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下,如果這些各自領域的偉人隻是執意地將自己最初的選擇進行下去,那麼這個世界隻是在律師、運動員、醫生、工程師的行業多了幾位成員而已。那些傳世的文學名著、那博大精深的思想、那些自然科學界的巨著以及那來自天籟的音樂都將從何而來?
一個人事業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能不能揚長避短,能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不要一味地去抱怨那些我們無力改變的環境和先天條件,而應該認識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條條道路通羅馬”“此門不開開別門”。世界上的工作有千萬種,對人的素質要求各不相同,幹不了這個可以幹那個,總可以找到自己的發展天地。隻要你善於發現自己的優勢,善於經營自己的長處,並且奮力拚搏,一定會不斷增強自己的自信,並在愈來愈強的自信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創造更輝煌的人生。
活出自己的個性
我們知道,雪花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兩朵雪花是相同的,你的指紋、聲音和DNA也是如此。因此,可以肯定,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是獨一無二的,曆史上從來沒有完全像我們一樣的人存在過,但是我們怎樣與別人區別開來呢?那就要看我們的個性。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個性並不鮮明,因而大多數人往往庸庸碌碌、平平凡凡。
個性是什麼?個性是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和外表的總和,是與別人所不同的地方。一個人所穿的衣服、聲調、思想、品格等這一切構成其個性。個性不等於別出心裁,如今的時代是個講求個性的時代。很多人為了突出自己的個性,在形象上大做文章,苦心孤詣地將自己打扮成另類,比如染五顏六色的頭發,穿大得驚人的衣褲,戴怪異的耳環等,這不是個性。
品格是個性中最重要的部分,高尚的品格可以使你的個性變得美麗而誘人。高尚的品格,是從實際生活中鍛煉出來的。品格的力量在於支持你戰勝人生中的種種艱難險阻,甚至突破生理給你的限製,讓你的生命放射出異彩。品格賦予你鮮明的個性,賜予你事業的偉大。
對於個性,我們無法下結論說,什麼樣的個性一定好,什麼樣的個性一定差。但對於一個人,一定要有個性。西方有句名言:“性格即命運。”我們也可以說性格決定命運。沒有個性或者太過平庸的個性都不能有所建樹,因為這樣的人,不能把自己的獨特品格表現出來,因而也就沒有任何過人之處。與此相反,個性鮮明的人,往往有所專長,成就不凡的事業。
沈從文是卓有成就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別具一格,自成一家。其樸素平淡、淳樸自然、深沉雋永、飽含靈秀的風格,令人讚歎不已。
文如其人,沈從文的個性也是淡泊名利、順其自然,這使他在苦難中站穩了腳跟。新中國成立後,沈從文被分配到曆史博物館工作,中斷了文學創作,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文物專家。
沈從文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當他被分配到曆史博物館時,館裏給他的工作是給文物分類寫標簽。這雖然是一種機械性勞作,沈從文卻自得其樂。他把這當做一項全新的事業,他對文物著了迷。他最珍惜時間,改行使他必須一切從頭學起,為此,他簡化生活,甚至忘了下班。幾年後,沈從文以驚人的毅力,成為中國服飾史方麵的專家。
“文革”中,麵對狂飆颶風,沈從文十分灑脫。當時有人要焚燒他的許多研究材料,沈從文並不感到憤懣,他無比鎮定與淡漠。淡泊的沈從文從平淡中走出輝煌。
人的一生,要能正確認識自己,最好別違心地做人,別戴假麵具,要能夠走進自己的精神家園,活出自己的個性。
敢於嚐試才能成功
由於沒有勇氣嚐試而無法獲得成功的事情在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多次。也許你也選出了許多事情,並進行了嚐試,最終沒能取得成功。但是如果你就此停步,沒有勇氣繼續嚐試下去,那你就會永遠沒有成功的機會。
如果你總是敢於嚐試,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有的時候,人們總是太固守規律了,太乏味了,以至於一開始就知道結尾了,所以他們總是習慣於用慣性的思維去看他們眼前的事物,其實他們並沒有親自去嚐試一下,他們就像老馬一樣,從小到大都沒有蹚過一次河水,總是聽別的馬說那條河是深還是淺。他們會把別人的想法,像真的一樣告訴你,並讓你不得不相信。
1973年,S.肯尼迪高中畢業(這是他僅有的學曆),他想找份工作,並打算從“專業銷售”開始。他夢想擁有公司配的又新又好的汽車,一份薪水,外加傭金和獎金,每天西裝革履地上班,還有銷魂的出差機會。
