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聲香鑒評析2(3 / 3)

(7)有人江郎人物,道理上已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可仍然牽強附會,不肯服輸,一味地強詞奪理。此種理不直氣不壯的人,在討論場上處處可見。這是似理不可屈者。

在此呈述一下論辯過程中存在的失誤以及辯論技能。

(1)辭勝者在辯論中我們可以看到以理來勝人,和以言辭來勝人的兩種勝人方法。以理勝人,雖言語不準確,但根據充分,黑白分明,就連細微處也解釋得很清楚,於是理直氣壯,使人口服心服;以言辭勝人者,是用詭辯的手段在言辭上獲勝,他掩蓋事情的正確一麵。於是“求異則正失”,辭巧而不可屈,使人口服而心不服。

(2)不善辯論者一般說來,九偏之人辯論之時,不外乎有三種狀況:一種持相同意見;一種持相反意見;一種則是既不相同亦不相反。持相同意見的人,彼此通曉對方的意見,就像水流於河水;持相反意見者,彼此對抗,水火不容;既不相同又不相反者,意見模棱兩可,故意顯得寬宏開闊。

善於辯論的人,當他發現對方聽不進去或無法說服對方時,就會立刻停止自己的說話,他會揣摩對方的心態,采用迂回戰術,先說對方愛聽的話,取得對方讚同之後,再逐漸把對方引到自己要講的內容中去。推銷家常用“是的……但是”或“唱對方愛聽的歌”的手法,在現代商品經濟時代,這種技巧很實用。

不善於辯論的人,與別人辯論之時,不是堅持相反的意見,就是說一些模棱兩可、不著邊際的話,這樣做無非是想讓對方進人自己的意圖,其實適得其反。

(3)不善喻者善於曉喻的人,言少而事明,所以他用簡單扼要幾句話就能說明繁雜的事情;不善於曉喻的人,洋洋灑灑了一大堆,卻連一件事也沒說清楚,這種人自己不知所雲,別人更是聽不懂了。

要解決辯論的缺失,就必須具備“八通之能。”所謂“八通之能”,即“聰能聽序”,“思能造端”,“明能見機”,“辭能辨意”,“捷能攝失”,“守能待攻”,“攻能奪守”,“奪能易予。”兼有這八種才能,便能“通於天下之理。通於天下之理,則能通人矣。”不能兼通八者,隻有一能的話,便是偏才。與此相應的偏才,也有八種:名物之才,構架之才,達識之才,贍給之才權捷之才持論之才推徹之才,貿說之才。八能皆通的則是兼才之人。此八能就是解詰潔問駁辯之種種缺的八種技能。

善於辯論的人,懂得適可而止,得理讓人,絕不會得理不饒人。這種人才算精妙高明啊!

他們能聰、能思、能明、能辭、能捷、能守、能攻、能奪,兼具有上述的八能能通天下之理,通天下之理之後,才能識人。倘若不能兼有八能,隻具備一能那就是偏才的人。

談話,辯論在求理,而人之通理受才性所決定,才既殊途,理亦異趣,因此正確的辯論者應具備下列八種技能:

(1)耳朵能聽懂對方的意思。登高能賦,聽聲音即能判斷狀況,這是名物之才。

(2)思想能創製新'理論。天馬行空,無中生有,創作思維不欠缺,這是構架之才。

(3)眼睛能看出未來的機會。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預測未來的趨勢與機會,這是達識之才。

(4)言辭能表達自己的意思,口齒清淅,能言善道,靠三寸不爛之舌,能拒千軍萬馬,這是贍給之才。

(5)行動能糾正自己的過失。改正自己的缺點,反敗為勝,這是權捷之才。

(6)防守能抵擋對方的進攻。善於防守,滴水不漏,這是持論之才。

(7)迸攻能打破對方的防守,把進攻作為自己最好的防守,這是推徹之才。

(8)找出對方矛盾而攻擊,便對方觀點自相矛盾,最後投降,這是貿說之才言語為心靈的表現,因此從談話與辯論之技巧,可以看出各種不同才能之人。

劉邵接著述說通才之人辯論的十項技能,及所必須遵循的一些心理原則並作為本章之總結。

通才之人與通才之人講話與辯論之時,因為彼此均兼具八能,所以心靈神通,簡單幾句話,就能溝通;通才之人與無才之輩談話與辯論時,則須耐下性子,察言觀色,慢慢引導,才能溝通。其溝通的十個要領(亦即通才人的十個辯論技能)如下:

(1)自己雖然聰明絕頂,成竹在胸,仍常準備退後,決不賣弄自己的才華;

(2)好話說出口,通理就停止。對方說錯了,不必緊迫盯人,咬住不放;

(3)一方麵讓對方暢所欲言;另一方麵幫助對方多發揮其才能;

(4)談話辯論,仁義第一,不借題嘲諷對方的短處,也不借機炫耀自己的長處;

(5)與人交談,在取得對方的信賴之後才可講出對方的不足之處,否則交淺而言深,對方都以為你在誹鎊他而不接受;

(6)不以聲醜,棄其善曲;不以人愚,廢其嘉言。對方再笨,總有其聰明的地方,應參考其優點,而不能全盤否定;

(7)詰問駁辯,或守或攻,或進或退,不論時機的掌握,或是思考下判斷,都極為恰當;

(8)順對方的心氣,當對方氣盛的時候要回避;當對方氣竭時是攻擊的最佳時機;

(9)辯論之時,要使對方口服心服不是易事,在道理上如果已經獲理,不可盛氣淩人,得寸進尺;

(10)談話辯論要心平氣和,不能隻看對方的身份,不為求名而講道理,辯論隻是為了獲得真理而已。

具備上述十個要領,才夠資格與人談話辯論,處理繁雜的事物。在實際中多加鍛煉,還是很容易掌握的。這些為人處世的經驗之談,予人甚多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