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寶”馬三寶,隋唐時雁門人。性慧敏,少年時被柴紹收為家童。隋大業十四年(618),李淵起兵反隋,柴紹隨之,三寶則護紹妻避亂司竹園。當時天下大亂,群雄四起,三寶收撫群雄,兵至數萬,自為總管。後隨秦王李世民入長安,擊敗少數民族割據勢力劉拔真,與柴紹擊吐穀渾於岷山,斬其首領,俘敵數千,以功封新興縣男。貞觀初,授左驍衛大將軍,進爵為公。卒諡為“忠”。
“薛仁貴”薛仁貴,絳州龍門人,今山西河津縣人。薛仁貴少時家中貧寒,以種田謀生。後投奔將軍張士貴,為張帳下小校。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時,薛仁貴隨張士貴大軍進至安地,恰逢郎將劉君昂被高嚴所圍。薛仁貴一馬當先,衝入敵陣,斬將殺敵,勢不可當,敵皆驚懼。仁貴一時名聲大振。
在大軍攻打安地城時,高麗王莫麗之遣大將高延壽率兵20萬來迎。薛仁貴騎白馬,披白袍,手持利戟,腰掛雙弓衝入敵陣,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高麗軍大敗。薛仁貴的這一舉動,引起唐太宗李世民的注意,很快被提升為遊擊將軍。
永徽五年(654),唐高宗幸萬年宮。這一夜,雷鳴電閃,大雨傾盆,山洪暴發,洪水直衝玄武門,宿衛皆散。薛仁貴曰:“天子有急,怎敢懼死?”於是登門大呼,並扶高宗上了高處。大水很快淹沒了萬年宮,高宗說:“賴卿以免,始知有忠臣也。”賜禦馬,後以功封河東縣男。開耀元年(681),薛仁貴以右領軍衛將軍出任代州都督,率兵出雁門關北伐突厥,突厥大敗。永淳二年(683),薛仁貴病卒,年70,贈左驍衛大將軍。
“李克用”李克用,本姓朱耶氏,其先祖為突厥人,後移居沙陀。父親本名赤心,曾任唐朔州刺史,因討伐龐勳叛亂有功,被賜姓李,改名國昌,升為振武節度使。李克用也因之姓李。李克用從小愛騎馬射箭,15歲那年,即隨父出征龐勳,因作戰勇敢,軍中稱為“飛虎子”。平定龐勳叛亂後,李克用被授為雲中牙將。
黃巢起義爆發後,李國昌父子因不滿朝廷調度,於是撕毀詔書,殺死朝廷派的監軍,反叛唐朝。鹹通十三年(872),李克用殺雲州防禦使,自稱留守。隨後父子二人北據蔚州,南侵忻、代、嵐、石等州,勢力範圍直至太原南麵的太穀。唐朝上下震動,調大軍圍攻李國昌父子。唐廣明元年(880),蔚州節度使李可舉等共討國昌父子。李國昌父子兵敗,逃往韃靼。
黃巢攻入唐都長安後,天下大亂。李克用族叔李友金與太原監軍陳景思、絳州刺史翟正在雁門募兵三萬。由於這三萬兵士大都為北邊五胡部眾,李友金等難以駕馭,便上書僖宗請李克用來做統帥。唐僖宗無奈,便赦免克用,特任命李克用為雁門節度使,令其率軍征討黃巢。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八月,李克用率忻、代、蔚、朔、韃靼之軍共3.5萬騎南下,年末至河中。第二年正月,克用命其弟克修領前鋒500騎渡河先進。這時,黃巢派人奉黃金及詔書賜克用,克用收其重金分給部下,然後焚毀詔書,進兵長安。當時各路勤王之師,雖雲集京師周圍,但因黃巢勢強,未敢爭鋒。而克用所部凶悍善戰,全身黑衣,人稱“鴉兒軍”。克用渡河後連敗黃巢數陣,不久攻克長安。李克用因功升任河東節度使,不久封爵晉王。
唐天祐四年(907),朱溫滅唐,改國號為梁。淮、蜀、燕、岐等王皆擬稱帝,克用卻仍用天祐年號。次年,克用卒,年53歲。子李存勖繼為晉王,葬其父於代縣七裏鋪北。後唐同光元年(923),李存勖滅梁稱帝,史稱後唐,追封李克用為太祖武皇帝。
“楊業”楊業,原名重貴,祖籍麟州新秦(今陝西神木)人,其父楊信為北漢麟州刺史。楊業少年時,便“倜儻任俠,善騎射,好畋獵,所獲饒於人,嚐謂其徒曰:‘我他日為將用兵,亦猶用鷹犬逐雉兔爾。’”青年時,楊業為北漢劉崇所用,賜名劉繼業,任保衛指揮使,以驍勇聞名於軍中。在北漢對外戰爭中,屢立戰功,戰無不勝,被譽為“無敵”將軍,累次升遷,官至建雄軍節度使。
在宋太宗征北漢之役中,宋軍對太原城進行了猛烈攻擊,守城將士矢盡力竭,北漢主劉繼元決定開城投降。當時,楊業“為繼元捍太原城,甚驍勇,及繼元降,繼業猶據城苦戰。上素知其勇,欲生致之,遣中使諭繼元,便召繼業。繼元遣親信往,繼業乃北麵三拜,大慟,釋用來見”。其忠於故主之心及勇武不屈的精神,給宋太宗留下極深的印象。宋太宗對楊業“撫慰之甚厚,複姓,止名業,尋授右領軍衛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