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金融衍生之禍——美國次貸危機(2)(2 / 3)

可是對高利潤的預期並沒有成為現實,許多銀行,按揭貸款公司,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以及對衝基金,由於按揭付款違約或抵押資產貶值都遭受了重大損失。截至2008年3月,金融機構由次級貸款所帶來的損失以超過1800億美元。由於飆升的壞賬和貸款損失,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承保的美國銀行在2007年第四季度的利潤同期下降83.5%,由352億美元猛縮至58億美元,這是在1991年第四季度以來最差的業績。對於所有銀行,2007年的利潤隻有1055億美元,比2006年減少了27.4%。

全球的其他金融機構,如德意誌銀行,也因此蒙受了巨大損失。此外,數十家貸款公司不得不申請破產(見表一、表二)。這些機構的高層管理人員也沒有逃過劫數,美林和花旗集團的首席執行官被迫先後在一個星期內提出辭職。

購房者

次貸危機讓全球金融業遭受巨額損失,同時也讓不幸的普通美國人經曆了一種破產方式的改變。美國全國的抵押貸款者的月供都大幅上升,很多人放棄房子的意願大大增加。次貸危機爆發前,無力償還貸款的借款人在危機來臨時通常是先停付信用卡,接著停止償還汽車貸款,萬不得已才會拖欠房屋貸款。而在次貸危機爆發後,許多美國人尤其是負擔過重的少數人,已經完全把順序顛倒過來。他們減債的方式,首先是賣掉房子,接著賣車,最後才把電視賣掉。

在房價開始下跌之前,由於投機活動和再融資的緊縮,使房地產行業異常繁榮。麵對房價突然的急劇下跌,許多作為投資的房屋遇冷,閑置下來。這些空置的房屋往往維修不善,犯罪分子十分猖獗,社區居委會常常受到周圍住戶的投訴,進一步加快了此地區住房價格的下挫。由於房租沒有房價跌得那麼快,在一些富裕的社區,許多本來用於自用的住房都改為了出租。在一些地區,伴隨著房價下跌和美元貶值,很多外國投資者選擇來此置業,作為短期或長期投資。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即將退休的“嬰兒潮”這一代。占有龐大人口份額的嬰兒潮一代並沒有為自己的退休準備好足夠的儲蓄,他們本打算把日益增值的資產作為自己的“儲錢罐”或者退休儲蓄賬戶,而這一計劃被突如其來的房價飆跌所打亂。

貸款經紀人

抵押貸款經紀人並不借出自己的資金,他們的績效和賠償之間並沒有直接關聯。但是銷售arm會使他們獲得更高的傭金,這種經濟上的誘因促使他們賣力的推銷這種複雜的,浮動的抵押貸款。根據批發準入按揭研究與谘詢公司的一項研究顯示,2004年美國的按揭合約中有68%是住房貸款,其中次級貸款和alt—a抵押貸款(評級介於優級貸款和次級貸款之間)占券商總銷量的42.7%。136抵押銀行家協會主席稱,經紀人從住房貸款的繁榮中大量獲利,但並沒有認真核查借款人是否有能力清償貸款。

自己種下的惡果終究要自己來嚐。美國次級房屋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發生以來,衝擊最大的就是美國的抵押貸款商。17日,兩家全美大型的抵押貸款公司分別宣布了大規模的裁員計劃。全美最大的私人抵押貸款機構第一馬格納斯金融集團,關閉了全國300多間辦事處,並解雇了99%的雇員,大約有6000人,現在公司剩餘的員工數量隻有大約60人。

同時,公司還暫停辦理新的貸款業務。而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商novastar金融公司的裁員數量是500人,占員工總數的37%。兩家公司說他們裁員的目的,是為了在貸款發放量預期減少的情況下,縮減機構規模和降低成本。其中novastar2007年第二季度的貸款數額比去年同期下跌了73%,預計第三季度的貸款數額將會更低。

投資銀行

2007年3月1日,一位叫scott r coren的貝爾斯登(bear sterns)分析師寫了一篇情緒樂觀的報告,推薦一家專門向囊中羞澀的買房者提供按揭貸款的公司。其時,這家公司已經披露其貸款違約不斷攀升,而其股票價格已經在3個星期內跌了50%。這家公司就是新世紀金融。一個耐人尋味的“巧合”是:貝爾斯登“恰好”也為新世紀的房貸業務提供融資。

接下來發生的一幕同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代何其相似:投資者在華爾街分析師的鼓動下,大肆購買次級房貸公司的股票,然後,一夜之間,“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損失的是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活命錢。

投行的銀行家們有意或無意地未能及時洞見次級房貸市場的問題,與他們7年前對互聯網泡沫“判斷失誤”如出一轍,但這兩次危機間的相似之處還不僅限於此。當時和現在一樣,投資銀行和這兩個行業的業內人士都憑借著發行一些很可疑的證券大賺特賺;當時和現在一樣,華爾街的股票和信貸分析師們不斷發布“牛氣衝天”的報告,誘導投資者,即便貸款違約不斷攀升時也不曾停止;當時和現在一樣,監管部門看著這幕鬧劇,卻無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