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風俗有信巫術的習慣。巫術曆史久遠,道教前身的巴蜀五鬥米道,即從四川早期民間流行的巫鬼道演變而來。民間稱男性巫師為“端公”,稱女性巫師為“仙姐”“仙娘”“師娘子”“巫婆”“觀仙婆”。端公所居之宅為“端公堂子”,所演之法事有解結、度花、打梅山、接壽、打保符、收鬼……
舊時人生了病或家中有不順之事,便要請巫師神婆收鬼。巫師神婆將臉抹黑扮“黑煞神”,手持一土罐俗稱“禁罐”,用紅布(紙)封口,用香火燒一孔,撒米粒於其上,然後關閉門窗。巫師(或神婆)一手搖動師刀,一手在桌上拍擊令牌,一邊作法,一邊大聲吼叫……
然而,下麵講述的湯府驅鬼,卻是另有隱情……
下午,丫頭小鳳興高采烈地衝進屋子,抓住雲姑的手高興地說:“少奶奶,少奶奶,老爺給你請了一個神婆,為你驅鬼呢!”
雲姑一激靈,抬頭看著小鳳。小鳳繼續天真地說:“真的,少奶奶,神婆正在老爺的書房裏和老爺商量呢!老爺說,興許是過月半節時,有陰魂附到了你的身上。少奶奶,隻要把你身上的鬼驅走了,你就好了!”
雲姑看著小鳳這麼天真地為她高興,心裏掠過一絲感動。她真想把自己的不幸、痛苦,都告訴她。可她還小,什麼也不懂。正說著,就聽見從巷道裏傳來“咚咚”的腳步聲,似是被什麼追趕著一樣。小鳳停住了說話,走到門前望了望,回頭驚喜地對雲姑說:“少奶奶,神婆來了!”
話音剛落,神婆旋風般走進屋。
雲姑看這神婆,先驚嚇了一跳。這神婆大約五十歲年紀,長得牛高馬大,腰像小桶一般粗,臉上有著一綹一綹發橫的紫肉,嘴巴很大,目光凶狠。上身穿了一件紅花間白邊兒的短褂兒,下身著藍綢子寬襠褲子。滿臉塗著鍋底灰一樣的青色脂粉,兩張厚嘴皮卻抹了口紅,像是剛生吃過活人一樣。頭上戴了一朵石榴花,手中提了黃表紙、香燭、淨水、柳條、銅鈴、三仙刀,還有一根短木棒等物件。她一進屋來,就忍不住想打哈欠似的,張開了塗抹得紅猩猩的厚嘴唇,“啊喲”了一聲,隨即驚乍乍地說:“果然這屋裏鬼氣好重!”聲音粗啞,把雲姑又嚇了一跳。
神婆開始將手中的物件擺設起來。她先在屋子四角和雲姑房前,插上香燭,點燃。正要作法,忽然瞥見屋裏還有小鳳,便向小鳳瞪了一眼說:“屋裏容不得生人,你快快出去!”
小鳳還想看看稀罕,聽了神婆的話,生怕衝撞了神,誤了治少奶奶的病,便朝雲姑說了一句:“少奶奶,我走了!”說完,走了出去。在門外,又回頭看了雲姑一眼。
神婆“砰”的一聲關上了門。
小鳳一走,雲姑立即感到屋裏陰森恐怖起來。
神婆回到雲姑床前,雙手合在胸前,眼皮耷拉,口裏開始“嘰嘰咕咕”地念叨起來。念些什麼,沒人能夠聽清。念著念著,突然一聲大叫:“我來也——”叫著,忽然雙掌飛開,空中一劈,做了一個武術中常見的空掌霹靂的瀟灑動作。
雲姑被神婆那聲大叫,嚇得頭皮發麻。還沒等她從驚恐中回過神,神婆已經轉過身,一手抓了銅鈴,一手握了三仙刀,猛地在屋裏跳了起來。一邊跳,一邊搖鈴、揮刀,發出種種淒慘嚇人的怪叫、做出許多恐怖的動作,一時倒真把屋裏搞得鬼氣森森,讓雲姑不寒而栗了。
神婆開始唱了起來,這回唱的言詞讓雲姑聽清了,唱的是:
三元將軍聽吾令,四元枷拷隨孤征。五昌兵馬做個神,六丁六甲傳押人。七雄猛將手提刀,八大金剛拿捆繩。九天玄女當判官,十大元帥來施刑。若有地方為吾敵,即刻送你見陰靈!
原來,神婆是感到自身的力量不夠,在請求天兵神將來助陣呢!唱完,神婆停止了跳動,又把雙掌合在胸前,耷拉著頭,眼睛半睜半閉,嘴裏一邊不斷往外吹著氣,一邊又喃喃地發著囈語。過了一陣,神婆渾身忽然像打擺子似的哆嗦起來,雙腳擺成八字步,在地上打著頓。
雲姑知道天兵神將的神威已附在了神婆身上,正惶恐得不知該怎麼辦的時候,神婆子突然睜開眼,朝雲姑大喝一聲:“少奶奶,我看見了,鬼已跑到你身上去了!”
雲姑一聽,立即嚇得渾身起了雞皮疙瘩,在床上顫抖起來。
這神婆忽然拿起床前的柳條枝子,一把掀開了蓋在雲姑身上的薄被子,就將柳條“呼呼”地向雲姑身上抽下來。
雲姑還沒弄清是怎麼回事,身上已經挨了好幾下。神婆一麵抽,一麵又唱:
天也黑,地也黑,雷公起火,黑煞請過。人過堂堂,鬼過滅亡,穿鬼心,破鬼肚。留人路,塞鬼路,人過成龍,鬼過氣終!
唱完,又厲聲問:“快說,你是哪裏的惡鬼,從實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