肯尼迪偶然發現了一則招聘廣告:一家出版公司的全國銷售經理要在本城待兩天,隻為了招聘一位負責5個州內各書店、百貨公司和零售商的業務代表。肯尼迪夢想在將來成為作家或出版家,所以“出版”二字對他來說是有吸引力的。廣告又說,起初月薪1600美元到2000美元,外加傭金、獎金、公務費和公司配車。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工作。
不幸的是,肯尼迪不是他們的理想人選。他去麵試時,那位全國業務經理很客氣地向他解釋,他不是他們要找的人。第一,肯尼迪太年輕;第二,他沒有工作經驗;第三,他沒念大學。這份工作顯然是為年齡在35到40歲之間、大學畢業,並具有相當豐富經驗的人準備的,剛出校園的毛頭小夥顯然不適合。該公司已有幾位應聘者待定。肯尼迪竭力毛遂自薦,但招聘者態度堅決——他就是不夠格。
這時,肯尼迪亮出了絕招。他說:“瞧,你們這個地區缺商務代表已達6個月了,再缺3個月也不至於要命吧。看看我的主意:讓我做3個月,公司隻負擔公務費,我不要工資,還開我自己的車。如果我向你證明勝任這份工作,你再以半薪雇我3個月,不過我要全額傭金和獎金,還得給我配車。如果這3個月我仍勝任這份工作,你就用正常條件錄用我。”
這樣,肯尼迪被錄用了。在很短的時間裏,他重組了銷售流程,創下3項紀錄:短期內在困難重重的地區扭轉乾坤;3個月內,讓更多新客戶的產品擺滿他們的整個攤位;爭取到新的非書店連鎖的大公司,等等。
3個月以後,肯尼迪有了公司配車、全額工資、全額傭金和獎金。
敢於嚐試,常常會帶給我們更多的機會,而這些機會正是我們所需要的。莎士比亞說:“本來無望的事,隻要敢於去嚐試,往往就會取得成功。”這句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牢記心中。
快樂心態助你成功
一個人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對想要完成的事業也充滿了必勝的信念,那麼在接下來邁向成功的道路上最重要的是什麼呢?那就是心態,積極的心態。科學家研究表明,積極的心態能激發腦啡,腦啡又轉而激發樂觀和幸福的感覺,這些感覺反過來又增強了積極的心態,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激發了人們高昂的情緒,幫助人們忍受痛苦,克服抑鬱、恐懼,化緊張為精力充沛,並且凝聚堅忍不拔的力量。
克萊門·史東常說:積極的心態就是在不同狀況下采取適當的心態。將信心貫注於努力上,這樣總會產生良好的結果。當你以奮鬥的心態來行動,即使結果不如預期的那麼好,你仍會有好運氣。積極的行動必定帶來積極的結果。
史蒂文斯在一家軟件公司已經做了八年的程序員,生活過得安定富足。就在他認為自己將來會在這家公司一直做下去直到退休的時候,他失業了,一切都來得那麼突然。因為,這家公司在這一年倒閉了。
這時候,史蒂文斯的第三個兒子剛剛出生沒多久,在他感謝上帝恩賜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對妻子和孩子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他不可以就此喪失信心,必須積極地去麵對重新找工作的處境。
他的生活開始變得淩亂不堪,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斷地尋找工作。而他除了編程以外,一無所長。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軟件開發行業還不像現在這樣普及,絕大多數此類的公司也都一個個的倒閉,如同史蒂文斯原來就職的公司一樣。就這樣,一個月過去了,他依然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但是史蒂文斯並沒有氣餒,他仍然積極地行動著。
這一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家軟件公司正在招聘程序員,而且待遇也不錯。於是,史蒂文斯就揣著個人資料,滿懷希望地趕到那家公司。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應聘的人多得難以想象,這意味著,競爭將會異常地激烈。但是史蒂文斯並沒有退縮,因為責任不允許他膽小,他從容地麵試,經過簡單的交談,公司通知他一個星期後參加筆試。
筆試中,史蒂文斯憑著過硬的專業知識輕鬆過關,兩天後複試。他對自己八年的工作經驗無比自信,堅信麵試對自己而言不是太大的麻煩。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考官所問的問題和專業竟然毫無關係,全都是關於軟件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樣的問題,這讓史蒂文斯束手無策了。
失敗是一定的。但是他並沒有覺得沮喪,反而感覺收獲不小。原來他隻知道麵對機器編寫枯燥的程序,而從未考慮過這樣的問題,這家公司對軟件業的理解,令他耳目一新。激動之餘他給這家公司寫了一封信,以表達自己對此的感謝之情。他提筆寫道:“貴公司花費人力、物力,為我提供了筆試和麵試的機會。雖然落聘,但通過此次應聘使我大長見識,受益匪淺。感謝你們為之付出的勞動,衷心地謝謝你們!”
