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金融衍生之禍——美國次貸危機(4)(1 / 2)

直到最近,主流的看法一直是:美國經濟的任何衰退都將會是溫和的,因為房地產以外的領域未出現失衡,美國以外地區的經濟增長較為強勁,而美聯儲的降息和美國的財政刺激方案正起到推動作用。不過,隨著勞動力市場開始出現問題、房價跌幅加大、金融市場狀況進一步惡化,直至美聯儲采取了更大力度的救市行動,一種較為悲觀的觀點已取代了原有觀點。

次貸危機是否會釀成全球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發端於2006年,在2007年夏季全麵爆發,進入2008年之後愈演愈烈。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違約率的進一步上升,造成基於次級抵押貸款資產的證券化產品的市場價值嚴重縮水。而由於上述證券化產品在全球金融市場上流通,從而造成持有該產品的全球機構投資者出現了巨額賬麵虧損。

當前,市場既不清楚次貸危機造成的損失究竟有多大,也不清楚有多少機構持有潛在損失巨大的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這種不確定性導致所有金融機構都拚命追逐流動性,造成全球金融市場上的流動性短缺和信貸緊縮。經濟學家和金融領袖們對次貸危機的看法也日趨悲觀。金融大鱷索羅斯認為,次貸危機是二戰以來60年內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是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時代的終結。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家沃爾夫將次貸危機視為盎格魯—撒克遜金融體係的危機,並辛辣地諷刺美國處理自身危機的態度。

人們開始擔心,次貸危機會不會進一步惡化,釀成全球危機?雖然用百分之百肯定的語氣去預測未發生的經濟事件是荒唐的,然而,次貸危機釀成全球危機的概率確實不小。這是因為:第一,次貸危機給美國經濟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唯一不確定的僅僅是衝擊的程度;第二,美國經濟並未真正與全球經濟“脫鉤”,美國經濟下滑和市場疲軟將通過多種渠道影響全球經濟。

美國經濟一旦陷入衰退,全球經濟也難以獨善其身。次貸危機釀成全球危機的渠道之一,是國際貿易。美國是全球最重要的進口市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將會降低美國的進口需求。這將導致其他國家出口減緩,進而影響到gdp增長。這對那些依靠淨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國家或地區的影響尤為顯著,例如,歐盟的德國、東亞新興市場國家、石油輸出國等。此外,美元大幅貶值將會損害其他國家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特別是那些與美國出口商品構成同質性競爭關係的國家和地區,例如,歐盟和日本。

次貸危機釀成全球危機的渠道之二,是金融全球化造成美國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分布。例如,歐洲的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購買了大量的美國次貸證券化產品。目前歐洲的狀況看起來好於美國的唯一原因,在於歐洲金融機構在信息披露的頻率和深度方麵遠低於美國。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的損失已經比較充分地暴露出來,而歐洲金融機構由次貸危機引發的虧損目前隻露出了冰山一角。而一旦2008年歐洲經濟受到次貸危機的重創,那麼,全球危機的陰影將會繼續加深。

次貸危機釀成全球危機的渠道之三,是危機加大了全球資本流動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從短期來看,為了彌補虧損,緩解資本充足率壓力,美國金融機構紛紛從全球市場抽回投資,同時,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也加大了對美國金融機構的投資力度,國際短期資本的流動方向是從其他國家流入美國。從中期來看,美國金融機構為了重新盈利,以及美聯儲繼續降息和美國經濟持續疲軟,將會導致國際短期資本從美國流向新興市場國家進行套利,而這將加劇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產價格泡沫。從長期來看,一旦次級債危機塵埃落定,美國經濟觸底反彈,美聯儲重新步入加息周期,美元幣值轉跌為升,那麼,國際短期資本將會重新由新興市場國家回流美國。最後這種情景尤其需要引起關注,因為發展中國家的曆次金融危機,往往發生在美元加息和升值之後。綜上所述,世界不少國家對次貸危機抱有惶惶不安的心情,也就可以理解了。

矽穀的春天再次來臨?

近年來隨著高技術公司的愈漸失寵,公開上市的技術創新公司也未能引起太多驚喜。如今一些風投認為此次次貸市場危機可以為這個領域帶來回春機會。基本原理是這樣的:因為技術領域的投資遠離證券市場故而相對更加安全誘人。

總部位於舊金山的levensohn venture partners專門投資於技術領域,其合夥人keith benjamin認為,投資者已經被那些(證券)投資嚇壞了。他在他的博客裏寫到:“信貸危機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投資—要知道別人的屋頂也許就是你的地板。”矽穀其他投資者對此想法十分附和,雖然這其中不乏懷藏著自己小算盤的人—因為vmware的成功上市。vmware在8月14日公開上市發行股票,價格定位每股29美元,而盤後其股價上漲了76%。而在昨天收盤時,股價則已經達到每股70.2美元,比上個交易日上漲了3.35美元。即便市場如此不穩定,但vmware股價仍保持快速增長—這似乎告訴大家技術企業上市融資的“旱期”已經過去了。在第二季度,26家被投資企業在公開上市後募集資金達43億美元,去年同期是19家企業,融資金額為2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