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摩崖石刻(3 / 3)

盧兆鯤,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出任清澗縣知縣。

38.雄石封關

上款:萬曆戊申仲秋吉旦

下款:浙於越陳性學書

12.5m×3.7m,字3.3m×2.5m,行楷書體陰刻。萬曆三十六年(1608)題,迄今已有401年的曆史。

陳性學,諸暨人(今浙江諸暨人),萬曆時出任神木道兵備道,後任延綏鎮巡撫都禦史。

39.雄峙金城

上款:康熙壬申菊月吉旦

下款:榆溪喬瀚題

7.3m×2.4m,字1.9m×1.45m,楷體陰刻。康熙三十一年(1692)題刻,迄今已有401年的曆史。

喬瀚,榆林人,康熙十五年(1676)任魚河堡守備,康熙十九年(1680)升任榆林衛城守營都司。

40.俯仰神怡

上款:康熙己巳之秋

下款:譚吉璁題

10.0m×3.10m,楷體陰刻。康熙二十八年(1689)題刻,迄今已有320年的曆史。

譚吉璁,嘉興人(今浙江嘉興),監生,康熙九年(1670)出任榆林城堡同知(康熙六年裁延綏巡撫官職,榆林城堡同知權行政事)。同總兵許占魁、榆林道副使高光祉領軍民在榆林城大興土木,修建文廟、官署、城堡等。十二年(1673)重新編纂刊印《延綏鎮誌》。十四年(1675)將康熙帝所書“兩守孤城,千秋忠勇”八字勒石建碑於榆陽橋頭。有《康熙壬子三月三日招同榆林諸子集紅石峽翠然閣禊飲分韻》(二首):

榆溪逢上己,聊複出郊坰。沙鳥依新柳,山橋入遠汀。灘聲遙峽水,天氣近闌亭。得藉朋簪合,猶憐塞草青。

祓堂開綠浦,禊飲向紅山。邊地尋蘭少,荒亭對酒間。浮觴水更曲,藉草坐為班。歸騎城煙晚,欣看士女還。

《同黨將軍登長樂堡高閣》:

連天衰草夕陽曛,野牧驅羊數百群。麻海悲風吹急管,花林歸鳥入閑雲。腐儒此日堪乘障,高閣憑秋好策勳。聞說天狼經百戰,至今猶憶杜將軍。(黨將軍,指常樂堡守備黨鼎昌。杜將軍,名文煥,明萬曆年間延綏鎮總兵,相傳他身如狼形,每抗禦蒙古韃靼必勝。)

《神鬆歌送府穀令楊介黃之官》:

昔聞漢使有張騫,乘槎直犯鬥牛邊。乞得支機石一拳,往問君平在西川。秋水何處空雲煙,駕潮跋浪疑神仙。誰知博望鑿空傳。桄洋怪遇非真銓。故老指示神鬆偏,獨枝杈丫相鬱駢。霜皮百圍蟠根堅,怪石柞崾紫磨園。雲是張騫枕之眠,夢入玉繩閣道巔……

41.岩居川觀

落款:辛亥四月同副憲

高光址郡司馬

譚吉璁遊此題

奉先許占奎書

9.2m×3.2m,行草陰刻。康熙十年(1671)題刻,迄今已有298年的曆史。

許占奎,字文元,蒲州人(今陝西蒲城縣人),康熙五年(1666)出任延綏鎮總兵,康熙年間修編延綏鎮誌任總裁;高光址,字淑恬,直隸寧晉縣人(今河北縣人),整飭榆林中西二路兼分巡道陝西按察司副使,康熙年間修編延綏鎮誌任總裁;譚吉璁,字舟石,浙江嘉興人,任延安府管理延綏各路城堡兼理屯田同知,康熙年間修編延綏鎮誌為纂修。

