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解體後的1961年3月,在王孝傑回東大站村任黨支部書記期間,雖正值國家三年經濟困難,但該村水稻連年特大豐收,在全區赫赫有名!當時的區委書記劉晉峰來村高興地說:“孝傑,你要多賣光榮糧呀,讓中央領導也嚐嚐你們的優質小站米!”他爽朗地答道:“沒問題!上級下達的任務,我保證超額完成!”“言必信,行必果”的王孝傑,果然是年年超額,總受表彰,享譽全區!
眾所周知的“四清”運動,使廣大農村基層幹部在劫難逃,有的趕“上樓”,有的被“罷官”,事事爭先創優,備受各級領導青睞,並有著雄厚群眾基礎的王孝傑,在運動開始後的一年間,仍在村支書崗位上工作,直到1965年下半年才被免職,然而,和王孝傑長期相處、對他都心悅誠服的第3生產小隊的父老鄉親們,緊接著又把他選為生產隊長。第2年,那場“史無前例”的曆史悲劇,當然也降臨到爭強好勝的傑出農村幹部王孝傑頭上。他以“四清下台幹部不能當隊長”為由,做了一般社員。不甘沉淪、永不服輸的他在勞動之餘,懷著對黨的深厚感情苦讀“毛著”,落實行動,成效顯著,當年就被評為活學活用毛著積極分子。事實勝雄辯,民心不可欺。自從王孝傑當社員後,原來在全村3個生產隊中最富裕的第三隊,很快淪為人心瘓散、收入最差隊,在全隊80戶中,40戶都紛紛轉到一、二隊去了。窮則思變。轉年,最務實也最公正的老百姓,又把王孝傑選為三隊隊長。他一幹就是十年。這期間,他把三隊治理得既團結又最富,成了全鎮乃至全區的佼佼者!很多兄弟隊都前來參觀、取經,請王孝傑介紹經驗。有一次,在小站鎮召開的有160多個生產隊隊長參加的“農業學大寨”會上,時任傳字營村黨支部書記的趙德霖講:“依我看哪,我們遠學昔陽縣大寨村,近學東大站第三隊!”在場者的嘖嘖讚許,一致表示了對王孝傑出色工作的充分肯定……
統觀和綜析王孝傑以上坎坎坷坷、雄關漫道的經曆,可以說,這些實踐都從不同側麵、以不同方式,拓寬了他認知的領域,砥礪了他排難的鬥誌,豐富了他工作的經驗,提高了他應變的能力,從而為他日後強村富民、駕馭全局、大展鴻圖,做好了全麵的準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蓄足了迸發的能量!然則他有何錦囊妙計、高策良方,以回天巨力,使東大站村治窮致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