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安尊,普告萬靈。玉手貞觀,土地祈靈。社稷左右,不得安驚。四向正道,內外澄清。各安方位,閉守家庭。太上有令,普掃邪精。皈依大道,元亨利貞。
念完,賀鳳山把米碗交給李春英,提起賀興成挑來的土倒在築灶的位置上。安神完畢,築灶就正式開始了。賀興成的三個舅舅見不能走了,也不能白吃外甥和外甥媳婦的“黃鍋巴飯”,便也一齊過去幫忙。沒多久,賀世鳳和賀世海也來了,見築灶的人已經夠了,便去小賣部買了幾掛鞭炮,等一會兒新灶起火時燃放。
人多力量大,不到半晌午,灶台便築成了。賀世龍這大半輩子已不曉得打了多少次灶,對挖灶膛、開煙筒已經是非常有經驗了。便去拿來年前就給賀興成和李紅買回的新鍋新鼎罐,比了大小,自己動手挖起灶膛來。見丈夫挖灶膛了,李春英便把那些鍋兒鼎罐拿去反複洗刷,準備等灶膛一挖好,就用這新鍋鼎罐做“黃鍋巴飯”。在一家人忙上忙下時,李紅隻是抱了兒子在一旁觀看,好似父母所做這些都與自己無關一樣。好在賀興成幹得十分起勁,頭上冒著毛毛汗。賀世龍挖灶膛時,賀興成自己又去買了幾串鞭炮回來。
灶膛挖好,李春英把洗幹淨的新鍋兒鼎罐拿來扣在灶眼上,就要準備試灶了。這時,賀鳳山又去寫了一道符拿來貼在新灶的背後,請了灶王菩薩。賀世鳳和賀興成的三個舅舅就在門外點燃了鞭炮。一時,那鞭炮“啪啪啪”炸了個滿地紅。在鞭炮聲中,李春英在鍋底點了火。那火也像是呼應外麵的鞭炮似的,在灶膛裏“轟轟隆隆”地笑起來。眾人便曉得這灶是極其地好燒,便都樂了。李春英早已把準備做“黃鍋巴飯”的東西拿了過來,正式開始做起飯來。把米從鍋裏漉進鼎罐裏後,李春英把柴草稍微遞進灶膛一些,讓那文火慢慢去燒那鼎罐的鍋底,好燜出一鼎罐“黃鍋巴飯”。果然,沒多久,從那鼎罐裏便飄出一股米飯被煨出鍋巴的特別香味。為啥非得要把米煨成“黃鍋巴飯”?原來這又是鄉下人的一個風俗,說新人分家,頭頓煮出了帶黃色的鍋巴飯,便寓示著以後鼎罐裏頓頓都有煮的,永遠不會缺少飯食。吃了黃鍋巴飯後,賀世龍當著賀興成三個舅爺和兩個叔爺的麵,把家裏的穀米糧食都過了秤。又把家裏的家具也搬了出來,按昨天晚上分家協議上寫的,給賀興成和李紅稱了糧食,點了家具,讓賀興成把這些東西搬到新房子裏去了。晚上,賀興成和李紅便在自己房裏單獨開了火。從此,賀興成和賀世龍雖仍是父子,卻是兩家人了。李春英做好了晚飯,舀到桌上,賀世龍像是忘記兒子已經分家,又像往常一樣對女兒說:“還不去叫你哥哥嫂嫂來吃飯!”
李春英聽了,急忙說:“你老昏了嗎怎麼的?各家門、各家戶了,還叫他吃啥子飯?”
賀世龍一聽,喉頭一哽,心裏就像被人掏走了啥一樣,有種酸溜溜、苦澀澀的感覺,連這屋子也一下冷清了許多。鼻頭抽了一下,就想落淚了。想那兒女小時,就像那些鴉鵲兒一樣,有丁點事情就往父母的翅膀下跑,生怕父母把他們庇護不到。現在孩子長大成家了,父母想庇護,卻是庇護不成了。
——選自長篇小說《〈村莊誌〉卷一:〈土地之癢〉》四川文藝出版社2013年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