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花臉桂子”之後,又相繼出現了許多泥塑臉譜藝人,比較有名的如登如霖、李榮山、趙友三、石家兄弟、馬成子等。這些老先生在臉譜藝術上各有風格,各具特色。
從二十年代後期起,泥塑臉譜除在各大廟會上出售外,又發展到東安市場,各玩具商店和藝術品商店等都有經營,很受顧客歡迎;尤其是到京的外國人,回國時都想帶些富有北京特色的泥塑臉譜饋贈親友。
二十年代後期,由北平丙寅采油公司東家傅某出資,開辦了北平教育模型公司,聘請趙友三等人為技師,製作教學模型、泥塑臉譜彩塑沁泥人。同時,東安市場丹桂商場開設了鬆竹梅商店,專賣泥塑臉譜,生意興隆,除少數內銷外,大部份供出口。他們還重金聘請著名京劇演員侯喜瑞、朱斌仙等為他們設計臉譜,大大豐富了北京的臉譜藝術。
正當北京臉譜藝術呈現空前繁榮的時候,“七七”事變爆發,許多商店作坊倒閉,大部分做臉譜的藝人被迫改行。李榮山被迫去賣報,汪崇斌去拉黃包車,還有的去當小工以及闖關東。北京泥塑藝術顧顯凋零。
日寇投降後,又由於法幣貶值,物價一日日漲,臉譜生意仍無起色。據說李榮山老師傅上午出賣力氣,下午在家做點泥人、泥鳥;有時等米下鍋,不得已到街頭鬧市,在地上鋪一張高麗紙,擺上幾個泥人、泥鳥、臉譜叫賣,以勉強維持生活。
兔兒爺的曆史
泥玩“兔兒爺”是老北京中秋節俗的標誌之一,是一種人身兔麵的泥玩具,說是“兔麵”,也不完全是兔臉,隻有嘴是三叉形的兔唇,其它部位更象人臉。兔兒爺的起源已難考證,至少明代就已經流行了。明朝人紀坤在《花王閣賸稿》中雲:“京師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清代此俗更盛,兔兒爺的品種也更多,一般形象都是金槍紅袍,雄踞在黑虎、白象、麒麟等身上,講究的還有張傘蓋或背插纛(音“倒”)旗的,像戲台上的武將,猛一看,威風凜凜,細看卻是以性情溫順見稱的兔子,令人忍俊不止。民間藝人別具慧心的創造,表現出北京人的浪漫心性和樂觀幽默性格。而以兔兒爺為題材的歇後語,象兔兒爺拿大頂----窩犄角;兔兒爺掏耳朵----歪泥;兔兒爺著雨----一灘泥等等,更是表現出北京地方語言的詼諧特點。
舊時京華,中秋節前半個月,東安市場、前門五牌樓、東四、西單等地,都有售賣兔兒爺的攤子,攤上架設數層樓梯式的木架,逐層增高,上麵擺滿大大小小的兔兒爺,人稱“兔兒爺山”,為花團錦簇的團圓佳節,增添了爛漫色彩和歡樂氣息。
兔爺的產生
先給您講一個傳說故事:有一年,北京城裏忽然鬧起了瘟疫,幾乎家家都有病人,吃什麼藥也不見好。月宮中的嫦娥看到人間燒香求醫的情景,心裏十分難過,就派身邊的玉兔到人間去為百姓們消災治病。玉兔變成了一個少女,來到了北京城。她走了一家又一家,治好了很多病人。人們為了感謝玉兔,都要送給她東西。可玉兔什麼也不要,隻是向別人借衣服穿。這樣,玉兔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有時候打扮得像個賣油的,有時候又像個算命的……一會兒是男人裝束,一會兒又是女人打扮。為了能給更多的病人治病,玉兔就騎上馬、鹿,或女騎上獅子、老虎,走遍了北京城內外。玉兔消除了北京城的瘟疫,就回到月宮中去了。可是,她那美好的形象卻永遠留在了北京人的心中。於是,人們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騎鹿的,有乘鳳的,有披掛著鎧甲的,也有身著各種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態,非常可愛。每到農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給她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來酬謝她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和幸福。人們還親切地稱她為“兔爺兒”、“兔奶奶”。
傳說終歸是傳說。兔爺兒的產生,其實源於人們對月神的崇拜和對神話的確認。有關月亮的傳說在此產生重要影響。月中有兔的傳說始於春秋時代。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帛畫反映了神話的內容:一彎新月中並置著口銜靈芝的蟾蜍和奔跳的白兔。這說明漢代仍流傳月中有兔子的神話。河南鄭州出土的西漢晚期畫像磚“東王公乘龍”也出現了玉兔搗藥的形象。1968年,江蘇省丹陽市發現了一座南朝佚名陵墓,墓中出土了兩塊畫像磚,分別表現月亮和太陽,月亮磚中有一棵樹,樹下有一隻搗藥的玉兔,杵臼畢具,十分生動。
在民間,老百姓們都遵守著“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約,所以,祭月多由婦女承當。通常總是跟在母親身邊的小孩子非常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因此產生了專供兒童祭月用的造像:兔爺兒。
