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天津市委宣傳部和天津廣電集團黨委要求,電台發出了向杜造栓學習的通知。通知說:我們積極開展向杜造栓同誌學習的活動,就是要學習他堅定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學習他牢固樹立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喉舌的觀點,新聞輿論工作者的根本任務是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的觀點,新聞工作者是肩負重大社會責任的“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觀點;學習他深入農村、炕頭、地頭采訪,堅持“三貼近”的精神;學習他從感情上貼近農民,采訪第一手新聞素材的作風;學習他與時俱進、積極創新節目、主動為農民辦實事的思想;學習他恪守職業道德,堅決抵製不正之風的品格。
這個《通知》,不是空講理論和要求,而有的放矢、有指而發的。這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確有少數新聞媒體和從業人員的道德良知泯滅,有償新聞屢禁不止,虛假報道經常泛濫,低俗之風蔓延滋長,不良廣告問題突出。這些都損害了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的形象。而“農民”記者杜造栓,則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拒腐防變的先進典型——有其長期的嘉言懿行為佐證。
多年來,杜造栓家中有老有小,愛人又沒有工作,日子過得很緊巴。遇上事兒,他經常向親戚、朋友、同事借錢。這樣持續了好多年。一些鄰居對此不理解,說:“像你這樣的記者真少見。眼下,新聞界亂拉讚助、亂搞創收的歪風盛行,你心眼兒稍微活泛點兒,不也就富起來了?”對此,他的回答是:“當記者,就要專心專意搞采訪,不要弄那些歪歪事兒!”
1997年,有個通訊員約杜造栓去采訪,說:“有家企業老板許諾:隻要把他的企業報道好了,要錢給錢,想玩可以免費旅遊。”造栓一聽,斷然拒絕。後來這個通訊員又有幾次約他前去采訪的類似“肥差”,都被他嚴辭拒絕。造栓對那個通訊員多次諄諄告誡:“當記者和通訊員,應該有社會責任心和為民的使命感;搞好通訊報道,是一種弘揚正氣、蕩滌歪風、團結教育和鼓舞人民鬥誌的高尚事業,而不能以此搞交易,不能搞變相的有償新聞。”在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感召下,那位通訊員轉變了思想、端正了態度,同杜造栓默契配合,寫出了不少有價值的新聞報道。
還有一次,杜造栓和天津市幾家新聞單位的記者,同去北京采訪一個展銷會。有家參展者,為每位記者準備了一套精美西服作為紀念品,讓自己挑選。盡管杜造栓家庭拮據,他比別人更需要衣服,但是,他慮及記者的神聖職責和應有的品格,當即婉言謝絕。幾位年輕的記者,都用不理解的異樣目光看他,他卻處之泰然地不動聲色,心想:“我這個黨員老記者,就應該帶好這個頭兒!”事後,杜造栓對同事們說:“搞報道就是搞報道,我很反感這些零七八碎的事兒。如果收下禮品,寫出的新聞就有可能變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