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讀書要有誌有識有恒(1 / 1)

原文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誌,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誌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白話

(因為)士人讀書,第一要有誌氣;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有誌氣就決不甘居下遊;有見識就明白學無止境,不敢窺得一二便自滿自足,如河伯觀海、井蛙窺天,都是沒有見識的人;有恒心就決沒有不成功的事。誌氣、見識、恒心,缺一不可。

家訓史話

宋濂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大儒,他有一篇《送東陽馬生序》,是送給他的同鄉、浙江東陽縣青年馬君則的文章,勉勵馬生勤苦學習。翻譯過來第一段就是:

“我年幼時就愛學習。因為家中貧窮,無法買書來看,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計算著約定的日期送還。天氣酷寒時,硯池中的水凍成了堅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伸展,我仍不懈怠。抄寫完後,跑著送還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許多書籍。到了成年時,愈加仰慕聖賢的學說,又擔心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遊,曾跑到百裏之外,手拿著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求教。前輩道德高,名望大,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的言辭和態度從未稍有委婉。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低身側耳向他請教;有時遭到他的訓斥,表情更為恭敬,禮節更為周到,不敢答複一句話;等到他高興時,就又向他請教。所以我雖然愚鈍.最終還是得到不少教益。”正是有誌有識有恒的典範。

古訓今鑒

有誌向的人不會甘於平庸,有見識的人不會滿足於現狀,有恒心,那就沒有辦不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