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民俗文化是人類整個文化的根基,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的集體創造,其內涵十分豐富、深邃。舉凡節日喜慶、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喪禮俗、宗教信仰、祀神驅鬼、歲時習俗……林林總總,無所不包。民間民俗,無不是在追求一種美的生活。
民謠雲:“樹大要發丫,人大要分家。”分家是農民家庭中的一件大事。新時代的分家和舊時代有什麼不同?為什麼灶頭是分家中至關重要的?它又體現了什麼新的人倫關係?……你想了解這些,就看一看這家農戶是怎樣分家的吧……
賀興成一聽父親說分家,嘴上說不行,心裏卻早想分了。虛情假意地反對一番後,終於答應了下來。於是第二日,賀世龍就叫李春英去把娘屋裏三個兄弟都請了來。為啥鄉下人分家要把娘家舅舅請來呢?因為莊稼人常常說,娘親有舅,爺親有叔,舅舅對外甥,是最公允的。賀世龍又去把賀世鳳、賀世海請了來。分家還要有幹部在場的,賀世海雖然是村裏幹部,卻又是賀興成的叔父,不能一身兩任,賀世龍便又去請賀世忠。但賀世忠不願參與賀世龍的分家瑣事,借口不空,沒來。賀世龍便去把賀鳳山叫了來,讓他做中人。分家議事定在晚上,因晚上時間充裕,也少耽誤參與人的一些活兒。一桌子人高高興興地吃過晚飯,便開始議了。分家其實也很簡單,因為房屋是已經建好了的,新房就歸了賀興成。但賀世龍提出了一個條件,以後賀興成的弟弟賀興仁建房時,賀興成要給予幫助。三個舅舅和兩個叔叔就看著賀興成,賀興成當場表態:“那沒問題,我該幫的,肯定要幫!”但怎麼幫,卻沒有說出一二。接著是家具和現有的糧食,按人口平分。這些賀興成都無話可說。但一涉及土地,這家就差點分不下去。賀世龍說:“這有啥子說的?隊裏隻給賀興成分了一個人的地,他帶走他那份就是了喲!”
話音剛落,李紅就像事先演練好了似的,突然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說:“隻給他一個人的地,那我們娘兒母子吃啥子?你們也太狠心了,早曉得我一嫁過來就要餓飯,還不如嫁給討口子!”接著又說:“我餓死了就算了,可是娃兒是你們賀家的種,看你們怎麼辦?”
她這一說,賀興成的舅舅和賀世鳳、賀世海都作難了,看著賀世龍。賀世龍說:“全家大小幾口人,把他們的地給了你們,我們又吃啥子?”
李紅說:“我不管那麼多,你們娶得起就養得起。全家的土地,要按人平分!不然,我和賀興成離婚!”
聽了這話,賀興成的大舅說:“莫吵莫鬧,一家人,有啥子不能商量的!”
二舅和小舅聽了,也說:“就是,慢慢商量,慢慢商量!”然後二舅看著賀世海,“他叔你是村領導,又是長輩,你定個規矩,看怎麼辦好?”
賀世海想了一會兒,說:“那我就來說一下,要得就要,要不得沙壩裏寫字,抹掉就是!李紅是沒分到土地,可大哥你們後來把大屋窖那塊林地收回來了,不是也有一畝多嗎?我看就把那塊地分給李紅,你看要不要得?”
賀世龍說:“那塊地不是你和賀世鳳都有一份嗎?如果是我一個人的,我拿給他也就是了,可你們那股,也舍得拿給他?”
賀世海說:“一家人就不說那些話了!既然我們答應給你種,就不會再要回來了!”說完又問賀世鳳:“二哥你說是不是這樣?”
賀世鳳聽了,說:“當然是這樣,大哥,你就把這塊地給他們!”
賀世龍聽了賀世鳳、賀世海的話,便說:“給他們也行,不過,我每年還要給你們一家兩百斤糧食。這兩百斤糧食,也就由他們給了!”
李紅一聽這話又哭了起來,說:“我地還沒有種,就負起債來了!我不要那地了,那地還是你們種去!家裏還有那樣多的地,我要其他的地!”
事情到這兒又僵了下來,最後賀興成的大舅又對賀世龍和李春英說:“姐姐、姐夫,我看就讓年輕人一步算了!他們才興家過日子,也不容易!就讓他們種那塊地,該給兩位叔爺的糧,你們也不向他們要了!”又對李紅和賀興成說:“你們也不要爭了!你爹把那塊地給了你們,也就當李紅分了一份地,至於孩子沒地,以後慢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