這封信被層層上遞,最後送到了公司的總裁辦公室。總裁在看了信之後,一言不發,把它鎖進了抽屜裏。
3個月過去了,在聖誕節來臨之際,史蒂文斯收到了一張精美的聖誕賀卡,上麵寫著:尊敬的史蒂文斯先生,如果您願意,請和我們共同度過聖誕節。賀卡居然是他上次應聘的那家公司寄來的。原來,這家公司出現了空缺,他們首先想到了史蒂文斯。
史蒂文斯上任十幾年後,憑著出色的業績,一直做到了副總裁。這家公司便是世界聞名的微軟公司。
無論情況好壞都要抱著積極的心態,不要讓沮喪取代熱情,生命可以價值很高,也可以一無是處,隨你怎麼選擇。用積極的心態看到將來的希望,就能激發出現在的動力,積極心態會增強人們的信心,從而能夠夢想成真。
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種心態,收獲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由此可見,心態的改變,就是命運的改變。千萬不要因為心態而使自己成為一個失敗者。從現在起,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保持積極的心態,讓整個身心都充滿勇氣和智能。這樣,就能早日戰勝自我,超越自我,達到成功的彼岸!
困境是另一種希望的開始
碰到困難時,一部分人會陷入恐怖之中,另一部分人反而會利用這個機會取得成功。這種差別是改變人生的根本性差別。
對懦夫而言,困境永遠是不可攀登的高峰,是傷心哭泣的地方,是鬱鬱終生的墓地;對勇敢堅毅的人而言,困境是有益的對手,是激發靈感和創造的源泉,是洞察自己缺點的鏡子。所以,懦夫麵對困境而退卻,而抱怨,而失敗;勇者麵對困境而發奮,而搏鬥,而勝利。勇者無敵!別忘記了,最美麗炫目的花朵是在最灰暗的背景上繡出來的;別忘記了,萊特兄弟是在無數次失敗的基礎之上飛上藍天的;別忘記了,魯濱遜是在絕望的荒島上建立起自己富饒的王國的;還有,就是麥哲倫在險惡叢生、人人退避的環境下大喊一聲:“不,還要遠些!”正是這困境中的振臂一呼,使另一個物質與精神的世界呈現在人們麵前!所以,不要畏懼,不要憂傷,不要退卻,不要哭泣!請記住:困境是另一種希望的開始!
丹麥的一名大學生到美國旅遊。他先到華盛頓,下榻威勒飯店,住宿費已經預付。上衣的口袋放著到芝加哥的機票,褲袋裏的錢包放著護照和現金。準備睡覺時,他發現錢包不翼而飛,立刻下樓告訴旅館的經理。
“我們會盡力尋找。”經理說。
第二天早上,錢包仍然不見蹤影。他隻身在異鄉,手足無措。打電話向芝加哥的朋友求援?到使館報告遺失護照?呆坐在警察局等待消息?
突然,他告訴自己:“我要看看華盛頓,我可能沒有機會再來,今天非常寶貴。畢竟,我還有今天晚上到芝加哥的機票,還有很多時間處理錢和護照的問題。來到美國,我應快樂地享受大都市的一天。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丟掉錢包的不愉快之中。”
他開始徒步旅遊,參觀白宮和博物館,爬上華盛頓紀念碑。雖然許多想看的地方他沒有看到,但所到之處,他都盡情暢遊了一番。
回到丹麥之後,他說美國之行最難忘的回憶,是徒步暢遊華盛頓。五天之後,華盛頓警局找到他的錢包和護照,並且寄給了他。
許多人一陷入困境,就悲觀失望,給自己增加很重的壓力。其實,這時候最需要的是應該告訴自己,困境是另一種希望的開始,它往往預示著明天的好運氣。
人生中有很多障礙或苦難,同時所有的苦難都藏匿著成長和發展的種子。能夠發現這種子,並好好培養出來的人,往往隻有少數。這些人到底是怎樣的人呢?
第一是決心要克服苦難的人。沒有這種決心的話,不管再怎麼說“苦難才是機會”,也隻會變成以另一種苦難結束的悲劇。
第二是能夠認為苦難才是機會的人。沒有這種想法,苦難會帶來更多的苦難。
在歡喜狀態時,人們大都不會自我反省,也沒有上進心。相反地,在苦惱或挫折麵前,人們倒經常會進行自我反省,因此反而有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歡樂的機會。
我們應記住,不管怎樣不利的條件,隻要我們能正確處理,都可能把它轉變為有利的條件。把痛苦變成機會,這種差別到底是從哪裏來的呢?這是由決心和態度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