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章 秦失其鹿(2 / 2)

西部一隅其實各種資源都很豐富,隻是缺乏足夠的開發能力。隻是北方集團這幾年的收益,大部分都是用在了補貼不斷擴張的農莊移民上了,剩下的又都投在了各種臨時增加的軍費項目,一時半會也沒有能力顧得上擴充工業產能。

實際執掌北方集團發展的科瓦爾,已經多次向陳安抱怨,他都快成了中國最大的地主了,幾乎沒有時間幹他最喜愛的機器製造行業。當年最早成為北方集團外籍管理層的三名外國人,愛好機器發明的科瓦爾成了大地主,造假幣的萊恩成了石油大亨,唯有管銀行的克勞澤依然從事著自己的專業。至於尼森伯姆,他熱愛自己的美國國籍,終究沒有能融入北方集團核心。

思忖再三後,陳安決定將北方集團的掌舵人,改成自己的老婆林月兒。經過這麼多年的曆練,林月兒已經相當精通財務了,集團業務的核心實際上控製財務平衡而已。至於科瓦爾,則專心負責北方工業公司,重新規劃實施集團工業產能擴張計劃。

至少要超過奉天的發展才行,陳安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民國五年四月,張雨亭大哥正式就任奉天督軍兼巡按使,徹底控製奉天軍政事務。張輔臣來甘考察後提出的許多建議,終於得到實施,奉天省呈現出一個高速發展的跡象。

“對了,我們的袁世凱大總統怎麼樣了?”陳安忽然想起這位可憐的老人,曾經的袁大皇帝。

說到這位大總統,情報署的報告隻用一個詞語來評價,慘不忍睹。

民國五年春節前後,連戰連敗,內外交困的袁世凱,被迫宣布暫緩登基。但是隨後不久,馮國璋等五名北洋軍主要將領突然聯名發電,要求其退位,並取消帝製。這給了袁世凱以當頭一棒,指揮如臂使的北洋軍終於也失靈了。

無奈之下,袁世凱通電全國取消帝製,吞下了最為苦澀的一個結果。

但是反袁鬥爭並沒有因為袁世凱的短暫退讓而告終。五月下旬,深得袁世凱信任的陳宦,在糜爛的局勢下,被迫宣布四川獨立。這次獨立,終究給了袁世凱以最後一擊。

幾日後,心力憔悴的袁世凱徹底垮了,病倒在自己的府邸。又過了數日,袁世凱在自己府邸冷清而淒涼的去世。

雖然副總統黎元洪繼任總統,但是無兵無錢也無權的黎元洪完全指揮不動已經尾大不去的各地軍閥,更別提最大的軍閥實力北方軍了。不久之後,各地軍閥實力派組成的督軍團悄然出現,成為了民國政治的幕後黑手。

參謀本部飛快地評估了國內局勢,得出一個各地軍閥已不可控的判斷,著實證明了當初陳安對反袁鬥爭最後結果的預測。

陳安拒絕了段祺瑞等人發來的參加督軍團邀請。歎息了一陣後,一邊命人向袁世凱府邸發去悼念的電報,一邊感慨萬分地對徐永昌等人說,“皇朝遺留下來的最後一點中央權威,已經徹底消散了。”

既然袁大總統已去,北洋軍更是業已分裂,所謂的北京中央政府再也不能對陳安形成製肘,北方軍政府的擴張步伐再次啟動。

不過,北方軍進攻的方向依然不會是國內,而是青海和外蒙古。

蟄伏了將近一年時間,經過了大規模休整的北方軍已經擁有九十四個步兵營和五十一個炮兵營,加上直屬部隊共十五萬多人的軍隊規模。

軍政府下轄六省在林玉山的鐵血政策下,各地駐軍和劉爾炘的巡警署,全力出擊,將各種反對勢力幾乎清剿一空,僅存一些阿貓阿狗在苟延殘喘。尤其是放開槍禁的政策,使得漢人移民很快就在各個移民區域站穩了腳跟,加上柴若愚領銜的教育署大量派出人手進行仁智禮義信的國學教育,並沒有出現最初擔心的殺戮泛濫的局勢。

最令陳安興奮的是,民國四年的移民人數,最終確認是二百多萬人,而民國六年上半年新移民就已經達到一百三十萬人規模。如此一來,三百三十萬移民,足可以提供十六萬人的動員義務兵兵源。

實際上這個估計是至少偏低了一半,因為能夠逃荒到甘肅的移民,肯定是以青壯年為主。要不是北方集團到處直接接收移民申請,並負責沿途輸送,能夠活著到達甘肅的甚至有可能隻剩下青壯年移民了。逃荒過程的艱辛根本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

也正是因為義務兵後備力量充足,加上整訓以後的新兵質量,並不會比招募的職業士兵差太多。經過評估後,軍務署幹脆暫停了單獨招募職業士兵的慣例,而是選擇從動員義務兵中招募職業士兵。隻要簽訂協議成為職業士兵,不僅餉銀翻了一番,而且可以補發從被征募起的所有差額。

不少動員義務兵被征募時是不情願的,但是很快又主動申請加入了職業兵,究其原因隻是因為職業兵餉銀足夠實惠,最關鍵的是職業兵退役後可以優先選擇進入薪酬豐厚的北方集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