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為了名權、利益,給自己扣上了鎖鏈;為了情愛、美色,將自己套上了枷鎖。總之,各種各樣的欲望,不斷加重了自己的負荷,使自己誤入歧途,鋃鐺入獄。
名利麵前,貪欲終會使人喪失理性,失去判斷力。他們自以為自己能力無限,可以為所欲為,卻不知有朝一日大廈傾覆,自己隻會落得身敗名裂。
今天還是權勢熏天的達官貴人,明天也許就會變成眾人唾棄的階下囚。貪欲不僅吞沒了自己,更使他們的親人成為這場悲劇中無辜的犧牲品。貪婪金錢隻會讓自己逐漸喪失理智,成為金錢名利的奴隸。一個任金錢擺布的奴隸無法把控自己的人生。在欲望膨脹時,我們需重新檢視自己對金錢的態度,要知道金錢是魔鬼的誘餌,常常讓人們變得軟弱。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熱衷於名利者的本質,不過是夢的影子。”畢竟,人生隻是一個競技場,當你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在場上自由沐浴著生命的陽光時,也許你並未覺察到生命、自由的寶貴,而一旦失去這些,隻能徒自地懊悔與自責。
要想保護好自己,使自己擁有幸福與快樂,使自己的事業蒸蒸日上,就必須盡快剪斷欲望之繩,掙脫欲望之鎖,以便給自己的身心減負,給自己的脈搏降壓!然而很多人卻在索取更多的東西,缺少敬畏和謹慎,讓自己陷入欲望和誘惑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麵對誘惑,人的信念很重要。信念動搖了,就會患得患失,而無窮無盡的欲望,就會使我們在人生之路、理想之路上左右搖擺,不知所措。麵對那些來自紅塵的種種誘惑和迷惘,自己一旦不能堅定,信念就會丟失,從此落入茫茫的塵埃中,辨不清前進的方向。
被誘惑打開了缺口,前途就變得更加險峻。古今中外的官場上的敗類無一例外,他們收受賄賂,大多變成了由行賄者擺布的可憐蟲,最後受到法律的懲罰,背負惡名。貪婪是萬惡之源,不論本來是多好的人,其品質德行多麼優秀,隻要他有了貪私的念頭,對不義之財伸過手,終將會變得昏庸、殘忍,喪失人性。
抵製住誘惑,離不開自己的控製力。人皆有七情六欲。隻要是正當的欲望,在合理合法的範圍內我們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爭取、去實現它,本無可厚非,這恰恰是我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良好的欲望會有利於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進步。此時的欲望,絕對不會構成對信念的衝擊,反倒是在信念的照耀下對自己有了正確的導向。這一過程中,人會充分體會實現欲望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包拯為官清明,後人傳有這樣一個故事。
包拯離開端州之時,端州百姓將他送到船頭,知道包拯沒帶一塊端硯,便將一塊最上等的端硯用黃皮包好,悄悄放進艙內,想包拯到了地方也就收下了。
船行至羚羊峽口的時候,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包拯眯著眼睛看看前方,擔心船兒行駛下去凶多吉少,便下令停船。他暗自詫異:“我包拯在端州清淡如水,如何惹得天公這般動怒?”思索著,他在船舷轉了轉,除卻風沙迎麵而來,什麼也沒發現。等他煩悶著進入船艙,卻瞥見角落有一黃色東西。打開布包一看,竟是一方精美端硯!他拿著端硯走出艙,手臂一揮,將硯擲於水中。
不一會兒天氣便漸漸好轉,而那落硯處湧起一座美麗的沙洲,因係端硯所在,人們便管它叫“墨硯沙”。
當地人請了雕刻名匠,為“墨硯沙”銘聯永念。那副對聯是:“星岩朗耀光山海,硯渚清風播今古。”聯中的“星岩”,即舉世聞名的肇慶七星岩;“硯渚”即墨硯沙。對聯的大意是:七星岩上包拯題名,使山河生輝;硯渚上廉潔的清風,流古傳今。
做“官”必先做人,做人是成事之道,人品則是謀事之基。做人清白,為官能拒絕誘惑就是在接近完滿。無論權勢的大小,無論誘惑的大小,隻有能夠扛得住誘惑和權勢的攻勢,才能讓自己的人生趨於完滿。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都能很好地主宰自己的欲望。挺直人生的脊梁骨,夯實智慧之基。誘惑時刻在侵襲著我們的人生,不光是官場,生活上,學習上,職場上,處處都有誘惑潛伏的身影。事實上,隻要我們願意,完全可以掌控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