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金融衍生之禍——美國次貸危機(3)(2 / 2)

美聯儲的行動引起了市場觀察家的關注,他們認為這將引發道德風險。137一位業內官員表示,美聯儲紐約銀行在1998年參與救助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行為,會促使大型金融機構承擔更多的市場風險,因為他們相信美聯儲會代表他們進行幹預。

當次貸危機掃蕩美國之後,美聯儲為了救市先後五次降息(見表三),美聯儲不但在北美時間2008年1月22日淩晨出乎意料地推出自1980年以來最大幅度的降息,將隔夜拆借利率調降75個基點至3.50%,而且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月31日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3.0%,將貼現率下調0.5%,至3.5%。低利率將降低融資的難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推動經濟成長。但是,另一方麵的問題也不能忽視:如果激發出太多的需求,較低的利率可能導致通脹加劇。此外,較低的利率還將增大美元的壓力。目前美元對世界其他主要貨幣的彙率已跌至數十年來最低點。

同時,為應對因經濟放緩造成的信貸緊縮,美聯儲2008年3月11日宣布,將與歐洲央行、瑞士央行以及加拿大銀行和英格蘭銀行聯手采取多項措施,向金融係統注資以增加全球金融係統的流動性。美聯儲在此間發表聲明稱,將通過短期貸款拍賣方式再向金融係統提供2000億美元資金。聲明說,這2000億美元屬於短期證券借貸,借貸期限為二十八天,這和以往的隔夜拆借不同。美聯儲還宣布,交易商可使用包括自有品牌住宅抵押貸款在內的更多類型的擔保。此舉將放寬交易商向銀行直接融資的條件、擴大美聯儲與其他中央銀行間的外彙換彙計劃。與美聯儲聯動的歐洲央行將注資約一百五十億美元,瑞士中央銀行將注資約六十億美元,英格蘭銀行也宣布了類似措施,以提高全球金融市場的流動性。

次貸危機的連鎖反應

美國經濟是否進入衰退期?

對於美國本身來說,雖然政府官員一直強調經濟並未陷入衰退,但美國專家們正在激烈辯論的不是美國是不是陷入衰退,而是美國的衰退會不會出現像日本那樣的長期衰退的情況。《金融時報》提到了目前人們擔心的是美國經濟的低迷,可能會轉變成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遭受的那種曠日持久的經濟衰退,這促使決策者和投資者考慮是不是可能需要采取越來越激進的措施,以避免這種後果。目前這個爭論,正取代了所謂是不是陷入衰退的這個爭論。

次貸是不是真的在美國引發了危機,到目前呢這個答案是基本上已經揭曉了,就2008年1月份的數據來看,它確實造成了經濟的衰退。就美國本身的實際情況來看,的確不容樂觀,所以大家馬上就把問題的焦點轉向了會有多大程度的,多長時間的衰退。而次貸危機在這次衰退中扮演的角色是因還是果,這個問題還不明確。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一共經曆了10次大的經濟衰退(見圖四)。從簡單算術平均的角度來看,美國從1948年至2001年間,平均5年即經曆一次經濟衰退。最近兩次的時間間隔較長,約為10年。衰退經曆的時間,平均為11個月左右。根據這個標準,如果2008年美國陷入衰退,那麼此次衰退可能於2008年底或2009年2月份結束。

在“9·11”事件的打擊下,2001年三季度出現了年率1.1%的萎縮,第四季度就開始回升。

我們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距離我們最近的幾次經濟衰退表現出來的特點與以往有顯著區別:衰退程度相較以往相對輕微,美國經濟在近年來表現出了很強的韌性,而在經濟複蘇階段,經濟反彈的速度也相對快速而平穩。一項由美國杜克大學和cfo雜誌共同進行的調查顯示,90%財務主管對經濟在今年翻身不抱希望。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都認為,美國經濟要到2009年年底才會複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