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聲音簽附錄1(2 / 3)

不久,巡撫胳秉章召羅萱治湘潭團練,劉培元招羅萱至衢州與謀軍事。羅萱稍規大計,皆不肯久留,亦自以文士不欲竟棄科舉,屢應省試,終不第。同治元年(1862),拜曾國藩於安慶,又至其從兄記名提督羅逢元於當塗,也不欲久居。家居後更加專心學問。同治二年,郭嵩燾升任廣東巡撫,屢召羅萱到廣州,委托他創立水師,羅又謝歸。又同劉德謙領威信軍防郴,不久,羅萱進屯樂昌。地方官命增募威震軍,亂平而歸。

從此,羅萱不再關注兵事。

羅萱是喜歡貢獻才智又不願仕進的人,回到家鄉後本想專心讀書,以寫作終其生。可是,地方大員及同鄉親朋不斷招其人幕,他均婉言謝絕。同治七年(1869)十一月,既是同鄉摯友而平生又很欽佩的黃潤昌奉命入黔,黃潤昌再三請求,羅萱人軍營掌文案,兼理營務處。每天白天出外領隊作戰,夜晚筆削奏犢。

黃潤昌原受曾國荃的賞識,鹹豐九年(1859)召入安徽軍營。當他千裏迢迢抵至皖營時,正值曾國荃已南還家中,因無依靠,便借居太湖藥局,不久生病,想粗裝逃出。後被侍衛吳德水招入營就醫。禮部主事李榕,當時在曾國藩處充營務,與之相見,十分高興,遂進人曾國藩的幕僚。次年,在攻複安慶中,黃潤昌成功地策動了程學啟反叛,後幫李鴻章立足上海,同治三年,因隨攻金陵,加布政使銜。

黃潤昌得檄令已是臘月,黔省極為寒冷,羅萱到營後隨即開赴清溪。清溪是原鄧子垣的軍所。安營紮寨後,羅萱和黃潤昌分辯向,設水師,作戰守,作大舉進攻的準備。湘軍進入黔境後,先後攻克銅仁、遵義等五郡,而南路進攻受阻。羅萱與鄧子垣一同到席寶田處請戰。同治八年(1870)三月,黃潤昌、羅萱遇伏戰死。黃潤昌年僅四歲。羅萱年43歲。

羅萱貌溫雅,文翰流美,而性極恬退,從軍十餘年,不趨便營利,亦不圖仕進,至死還是個知府。著有《儀鄭堂文箋注》二卷,《粵遊日記》一卷,《寥花齋詩詞》四卷。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三國時河內溫縣(今河南禹縣)人。出身於大士族地主家庭。多謀略,善權變。初為曹操主簿,後任太子中庶子,為曹丕所信重c魏明帝時,任大將軍,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為魏國重臣。曹芳繼位,他和曹爽受遺詔輔政。後殺曹爽,專國政。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權。後,其孫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懿為宣帝。

司馬懿出身於一個東漢以來累世二千石(郡太守)的地方豪族,其祖父司馬攜曾為穎川太守,其父司馬防曾任京兆尹。少年時的司馬懿,聰明好學,博聞強記,善謀略,常慨然有憂天下之心,同郡人南陽太守楊俊以善於知人聞名。一日見了司馬懿後,對人說:“此兒長大,定為非常之器。”

東漢建安六年(201年),司馬懿被郡政府舉為上計掾。此時曹操任司空,他得知司馬懿的名聲,決定辟請為官。司馬懿早已看出漢朝已國運衰微,朝廷大權實際上已落人曹操之手。他本屬大士族之裔,而曹操乃宦官之後,怎肯屈節事之。於是,推說身患風癱,不能起居,拒絕征辟。曹操一向機警而多疑,馬上懷疑這年輕人是在借故推辭。司馬懿拒不應辟這使曹操大為惱火,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不敬。於是他立即派人扮作刺客前去驗證虛實。夜深人靜時,刺客穿牆越屋來到司馬懿的寢室。見司馬懿果然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刺客仍不放心,手揮寒光閃閃的利劍,猛地刺向司馬懿。

警覺的司馬懿察知刺客到來,立即悟到這是曹操派來驗察他的病情的。於是將計就計,毅然放棄了一切逃避求生、自衛和反抗的努力,裝著風癱病重的樣子,直挺挺地躺在那裏,一動不動,任刺客所為。刺客這才信以為真,收起利劍,回去稟報曹操去了。

司馬懿機智地躲過這場浩劫之後,總不能永遠躺在床上。他十分小心謹慎而有節製地活動,但還是沒有逃過曹操的眼睛。建安十三年(208年)六月,曹操自任漢室丞相。為了實現統一南方的大業,他一麵開玄武池以練水軍,一麵積極網羅人才。於是,他又想起了司馬懿。曹操想起當年的事,嚴厲地對使者說:“司馬懿如果再推三阻四,就把他抓起來!”善於審時度勢的司馬懿判定,如再拒絕,定難逃殺身之禍。於是,他欣然就職。曹操見司馬懿接受征辟也未多想,任命他為丞相府文學掾,並命他與其子曹丕遊處。很快便將其轉為主簿曹操對司馬懿的才能非常賞識,但對他“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的特點也看得一清二楚。他聽說司馬懿有“狼顧相”,又察知他有所謂“雄豪誌”,加之又曾夢見三馬同食一槽,心中不禁警覺。他暗忖:槽為曹同音,“食槽”難道預示著司馬氏將侵奪曹氏權柄?於是,曹操更加猜疑司馬懿,漸生反感,並有加害之意。一次,曹操見曹丕與司馬懿關係甚好,憂心仲忡地對兒子說:“司馬懿終將不甘心位居臣下,將來必然幹預我家政權。”但曹丕不僅聽不進父親的警告,還多方麵保護司馬懿,這才使司馬懿免於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