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五、未來抉擇,考研就業創業全攻略2(1 / 2)

●決定就業之後

雖然現在考研熱得滾燙,但就業仍是更多大學生的選擇。當我們站在大三的起跑線上,當我們抉擇的結果是就業,就要開始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精心準備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老人們常說:人生有兩件大事,一是成家;二是立業。可見“就業”在人生旅途中所處的重要地位。

隨著高等教育的擴招,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大學生再也不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了。在尋找就業機會,向社會融合的過程中,我們會經曆很多以前從未體驗過的心理曆程,決定就業之後,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要做好必要的準備。

其一,要有一個很好的職業生涯規劃。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一個不適合自己的職業,要取得成功必將事倍功半,甚至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再轉向其他工作崗位,不但浪費了時間和機會成本,也往往陷入一個兩難境地,再做職業轉型,難度就大大增加了。所以,要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好好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我們不是說一定要一次選中,終身不改,隻是想強調,事先的慎重考慮很有必要。

另一個建議是:我們在確定自己的目標的時候,不能盲目的追隨潮流,什麼流行幹什麼,時代是變化發展的,沒有什麼會永遠盛行的,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

其二,要有一定耐挫能力。

估計90%的畢業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自尊心都可能受到傷害,可不要因此失去信心。我們要向著最好的方向努力,也要做最壞的打算。這樣才能夠遊刃有餘的麵對找工作帶來的諸多壓力與挫折。

在苦苦尋找工作,在求職戰場上拚殺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對自己心態的調整,堅持再堅持,多一份毅力,多一份理智,多一份細心,成功就會在眼前。

求職經曆同樣是個人學習和成長的過程。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強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鍛煉意誌、增強能力的好機會。遇到挫折後應放下心理包袱,仔細尋找失利的原因,調整好目標,腳踏實地前進,爭取新的機會。

在就業過程中,在不斷遇到的挫折中,我們會逐漸學會如何包裝自己,如何用適當的語言表達自己,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如何調整自己先前的定位。學會理解理想和現實的差距。

挫折是一種鞭策。雙向選擇的本質意義是一種激勵手段,對優勝者是這樣,對失敗者也是如此。它對失敗者並不是淘汰和鄙視,相反,促使失敗者振作起來,徹底擺脫“等、靠、要”的就業心態,使自己加快自立自強的轉化過程,成為新時代的開拓者。

其三,不要想著一步登天。

現實生活中職業理想的追求與實現,並不一定取決於職業本身。在中外眾多的偉大科學家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他們當初職業的起點並非那麼“理想”。富蘭克林曾經是個釘書工人,華羅庚初中畢業後便幫助家裏料理小雜貨鋪,也曾在母校幹過雜務。可見,較低的職業起點,並不貶低職業理想的價值,從現實的生活之路起步,也正是大多數科學家的職業理想迸發、形成的環境。

我們不要總想一步登天。第一份工作未必就是理想的崗位。“騎在馬上找馬”也是一種選擇。一個人的職業發展的通路一般是從低到高,有一些“藍領”、“灰領”的經曆對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講並不一定就是壞事。

其四,學會獨立。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最值得信任和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實力,不要對任何人有依賴思想。也許有的同學會通過一定的社會關係,依靠自己的父母的人脈很容易找到一份社會地位還不錯的工作,表麵上看讓人羨慕不已。但是,如果沒有那個實力,在今後工作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尷尬。況且,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的工作,本身就沒有什麼成就感。滿足不了自我實現的需要。

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很多的事情都是別人所無法替代的。著名存在主義大師雅斯貝爾斯曾經說過,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我們所經曆的痛苦,彷徨,傷心,除了我們自己之外,任何人都無法幫我們。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朋友,我們的愛人隻能是體驗,但是永遠無法感受,無法分擔我們的痛苦。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也是這樣,我們也許通過外在的社會關係進入了一個很多的單位,但是,我們在單位中所遇到的工作上的困境隻能自己去解決,如果我們沒有這個實力,這個能力的話,那麼,我們的生活也是很痛苦的。如果有的同學因為自己沒有任何的社會背景而傷神甚至是自暴自棄,那就更不應該了。以一個大學生的身份進入社會,與那些沒有上過大學的人相比,就是一個很好的社會資源。

其五,千裏馬,你要引頸長鳴。

韓愈在《雜說》一文中著重強調了伯樂的重要性。“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一匹千裏馬如果能遇到伯樂是十分幸運的。然而,“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確實,慧眼獨具,發現人才難能可貴。同時還需看到,作為“千裏馬”,也應該創造一些條件,作出一些舉動,以便於伯樂發現。韓愈文中千裏馬的一聲引頸長鳴,使伯樂及時地發現了它的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