小孩買回兔爺兒也像成人一樣供養祀拜。清代乾隆年間楊柳青印製的木版年畫中,有一幅“桂序升平圖”,真實地記錄了當時兒童拜兔爺兒的情景:圖中兔爺兒高坐案上,西瓜、石榴、桃和月餅供放於前;兩童子跪拜,一童子擊磬,神態動人。這種民間節令習俗也傳入宮中,皇家也按民間習俗供奉兔爺兒。清末徐柯在《清稗類鈔·時令類》中說:“中秋日,京師以泥塑兔神,兔麵人身,麵貼金泥,身施彩繪,巨者高三四尺,值近萬錢。貴家巨室多購歸,以香花餅果供養之,禁中亦然。”故宮博物院現藏多種兔爺兒,那就是皇家小兒祭月的遺物。
兔爺兒既然為兒童專用,就不免帶有玩具色彩。通常供奉之後,就成了孩子們的玩具,於是又出現了牽線操縱可使手臂活動的活動兔爺兒。據《春明采風誌》記述:“其製空腔,活安上唇,中係以線。下扯其線,則唇亂搗。”與兔爺兒同時上市的還有多種兔子造型,如“兔子山”,一群小兔集於山石之上,形態各異,持諸般樂器吹吹打打,情同慶典;有活動小兔,下安彈簧,稍有碰動,即亂顫亂抖,活潑有趣;還有一種“兔兒奶奶”,大概是兔爺兒的“配偶”,一副老婦人的裝束,與兔爺兒並排供奉。山東濟南市則盛行“兔子王”,也是泥塑成型,兔首人身,兩臂抱攏,執藥杵,作搗藥狀。
8.泥塑如何收藏
泥塑和麵塑是中國民間彩塑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民間泥塑又以取材的簡潔、造型的生動、想象大膽誇張深為人們喜愛一些精品力作也被許多收藏家看好。
泥塑作為我國傳統的工藝,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了。泥塑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很多分類的方法,最常見的就是題材分類,像泥塑的人物、動物、花鳥、建築物等,還有各種器物,比如說小盆,小碗,小茶壺;如果從工藝上分類就是手捏成型的泥塑作品、模印成型的和半捏半印的,比如說做一個騎馬人,人物是模子印的,馬是捏出來的,然後把人物再安在馬上,因為泥塑作為一個中國傳統的很重要的工藝美術的品種,具備很強的藝術價值,藝術性很高,所以它那個作為一個收藏的選題還是挺重要的,一般泥塑都是三分塑七分彩,做好了以後要上底色,然後加飾彩繪,最後完成這個作品。也有一部分是保持泥土本色,不加彩繪的泥塑,像這樣的作品都反映了中國美術史、中國工藝美術史在各個曆史時期的重要的成就,反映了在各個曆史時期不同的創作風格,是我們工藝美術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民間藝術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國民間泥塑的地方特色非常鮮明,每個地區間有著很大的差異,保持著自己獨特的風格,比如像無錫泥人,造型非常圓潤,色澤比較典雅,做工也都很細,體現了江南泥塑秀美甜潤的藝術風格;陝西鳳翔的造型就非常簡潔,色彩非常響亮,大紅大紫,體現了一種喜慶,熱烈的氣氛;河北的題材比較多樣,造型比較小,比較活潑;河南的淮陽、浚縣這些地方泥塑的特色更為鮮明,比較古樸,另外有很強的神秘感。
具有收藏價值的泥塑作品可以分三大類,第一類就是名家名作,著名藝人,著名的工藝美術大師等創作的作品,比如像無錫柳家奎先生,做的《我愛北京天安門》,阿富等;第二類就是那些瀕臨滅絕的,瀕臨失傳的泥塑品種,比如說像兔兒爺這是中秋節用的,兔子山的作品現在很少生產了,市場上較多的是複製的,那麼原作品收藏價值就比較高,第三個就是現在各地生產的精品,那些粗製濫造的和地方特色比較弱的,收藏價值相對就較弱。
現在一般對泥塑作品的評判可以掌握兩個基本的標準,一個是它的審美標準,就是一定要體現它的藝術性,可以分析它的造型,分析它的色彩,包括表現的題材,這就需要不斷的提高收藏者的鑒賞水平;第二個標準就是質量標準,質量標準主要是指泥塑的工藝,材料,他們所造成的作品的特性。
在收藏方麵除了我們掌握評判標準,掌握鑒賞標準以外,還要注意保存,防潮、防震這是最基本的常識,因為泥玩具牢度很差,另外最怕的就是水,所以注意好防潮,注意防震,另外一個就是一般的收藏家不太注意的問題,就是要注意避光,民間泥玩具的很多色彩都是品色,這個品色很怕光,所以最好是裝在一個避光的環境裏保存,這樣對保護它的色澤,保護它的藝術品相能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在投資方麵主要就是現在有很多作品的作者已經不在了,另外有些品種已經麵臨著失傳了,不再生產了,這樣的東西相對的經濟價值就比較高。
§§第二篇 民間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