42.岩壑金湯

上款:萬曆戊申秋吉旦

下款:榆溪王威題

12.1m×4.10m,字3.10m×2.9m,小字0.45m×0.45m,行書陰刻。萬曆三十六年(1608)題刻,迄今已有401年的曆史。

王威,綏德人,始祖河南光州人,世襲指揮遷居榆林。萬曆時出任西協定邊副總兵。萬曆二十五年(1597)任延綏鎮總兵。

43.中華天柱

上款:天啟丙寅仲冬吉旦

下款:浙東張九德題

5.8m×2.4m,楷書陰刻。即天啟六年(1626)題刻,迄今已有383年的曆史。

張九德,慈溪人(今浙江寧波人),進士出身,天啟時出任延綏鎮巡撫都禦史。

44.榆塞雄關

上款:天啟甲子六月

下款:佚名題

4.8m×2.2m,字0.70m×0.80m,行書陰刻。天啟四年(1624)題刻,迄今已有385年的曆史。

45.雄流萬裏

上款:天啟歲次丁卯

下款:撫夷都司僉書雷平武戴誠書

3.6m×1.7m,字0.5m×0.6m。楷書陰刻,天啟七年(1627)題刻,迄今已有382年的曆史。

46.中外一統

上款:康熙元年歲次壬寅仲春吉旦

下款:禦史三韓林天擎題

10.2m×4.2m,魏書陰刻。康熙元年(1662)題刻,迄今已有347年的曆史。

林天擎,遼東人(今遼寧遼陽人),順治十八年(1661)出任延綏鎮巡撫都禦史。

47.岩赫具瞻

上款:大清康熙辛酉秋日

下款:古燕李承恩題

10.1m×3.8m,飛白體陰陽刻。即康熙二十年(1681)題刻,迄今已有328年的曆史。

李承恩,京衛人,康熙十九年(1680)出任延榆綏總兵。

48.俯納邊流

上款:康熙歲次癸亥孟秋之吉

9.6m×3.6m,楷書陰刻。康熙二十二年(1683)題刻,迄今已有326年的曆史,題刻人不詳。

49.天邊鎖鑰

4.2m×2.1m,隸書陽刻(時間、題刻人不詳)。

50.岩疆麗覽

上款:乾隆丁酉仲秋之吉

下款:白山三德題

6.30m×2.58m,字1.65m×1.1m,楷體陰刻。乾隆四十二年(1777)題刻,迄今已有232年的曆史。

51.長天鐵垛

9.2m×3.6m,楷書飛白陰陽刻(時間、題刻人不詳)。

52.金湯吐秀

上款:明萬曆癸醜

2.1m×1.8m,行書陽刻。萬曆四十一年(1613)題刻,迄今已有396年的曆史。

53.天成雄秀

上款:乾隆丁酉荷月

下款:榆林守長白德明

題並書

5.1m×3.9m,蒙文,行書

陰刻。乾隆四十二年(1777)題刻,迄今已有232年的曆史。上四字為蒙文,下為天成雄秀。

德明,滿洲(正藍旗)(今東三省)人,內閣帖寫中書出身。乾隆四十二年(1777)任榆林知府。

54.華夷天塹

上款:萬曆癸醜仲夏之吉

下款:河東劉敏寬題

11.4m×4.4m,行書陰刻。萬曆四十一年(1613)題刻,迄今已有396年的曆史。

劉敏寬,安邑人(今山西夏縣人),進士出身,萬曆時出任延綏鎮巡撫都禦史。著有《延綏鎮圖說》。並寫《鎮北台》詩一首:重鎮秋聲霽色開,巡行不是為登台。千山遠向雲霄列,一水還從沙漠來。戌閣崔嵬天闕近,塞垣繚繞地維回。憑高極目狼煙靖,恍是逍遙閬苑隈。

55.雄鎮三秦

4.0m×2.0m,行書陽刻(時間、題刻人不詳)。

56.百二雄關

3.8m×1.9m,行楷陽刻(時間、題刻人不詳)。

57.屏藩是寄

3.9m×2.1m,楷書陽刻(時間、題刻人不詳)。

58.山水清音

3.7m×1.2m,楷書陰刻(時間、題刻人不詳)。

59.競秀爭流

落款:乾隆丙申夏日,觀察使者燕山許宗智題

7.36m×2.24m,字1.0m×0.88m,小字0.2m×0.2m,行書陽刻。乾隆四十一年(1776)題刻,迄今已有233年的曆史。

許宗智,順天宛平人(今北京市),生員出身。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延榆綏道兵備。

60.襟山帶河

上款:康熙元年歲次壬寅孟秋吉旦

8.2m×3.9m,楷書陰陽刻。康熙元年(1662)題刻(題刻人不詳),迄今已有347年的曆史。

61.列屏雲塞

上款:乾隆辛醜初夏

7.44m×2.36m,行書陰陽刻。乾隆四十六年(1781)題刻(題刻人不詳),迄今已有228年的曆史。

62.安內攘外

13.5m×4.5m,楷書陰刻(題刻時間、題刻人不詳)。

63.帶礪雄圖

上款:萬曆□亥年六月之吉

8.7m×2.05m,行楷陰刻。題刻人不詳,迄今已有近400年的曆史。

64.禹跡摩崖

上款:康熙癸亥季□

下款:古越胡士遠題

8.7m×2.35m,字1.5m×2.2m,行書陰刻。康熙二十二年(1683)題刻,迄今已有326年的曆史。

65.塞北天險

上款:康熙貳拾貳年歲次癸亥仲春

下款:延綏鎮地方副總兵長安胡□臣題

8.8m×2.3m,字1.6m×2.18m,行書陰刻。康熙二十二年(1683)題刻,迄今已有326年的曆史。

38

66.雄吞邊際

上款:康熙二十二年歲癸亥六月上浣

8.6m×2.6m,字1.9m×1.9m,楷書陰刻。康熙二十二年(1683)題刻(題刻人不詳),迄今已有326年的曆史。

67.白雲初晴如月之曙,黃唐在獨與古為新(左宗棠)

68.安得奇才都識麵,每成佳句必驚人(賀壽慈)

69.吳大澄題

積善世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董仲舒)。為治不在多言顧力行何耳(申公)。明者見遠於未萌知者避免於無形(司馬相如)。公卿大臣當用有經述明於大誼者(霍光)。庶民所以安其田裏而無歎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漢室帝)。獄者天下之大命也(路溫舒)。有陰息者必饗,其樂以及子孫(夏侯勝)。賢而多財損其誌愚而多財益其過(疏光)。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黃霸)。律設大法禮順人情(卓茂)。丈夫為誌窮當益堅老當益壯(馬援)。常觀富貴之家祿位重疊猶再實之術其根必傷(馬太後)。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第五倫)。國以簡賢為務,賢以孝行為先,是以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鍛煉之吏持心近薄(韋彪)。安靜之吏悃幅無華,日計不足月計有餘,以□為察,以刻為明,以輕為息,以重為威,四者或興則下有怨心(肅宗詔)。說經者傳先師之言非從已出(魯丕)。感名之下其實難副(李因)。表曲者景必□泉清者□□潔(李因)。嫁娶之禮儉則婚者以時矣喪之禮紀□終者掩藏矣(馬融)。忿恚可忍縣官不可□經師易□人師難遭(魏昭)

清光緒紀□歲次乙亥夏六月吉陝甘學翰林院編修吳縣吳大徵書。

清卿學使工篆隸直□中郎之室校士,來榆樂此山水書屏四幅,用鎮山門為勒諸石室,以待後之善,學者楚南劉厚基謹跋。

清光緒乙亥年即光緒元年(1875)題刻,迄今已有134年的曆史。

(以上均為榆陽區文物管理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