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正處在快速的城市化階段,城市及其空間作為人類文化活動的產物,避免不了社會文化尤其是凸顯出來的文化形態——消費文化的影響。沃爾瑪、家樂福、百安居、蘇寧電器等國內外大型連鎖賣場在各個城市的不斷開業,上海正大廣場和南京德基廣場等大型高檔綜合性商業娛樂空間的不斷出現,上海“新天地”和寧波“天一”廣場等新型休閑商業空間的不斷湧現,博覽會、主題園與歡慶節日和活動在各個城市的競相舉辦,巨型廣告牌和霓虹燈在城市中的不斷豎立,以北京“天子大酒店”為代表的豔俗建築的出現,“長城腳下的公社”的熱炒,明星建築師的作品展和相關研討熱潮……這些現象似乎預示著城市生活與城市發展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如果細細琢磨,透過這些現象我們不難發現消費文化作用的痕跡。
那麼消費文化是如何影響中國城市空間的呢?建築理論學家阿摩斯拉普卜特認為社會文化是城市空間最基本的決定因素之一。從廣義來看,城市建設也是一種人類的文化活動,因此,正逐漸成為主流文化之一的消費文化必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有關空間認知、理解、實踐的一係列活動。城市空間在其發展過程中必然已烙上了消費文化的印記。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消費文化的發展與擴張,中國城市建設與發展也進入了新的階段。消費空間的拓展,消費空間類型的增加,城市功能的轉變,城市空間結構的重構等等,這一係列現象的背後勢必蘊藏著新的文化驅動機製。因此,弄清楚消費文化如何作用於城市空間,並在消費文化的語境中如何營造出品質優良的城市空間,便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在中國經濟與城市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通過對消費文化與城市空間的關係研究,揭示消費文化對城市空間實踐的內在影響規律,為消費時代的中國城市空間發展提供切實可行和相對合理的發展建議,以實現城市的優化發展,這正是本書研究的目的。
當前,對消費文化與城市空間的相互關係研究,尤其是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本書立足於城市空間發展的文化維度,以“消費文化對空間的影響因素與機製”的探討與研究為出發點,結合消費符號學、消費社會學、後現代地理學、政治經濟學、城市文化學等相關理論,發揮多學科交叉綜合研究的優勢,試圖較全麵地認識消費文化作用下的中國城市空間發展的態勢、影響因素與機製,並促進城市規劃跨學科研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