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認為僅有這一點還不夠。寫村莊不是僅寫一個離奇的故事,而是要寫生活,用賈平凹先生的話說,就是寫生活的經驗。他說如果寫出來讓讀者不覺得它是小說了,而相信真有那麼一個村子,有一群人在那個村子裏過著封閉的庸俗的柴米油鹽和悲歡離合的日子,這就是最滿意的成功。這些年來,我也越來越意識到寫生活比寫故事重要。寫生活自然離不開對村莊文化的描寫,這也是鄉土小說最主要的功能。村莊文化包含甚廣,但大致不離其三:一曰曆史文化,這以一個村莊的文物、史誌(族譜)、神話、傳說為代表;二曰民俗文化,這是一個村莊最主要的文化;三曰道德倫理文化,這方麵的文化以人際交往為表象。不難看出,一個村莊文化層次雖然有傳統的、現代的,更廣泛和穩固的還是獨特地域形成的民俗風情文化。這些民俗風情囊括了村莊生活的方方麵麵,諸如一個村莊的生產方式、農事活動、話語係統、宗教信仰、遊戲娛樂、民間藝術,以及建築、飲食、服裝、婚戀、喪葬……在我的意識中,寫民俗風情就是在寫村莊文化,寫村莊文化就是在寫村莊百姓的需求和心態,就是在寫人。
我還認為,民俗風情文化雖然是大眾的、民間的,是大多數底層民眾所創造並廣泛存在於民眾日常生活之中,但它與主流文化並行不悖。從某種意義上說,民俗風情文化是國家政治文化的基礎。忽略了民俗文化,政治文化便不會穩固,而政治文化如果不從民俗風情文化中吸取養分,其藝術之樹又何能常青?
收在這個集子裏的20餘篇作品,分為婚嫁篇,生育篇,喪葬篇,祭祀、慶典篇,鬼神、風水篇,建築、飲食篇,娛樂、遊戲篇,雜俗篇,基本囊括了村莊生活中的主要民俗風情。如果按內容分,大致可分為民俗禮儀層次、民間信仰層次和民間日常生活層次。民俗禮儀層次又可細分為節日禮俗、生死娶嫁禮儀和娛樂禮儀等。而程玉蓉、薑玉超女士在研究我小說中的民俗風情描寫時,按其內容又分為了器物民俗、社會民俗和精神民俗三個層次,對此分類我也深表讚同。器物民俗諸如建築、飲食篇的《川東民居》以及《莊園》中羅菊花眼中的蘭府等建築的描寫。精神民俗包括娛樂、遊戲篇中的《看亭子》《壩壩戲》《童謠》和《抓狗兒》等遊戲,以及祭祀、慶典篇的一些篇章。
還需要說明一點,收在本書中的大部分作品,均選自我的一些長篇小說。雖然我在選編時做了一些處理,盡量保持所選內容的相對完整性,但仍難免給讀者留下一種“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遺憾。因此,願喜歡閱讀鄉土小說的讀者隻把本書當作一個引子,欲知後事,還望大家找我的原作來讀。此外,民俗風情活動涉及多門學科,因此我也希望本書的出版,除能得到愛好鄉土小說的讀者喜歡以外,還能給曆史學、宗教學、社會學、文化學、民俗學等諸多領域的朋友提供一點參考。
是為序。
賀享雍
2013年7月3日於渠縣
§§婚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