏了兩次,第三次輸贏未定,而威廉希爾的發言人夏普向媒體表示:“在我從業的30年裏,還從來沒有因為哪個客戶贏了一萬英鎊而如此高興。我寧願再輸幾次。”

你自然以為喬恩是個幸運的賭徒。

2006年,當喬恩被醫生宣布,自己已經身患絕症、生命行將結束時,他自認為是天下最倒黴的人。那時,他因肺部感染動了一次手術,結果令他大吃一驚:間皮瘤。

盡管醫療科技飛速進步,這種肺部的惡性腫瘤卻無法根治,隻能盡量壓製。醫生遺憾地預言:估計您看不到新年的太陽,如果上帝眷顧,或許還能撐過聖誕節。

一個轉瞬,世界就變得灰撲撲,濕淋淋。喬恩躲到自己的家,擦幹眼淚,抖抖索索地拿出紙筆,一字一頓地寫遺書。

死亡仿佛隔牆而立,隨時可能穿牆而入。

憂懼地過了幾天,喬恩發現自己總能在次日清晨睜開眼睛。從前的每一天,他認為活著是理所當然,而現在,每一個小時都是恩賜。他不再恐懼憤怒,變得感恩知足,泰然處世。

漸漸地,喬恩放棄了醫藥治療。那些抗生素總是敗壞胃口,弄掉頭發。他不想瘦骨嶙峋地死去,決心享受生命的最後這段旅程。

聖誕節前夜,喬恩精神矍鑠地在聖誕樹上掛好為自己準備的禮物。

過完聖誕節,喬恩精神抖擻地開始慢跑、散步,欣賞天空最早的一抹朝霞。

他居然活到了2007年年初!為了慶祝新生,他突發奇想,決定和命運打個賭。

喬恩來到著名的博彩公司威廉希爾,下注100英鎊,賭自己能活到2008年6月1日。這幾乎是他生平第一次賭博,奇怪的賭注驚動了公司的上層。這有點天方夜譚,他解釋說:“錢不是我的目的。如果我贏了,就能給和我同樣的絕症患者更多信心。因為我知道信心意味著什麼了!”

博彩公司最終被他說服,接受這份賭注。此前被確診為間皮瘤的患者最長存活紀錄為25個月,博彩公司在核實了馬修斯的情況後,給出了50∶1的賠率。

喬恩興致勃勃地開始另一種生活。他不再是一個卑微順從的銷售員,而是跟命運賽跑的運動員。他不去醫院,采取自然療法,鍛煉身體,渴飲困睡,一切服從身體調配。他不再為每天的銷售量錙銖必較,不再為客戶的臉色擔憂發愁,在陽台上養盆花,閑暇時釣釣魚,隻關注單純的生活本身,傾聽心靈的聲音。

這樣,喬恩感覺越活越年輕,連心理都變得很兒童,順利度過2008年的兒童節,贏得5000英鎊。他第二次下注100英鎊,賭自己能活到2009年6月1日,再次取勝。

當記者追問喬恩如何花掉這筆錢時,他笑了:“我大概是世上第一個以生命為賭注的人,這比1萬英鎊更有價值。我知道自己難逃一死,這些錢會拿出一部分捐給癌症慈善機構,另一半則用來完成我夢寐以求的蹦極。”

英國癌症研究專家對喬恩現象無法給出科學解釋。科技隻能探測循規蹈矩的平常生命,哪能解剖奇跡?

如今喬恩已經下了第三次賭注,賠率高達100∶1。

結果重要嗎?猶如《老人與海》裏的主人公,縱使拖著一副殘損的惡鯊骨架回家,他已然是英雄。而他抗擊的方式,不是魚叉和船槳,恰恰是順應自然,聽從本心。

穀川俊太郎寫過一首詩《活著》:“所謂現在活著,那就是超短裙,是天文館,是約翰·施特勞斯,是畢加索,是阿爾卑斯山,是遇到一切美好的事物;所謂現在活著,是鳥兒展翅,是海濤洶湧,是蝸牛爬行,是人在相愛,是你的手溫……”

低伏到深穀的生命,看到了生命原本的美好。

就在喬恩被世界媒體作為抗癌奇跡報道時,7月6日,中國上投摩根基金投資總監孫延群在上海因病辭世,這是公募基金行業第一位在任上病逝的基金經理,其病逝時年僅41歲。

活著,就是一場賭注,你用生命賭來的,是貌似平凡的幸福?還是頭戴榮耀的厄運?這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

如果把生命視為一場賭注,幸福與否的機會各占一半。人生旅途中,很多事情都像在押寶,不知自己是賠是賺。其實,生活就是這樣的過程,關鍵不是結果的好壞或輸贏,而在於人們要有承受的勇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