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君·臣(1)(2 / 3)

於成龍就是要以一己之所向,陶冶一世之民風。江南曆來為奢華糜麗之地,也是國庫賦稅的主要來源之區,交給不貪贓枉法的於成龍,朝廷放心,百姓舒心。從直隸來到了江南,於成龍一如既往,外放不帶家眷,出門不納小妾,為了社稷,為了人民,雷厲風行,敢作敢當。於成龍帶兒子單車赴總督衙署任職的舉動,無疑就是新任總督廉潔奉公的一次亮相。入主衙署以後,上至總督,下至家人親兵,生活中一切從簡從便,於是上行下效,江南士大夫之家減了車馬,婚嫁不用音樂,豪滑之人率家遠避,人人爭衣布褐,官吏望風改操,市民百姓歡欣。於成龍官位高了,不斂財物的情操始終不改,甘享清貧的習慣始終不改,公而忘私的品格始終不改。有江南某按察使準備一餐為其祝壽,於成龍婉言謝絕:“以他物壽我,不如以魚殼壽我(魚殼是當地有名的大盜)”,按察使遂以千金招來名捕,除掉了禍害百姓的盜賊,維護了地方的安全。任過左都禦史的山西籍大學士陳廷敬說過:“上官廉則吏自不敢為貪,上官貪則吏雖欲為廉而不可得。……為督撫者,不以利欲動其心,然後能正身董吏;吏不以曲事上官為心,然後能加意於民。”(《清史列傳》卷9)於成龍就是能夠“正身董吏”、“加意於民”的督撫大員,之所以贏得了民心,贏得了顯赫地位,不靠逢迎,不靠諂媚,不靠送禮,不靠結黨,靠的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高尚情操,靠的是為社稷為人民著想的赤膽忠心,靠的是為百姓為地方辦實事辦好事的能力。

康熙皇帝說過:君明臣直,政治清平,居官應以正風俗為先。而移風易俗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疆臣身體力行,方能去奢返樸,富國強民。把於成龍、張鵬翮、湯斌等廉能之臣,外放兩江總督、江蘇巡撫之任,可以看出君王的取人標準和用心所在。康熙評價江南人戲稱為“於青菜”的廉能之臣說:“於成龍起家外吏,即以廉明著聞。洊陟巡撫,益勵清操。凡在親戚交遊相請托者,概行峻拒。所屬人員並戚友間有饋贈,一介不取。朕甚嘉之。”(《清史列傳》卷8)並回擊那些批評於成龍“因輕信或為屬員欺罔”的朝臣說:居官如於成龍者能有幾人?康熙即位時,滿人入主北京隻有十七八年,內有輔政專權,外有藩王分裂,憂患中成長起來的年輕君主,比順治皇帝更深刻地認識到前朝的腐敗和刻削,怎樣加速了明政權的崩潰,怎樣招致了毀滅它的“流寇之亂”,所以他比較崇尚儉約,注重實務,修明朝政,整飭吏治,獎勵廉能,懲罷貪官。康熙皇帝賞識這位光明磊落、剛直不阿、辦事果斷、一介不取的廉能之臣,稱讚其古今第一廉吏,禦書祠匾“高潔清粹”,標榜為清代文官的楷模,引導世風,勉勵臣僚。康熙在位61年,為清朝百年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基業,與他相隨相伴的文臣武將也一個個名垂史冊。於成龍故去的當年冬天,康熙皇帝南巡至江寧,對漢軍鑲黃旗籍的江寧知府於成龍(時人稱其為小於成龍)說:“爾務效前總督於成龍正直潔清,乃為不負。又諭大學士等曰:朕博采輿評,鹹稱於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廉吏也好,清官也罷,在封建時代的高官行列中確屬鳳毛麟角。

於成龍是位具有相當政治才能的地方官員。康熙十三年(1674),湖北巡撫張朝珍薦舉於成龍出任武昌知府。適逢吳三桂叛軍屯踞湖南,朝廷用兵嶽州,於成龍奉命在蒲圻修造浮橋接應。浮橋剛剛建成,就被洪水無情衝垮,於成龍被革職處分。此時叛軍到處散布文告,煽動黃安、麻城、黃岡、大冶等地的山寨民人紛紛反叛,情況十分危急。巡撫張朝珍深知黃州人“素服”於成龍,令曾任過黃州同知的於成龍前往平反,將功補過。於成龍先去麻城招撫,再督清兵平定大冶的叛亂,平叛中身先士卒,火燎須眉之際,有人勸其退避,於成龍叱責曰:“今吾死日也。敢言退者,斬。”危難之際,清朝廷授予於成龍黃州知府,黃安、黃岡的局勢隨之穩定下來。此時,於成龍已經58歲,按理說不會再有多少功名前程,然而,於成龍在治亂鬥爭中顯露出超常的政治才幹,還是得到封疆大吏和朝廷要員甚至是君王康熙的認可。任職福建按察使期間,於成龍疾惡如仇,愛民如子,抑豪強,平冤獄,“執法決獄不徇情麵,屢伸冤抑,案牘無停,不濫準一詞,不輕差一役,而刁訟風息,擾害弊除。”(《清史列傳》卷8)康熙十九年,64歲高齡的於成龍出任直隸巡撫,康熙二十年,於成龍官至兩江總督。清代兩江總督為疆臣之首,凡當此任者幾乎都是有赫赫聲名的高官。於成龍在任上舉薦廉能,罷黜貪黷,治事常通宵達旦,在他留任兩江總督的最後歲月裏,自覺“精力衰退”,有“龍鍾之狀”,且又有禦史彈劾“用人不當”,但康熙皇帝對這位一品清官的賞識和器重有增無減,對他的人品和才能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