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信心是金融資產價值運行的基礎。當金融危機爆發後,人群的恐慌對危機衝擊力的增強可以起到助推作用。投資者隻希望自己能夠在災難中少受一些損失,其結果是個人的理性行為導致了群體的非理性行為,形成巨大的羊群效應。
在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爆發時,美國金融市場一片恐慌,此時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的官員馬上站出來對美國經濟的基本狀況做出樂觀評價,指出“整體房屋貸款市場依然健康,抵押貸款質量依然上佳,美國經濟仍然十分強勁”。美國政府和監管部門的表態對金融市場信心的恢複起到了重要作用,避免了危機的進一步擴大和市場的過度反應。在政府官員發表強勢美國經濟看法後,美國股市全線開始上漲,挽回部分損失。
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有其獨特的特點,其抵押品的價值與貸款發放量一定程度上存在正相關關係。如果急劇收縮信貸規模,將減少一部分買房人的購房融資渠道,從而使得房地產市場的銷售狀況雪上加霜,導致房價進一步下跌,從而加劇房地產市場的滑坡。另外,住房抵押貸款提供商增加住房收回並急於出手,將導致房地產市場上現存房的數量急劇增加,加劇房價下跌,有可能使潛在買房者放棄近期購房計劃,成屋銷售狀況因此將受到負麵影響。因此,重視保護住房信貸市場個體消費者的利益是保障房地產市場需求,防止市場進入惡性循環的重要措施。
此前,部分貸款機構把一些人劃分到信用等級差的客戶人群中,從而導致他們的借貸成本上升、還款負擔增加。對此,美國政府住房部門提出批評。美國國會討論向銀行及其他抵押貸款機構實施限製性措施,防止更多人因無力還貸而喪失抵押品贖回權,包括對浮動利率抵押貸款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在整個貸款期限內進行全程評估,而不是隻在放貸初期進行評估。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建議,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fannie mae)和聯邦住房抵押貸款協會(freddie mac)等大型抵押貸款機構考慮給予那些經濟困難的借款者更多時間來償還貸款。該部還提出,美國政府應考慮對部分次級抵押貸款商采取懲罰性措施,以減少住房收回案件,安定民心,防止消費快速降溫。
大型信貸機構具有較強的抗拒風險能力,關鍵時刻可以起到護市救市的作用。政府支持的兩大住房抵押公司,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和聯邦住房抵押貸款協會,都製訂了拯救計劃,他們表示“能擔負起責任”拯救市場。
兩大住房抵押貸款公司準備在市場低迷的時候折價購入大量抵押貸款,並將其證券化後以較高折扣推向歐洲和新興市場。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還推出了“援救貸款計劃”,向那些無力償還目前貸款的美國人提供貸款幫助,保住他們的房子。華爾街幾大投資銀行,包括高盛、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正在策劃趁抵押貸款市場低迷之際大量買進,以期日後高價拋出。
金融市場具有全球聯動性,如果美國的金融市場發生問題,將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影響,各國均不願意看到這種景象出現。因此,美國政府積極同日本等美國債權國協調,以期有助於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恢複。在政府的努力下,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基本已經開始穩定,影響的擴展速度在減慢,危機始終處於可控製的範圍內,並未對金融市場和美國經濟造成重大挫折。美國政府的危機處理可以說是卓有成效的。
有些經濟學家認為,政府一些政策的出台實際上是通過立法鼓勵刺激貸款的發放,比如社區再投資法就迫使銀行放寬給那些信用不高的購房者。經濟學家羅伯特*卡特奈批判正是格拉斯—斯蒂古法案導致了刺激貸款的崩塌。在儲款和貸款危機期間,政府用稅收收入資助了大量的抵押相關權證,這可能引發道德危機,鼓勵貸款公司放出類似的高風險貸款。有些人認為,盡管美國政府試圖阻止二級市場的擴張,力挺國家銀行,但是“獵殺”放貸已經對聯邦銀行法構成了侵犯。由於擔心貸款管理不善,眾議院和參議院都在考慮立法以規範借貸行為。
美聯儲
美聯儲主要關注的是通貨膨脹率的管理和避免經濟衰退,他們也是“最後的貸款人”。而他們對避免資產泡沫(房地產泡沫、互聯網泡沫等)並不是很關心。美聯儲一般選擇在泡沫破滅後做出反應,以盡量減少抵押品對經濟的影響,而並不是設法避免泡沫本身。這是因為在界定資產泡沫並確定適當的貨幣政策時,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標準。經濟學家們會就是否采取了最優策略而激烈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