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2 / 2)

在這次師生重逢的午餐桌上,餘思燕宣布了她今年就動筆寫《大撤退》第二集的計劃,包括到黔桂鐵路沿線去采訪--去尋找老校長章樹人先生的日程表。

“我有個明確的預感,說是靈感也行--老校長還健在人間!因為,靈感也是物質,預感也是科學,一種今天的知識還解釋不了的科學。它的根據,就是舉國上下已經能夠理解教育的偉大了,能夠理解‘教育狂’了!章校長在不為世人理解的情況下,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能夠堅持辦學,現在為什麼不能?我們寫小說的人,是憑著感情去感覺世界的。我相信自己的情感、直感、預感、靈感。把話說白了,我相信好人長壽!”

她這段感情色彩濃烈的發言,深深打動了周立言和哈玉的心。“我能幫你做點什麼呢?”二人幾乎同時說了這句話。

“當然能!”餘思燕說,“逃難的時候我年紀太小,懂事兒不多,很多細節也記不全了。所以我要故地重遊,讓那黔山桂水,把我記憶裏的風風雨雨再勾起來,也可以說是故意去那裏觸景生情。而您二位,是我的老師和大姐,又‘同是天涯淪落人’,自然是我的第一采訪對象。幫我做點兒什麼?其實並不難,咱們一塊敘舊談心,多談幾次,長談幾次,打開你們記憶的寶庫,就是給了我極大的幫助和支持!”

不久,哈玉教授便主動提出來跟餘思燕一塊“去尋找老校長”!她在大學裏講教育心理學,領導和同事們看了她推薦的小說《大撤退》上集,都支持她去作一次“旅行備課”,認真研究一下“教育狂”的心理活動,“也許這還是個很有新意的研究課題哩!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狂人,可是誰研究過教育狂呢?”

就在她倆到達獨山的時候,收到了周立言拍來的電報。嚴格說,是兩份電報--章麗萍從美國出發前拍給餘思燕的電報,家裏的人送到了周老師手裏,他將親自到機場去迎接;同時,將章麗萍電報的內容轉拍過來:

……家父章校長樹人先生現在何地懸心四十年矣近讀大作喜出望外麗萍日內飛京萬裏尋父乞小姐指點迷津鼎力相助使我父女重敘天倫實乃麗萍魂牽夢縈之宿願臨行匆匆一切麵談扶輪同學章麗萍頓首再拜在女作家餘思燕看來,這又是一樁天理當然的心靈感應!“否則怎麼會這樣巧?哈玉,我承認你的心理學是唯物的,你也得承認我的靈感是物質,一種高級形態的物質!”

哈玉笑了,“好好,反正你說的都是文學語言,科學院不生氣,法院也不追究,你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不過,我倒有點兒納悶,章校長怎麼又有了個女兒呢?”

“可見你太缺乏想象力了!章麗萍就是被獨眼龍殘害的那個萍萍。按照章校長性格發展的邏輯,他一定會收養萍萍,就象收養咱們八個孤兒一樣。我說靈感是科學的,你偏不信,現在總該相信了吧!”

“相信什麼?”

“哎呀,我的老姐姐,你就不想想看,咱們離開悶罐車廂之後,就隻剩下校工李長辛和萍萍跟著章校長了。萍萍什麼時候離開章校長的?什麼時候去的美國?最早也在日本投降以後--這就是說,從一九四四年冬天,到一九四五年秋後,這一年時間裏,章校長到了什麼地方,章麗萍是知道的!扶輪中學又發生了什麼故事,她也知道。哈哈,咱們一站一站地找到了獨山,什麼也沒采訪到;現在卻從大洋彼岸傳來了消息,提供了線索,這還不是心靈感應麼?”

“你聰明!你分析得對。咱們現在是不是馬上飛回北京去?”

“你真不聰明!打電報,長途電話,都比飛機快……就算坐飛機,也得先到貴陽去,才有飛機場!”

“好吧,抓緊時間,馬上到貴陽去。等章麗萍一到北京,就立刻跟她通長途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