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中外民間故事精選(11)(1 / 3)

一天樂毅正在煮豆漿,準備給父母喝。老人家從鍋裏舀了一勺,嚐了一口,搖著頭問:“這豆漿怎麼什麼味也沒有啊?”樂毅一拍腦門,哎,原來是忘了放鹽。鹽罐裏隻剩一些鹽鹵水,他就全倒進了豆漿鍋裏。一會兒,水煮開了。樂毅揭開鍋一看,不由得愣住了:原來鍋裏的豆漿,全凝成了白嫩嫩的乳塊!樂毅的父母看了連說:“真奇怪!真奇怪!”樂毅嚐嚐,感覺滑嫩可口,別有一番滋味。他又請父母和鄰居品嚐,大家都說:“真好吃!。”樂毅很高興,第二天就請私塾先生給它取了個名字,叫“豆腐之玉”。

樂毅幾乎天天做“豆府之玉”給父母吃。有一次,樂毅的母親病了,請來大夫一看,原來是經常吃黃豆上火的緣故。大夫開的頭道藥就是涼性藥——石膏。以後,樂毅在做‘豆腐之玉’,都放些石膏,這樣再吃,就不會上火了,而且味道比以前更鮮嫩。

後來,樂毅專賣“豆腐之玉”,生意很興隆,“豆腐之玉”也被人們簡化成了“豆腐”。

邊讀邊想:故事聽完了,小朋友,現在你知道豆腐的創製過程了吧?豆腐是誰做給父母吃的?他為什麼這麼做?

848.張小泉剪刀

張小泉剪刀全國聞名。

據說,在很多年以前,張小泉是杭州有名的鐵匠。他家附近的巷子裏有口大井,井水很深,也很清甜,附近人家都喝這裏的水。可是有一天,兩條黑蛇鑽進了井裏,井裏的水就變黑了,沒法再吃了。張小泉力氣大,人又聰明,決心要除掉井裏的毒蛇。

這天,張小泉喝過酒,提著大鐵錘跳進井裏。沉到井底,他睜眼一看,果真有兩條漆黑發亮的毒蛇,正頸纏著頸,盤繞在一個角落裏。

張小泉眼明手快,不等兩條毒蛇分開,掄起大錘,把兩條毒蛇的頸砸的扁扁的,粘在了一起。張小泉一手提著大錘,大手拎著毒蛇,慢慢浮上水麵。等人們七手八腳把他拉上來時,再看那兩條毒蛇,已經變成鐵的了。

張小泉把變成鐵的毒蛇拿回家,心想這塊鐵可以幹什麼呢?他想了又想,畫了又畫。後來,他在蛇頸相交的地方安上一枚釘子,把蛇尾巴彎成把手,又把蛇頸上麵的一段敲扁,磨得非常鋒利。他給這種工具起名叫“剪刀”。

人們用剪刀裁衣剪線十分方便,從此,張小泉的剪刀就出名啦。

邊讀邊想:難怪這剪刀如此有名,原來有這麼久遠的背景。是什麼使張小泉如此勇敢,下井殺了兩條毒蛇呢?

849.貼對聯的傳說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的一個大學問家。一次,他走到一個叫陳蔡的地方,帶的幹糧吃完了。孔子把學生子貢叫到跟前,讓他去向一個叫範旦的人借糧食。

範旦是當地乞丐的頭領。子貢找到範旦,說明了來意。範旦說:“聽說孔子很有學問,隻要他能說一句話,把‘好壞多少喜歡惱’這七個字都包含進去,我就借糧食給你。”

孔子聽後說:“你去告訴他:天地間好人多,壞人少,借時喜歡還時惱。”範旦聽了很滿意,就裝了一筆筒米給子貢。子貢不好意思再多借,就回去把筆筒的米全倒進鍋裏。沒想到,竟煮了一大鍋米飯,吃也吃不完。

又過了幾天,孔子要走了。範旦派人送來一張字條,上麵寫道:“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還我一筆筒米來。”孔子忙命人往筆筒裏裝米,可怎麼裝也裝不滿。為了自己的名聲,孔子隻好派人告訴範旦:今天凡是門上貼對聯的人家,都是讀書人,隻要是乞丐,就可上門討米。

事後,孔子又告訴所有讀書人:每年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貼對聯。有乞丐要飯的,要盡力施舍。慢慢地,貼對聯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邊讀邊想:聽完故事才知道,原來貼春聯一開始是一種信息的傳遞方式。孔子為什麼這麼做呢?講給其他小朋友聽,好嗎?

850.三個和尚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裏隻有一個小和尚,他整天一個人忙裏忙外,還要到山腳下挑水。但他很勤快,總是把水缸裝得滿滿的。

有一天,廟裏又來了一個大和尚。小和尚對大和尚說:“你到山下挑水去吧。”大和尚覺得自己比小和尚還大,卻要受他指使,心裏不服氣,很不高興地說:“我比你大,你怎麼能讓我自己一個人挑水呢?還是咱倆一起抬吧!”就這樣,兩個和尚一起抬水吃。

又過了些日子,廟裏又來了一個胖和尚。胖和尚好吃懶做,小和尚和大和尚對他都很有意見。胖和尚卻說:“有意見,你們也別做呀!”這下,廟裏的事誰也不管了。下山打水,三個和尚你推我,我推你,最後大家都不去。水缸底兒朝了天,三個和尚寧可挨渴,也沒有誰願意去打水。

廟裏的老鼠渴得受不了,晚上就跑到大殿裏,偷喝油燈裏的油。老鼠碰倒了油燈,引起了大火。三個和尚被大火驚醒,急急忙忙去水缸裏舀水滅火,可缸裏一滴水也沒有。他們隻好拿起桶,到山下挑水。可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廟就被大火燒光啦。

邊讀邊想:小朋友一定聽過《三個和尚沒水吃》這首歌吧,它就是根據這個故事改編的。從這個故事中你又能領悟到什麼呢?

851.鍋巴和爛草鞋

從前有一個姓王的老漢,靠給人撐船為生。他平時勤勞節儉,為人忠厚老實。王老漢有個兒子叫王忠,長大後也成了駕船的好手。

一年秋天,王忠要駕船出遠門。臨走時,他對爹爹說:“我是第一次出遠門,給您帶些什麼禮物回來呢?”王老漢想了想說:“孩子,你就把吃剩的鍋巴和穿爛的草鞋給我帶回來,越多越好。”王忠滿心疑惑地告別了爹爹,駕船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