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營造中小企業信息化標準氛圍最重要(1 / 1)

新聞背後

作者:

中小企業一直在快速成長。對於中小企業信息化行業來說,快速成長的中小企業呼喚著信息化行業規範和行業標準。在這一問題上,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既有共識又有爭論。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超過4500萬的中小企業,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色。對於企業信息化領域而言,就有4500萬個不同的需求。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從幾年前開始,關於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化標準的呼聲就從未停止過。然而,經過幾年的探索,中小企業信息化標準依然沒有定論。什麼才是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需要的標準?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遲遲難以成型?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廠商及用戶應該從哪方麵下手來解決這一難題?如何理解中小企業信息化標準?

5月13日,在一場關於中小企業信息化行業標準的沙龍上,信息化專家和企業代表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經驗給出了各自的結論。

信息化研究中心劉權博士認為,關於中小企業信息化標準的建立在業內已經持續探討了多年時間,而標準遲遲沒有出爐的原因之一是,人們對標準的理解不同。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主要涉及兩類人群:一是中小企業內部信息化建設和運營人員,二是為中小企業信息化提供建設和服務的廠商。

因此,對於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標準而言,應該包括兩個層麵。

一是中小企業信息化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標準。在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該遵循什麼樣的流程?應該搭建怎樣的信息化平台?如何利用該平台來推進中小企業業務增長?這是該標準需要涉及的領域,也是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標準。

二是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服務標準。影響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是第三方服務平台。目前,全國第三方服務平台數量超過100個。如此多的中小企業服務平台同時服務於中小企業,使中小企業信息化可能出現非良性發展。因此,如何對中小企業信息化開展服務成為擺在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商麵前的一大挑戰。服務標準的推出,對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標準進程更具意義。

對於服務標準,業內有發言權的企業當屬鳳毛麟角。盡管麵對著如此眾多的困難和挑戰,以中企動力為代表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廠商經過多年的探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中小企業信息化標準的建設打開了一道大門。

中企動力副總經理路岩介紹了自己的經驗。首先是堅持本地化服務。中企動力在國內建立了70家分公司,將本地化的服務直接送到企業門口。其次是開展多樣化服務。作為服務商而言,應該通過什麼方式分析客戶的行為?如何根據客戶的信息化需求製定其產品策略、市場策略、服務策略?在這一點上,中企動力采取了多樣化的服務手段。中企動力率先在行業中推出了7×24全國免長途話費400電話服務,同時還推出E-mail、傳真等服務。通過探索,中企動力試圖找到適合客戶需要的服務手段。最後,中企動力高度重視同行間的合作。任何一個行業標準的製定,都離不開行業內領先者的帶頭作用。然而,這其中同行間的合作更是不容忽視。隻有同行間不斷地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用戶需求,實現資源平台的共享,從而為用戶提供更高質量、更適宜的服務。

對於中企動力代表所介紹的信息化標準化運營經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陳寶國博士認為,營造一個中小企業信息化標準的氛圍至關重要。中小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對於我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換具有重要意義。中小企業信息化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標準,以及中小企業服務標準的推行,會促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全麵發展。在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標準的製定和執行中,要充分體現其適用於中小企業的標準輕量化、簡單實用、產品模塊化、平台化,能體現網絡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應用趨勢,並最好能上升為國家行業標準,最好能強製執行或通過市場機製引導執行,以改變信息化服務行業市場混亂的局麵,使優秀企業和優勢技術得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