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男高音帕瓦羅蒂說:“選擇和放棄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卻是成功的前提。”
其實,放棄並不一定意味著失去。放棄貪婪,就得到了輕鬆;放棄痛苦,就得到了快樂;放棄患得患失,就得到了灑脫;放棄陰霾的昨天,就得到了晴朗的今天。
人生中,必要的放棄不是失敗而是智慧;必要的放棄不是懦弱而是升華。所以,我們說必要的“舍”是一種理智,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升華,因為這樣的“舍”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得”。真所謂“有舍,才有得。”
2000年年初,生意人吳宇發現了一賺錢的商機:生產IP撥號器。因為整個機器成本才五十塊錢左右,可是因為是新生事物,所以當時的市場價卻高達一千多元。其實,IP撥號器的技術原理很簡單,基本是電話機原理,隻不過多了塊控製芯片而已。
吳宇了解到這一行情後,馬上行動,買來了數萬元的生產調試設備,並招聘了一批技術人員,日夜兼程地設計、生產、調試。很快,產品便推向市場。吳宇的分析也得到了市場驗證,他因此而大賺了一筆。就在別人以為他會立即擴大生產規模時,他卻來了個急刹車,放棄了這一生意。他賣掉了設備,辭退了技術人員,轉租了廠房。
很多人對此很不理解,有的人甚至說吳宇是個十足的傻瓜,放棄了這麼好的賺錢機會。但隻有吳宇自己最清楚這樣做的原因。他清醒地認識到,IP撥號器利潤是超高的產品,競爭對手肯定會紛紛跟進,而且其中好多都是實力雄厚的電話生產廠商和大通信公司。他們一旦介入,自己的產品就毫無優勢可言。與其到時候灰溜溜地被別人打敗,還不如自己提前撤退,所以他明智地選擇了放棄。吳宇的放棄又一次得到了市場的驗證。
我們看到吳宇一次次放棄無疑是正確的,沒有放棄就沒有收獲,人的精力有限,當你把精力放在了勢頭漸衰的事情上時,自然沒有精力去做勢頭正盛的事情,可想而知,你的人生之路也會隨之勢頭漸衰。
有些人就是不能做到知足知止,貪心不已,他們的人生永遠在選擇,在追逐更好的東西,以便壯大自己的名望、地位,他們從來就沒有想過放棄,放棄那些不足取的東西。因此,他們的人生永無寧靜,永無快樂。
一個人如果沒有放棄的勇氣和膽識,你就無法比別人看得更遠,無法比別人走得更遠。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一個時間段內,我們也許能做好一件事情,但不可能同時做好幾件事情。
隻有懂得放下,才能掌握當下。如果你能夠領悟“放下”的道理,你將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人生在世,如果不能把一些不是很必要的東西放下,你的“人生行囊”將會很快裝滿那些不必要的東西從而讓你不堪重負。
“舍”和“得”是一對很有意思的反義詞,“舍”就是放棄,“得”就是得到,但是,有時候的“舍”的結果卻是另一種“得”,這就是事物的辯證原理。被迫地“舍”很多時候不會得到任何的東西,相反還可能失去更多的東西;主動地“舍”才能“得”到一些原本看似得不到的東西。這就是選擇的魅力。
蘇格拉底的“如何尋找最大麥穗論”就是在教我們如何選擇:在一塊麥田裏先走上三分之一的路,觀察麥穗的長勢、大小、分布規律,在隨後的三分之一的田地裏選定一個相對最大的,然後從容走完剩下的三分之一。即使在這三分之一裏麵還有更大的麥穗,按照規律來說也不至於令你太過遺憾了,總比一上來就匆匆選定,或者行程快結束了才胡亂抓一個更具有科學性,更能使人心安理得。
蘇格拉底的“尋找最大麥穗理論”是選擇的技巧,也是放棄的智慧。有時候你的目標太多,不妨扔掉一些,這樣選擇對你而言才會是快樂而不是苦惱的。
現實中,一個不成功的人,往往並不是沒有目標,而是目標太多。這樣的人不懂得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目標,他們什麼都想要,但因為精力和時間有限,結果什麼都沒有做好。如果不懂得選擇,那就意味著你放棄了自己成功的機會。所以,舍棄有時是必要的,必要的“舍”往往能換來更大的“得”。
人生短暫,生命無常,誰也無法預言將來,隻有放下過去,把握現在,才有美好未來!沒智慧的人總希望別人給他快樂,有智慧的人是自取快樂。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一切唯心,就看你對生活懷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其實每天發生在我們生活周圍的很多悲劇往往就是無法放下,如果你能夠領悟放下的道理,將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因為隻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當下!
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患得患失,對自己已經失去作用的事物卻一直耿耿於懷,不能放下。其實一旦放下,放眼長空,你就會發現不僅可以使自己釋懷,更多時候還能使他人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