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1 / 3)

§§18. 必聰能謀始,明能見機,膽能決之

原文

若聰能謀始,而明不見機,乃可以坐論,而不可以處事。聰能謀始,明能見機,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慮變。若力能過人,而勇不能行,可以為力人,未可以為先登。力能過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斷事,可以為先登,未足以為將帥。

——劉邵《人物誌·英雄第八》

譯文

如果憑聰慧能夠謀劃於初,而不能明智地尋找機會,那就可以坐論其道,但是不可以處理具體事務。智慧足以謀劃開始,也能見機行事,但缺少決斷的勇氣,那就隻可以遵循常規而不能靈活機敏地應對變化。如果力量能夠超過眾人,而勇氣不能使之行動,可以成為出力之人,不可以作為捷足先登者。力量能夠超過眾人,勇氣能夠使之行動,而智慧不能決斷事務,可以成為捷足先登者,不足以成為將帥。

縱橫家智慧故事

有智慧但是缺乏機變,隻能坐而論道;有智慧又機變但是沒有膽魄,也是不足堪大任。同樣,有勇無謀也隻能算三流的人才,不能做將帥一級的人物。東漢時期的班超就是有智慧又膽識有臨危應變能力的人。

班超棄筆從戎後,奉北征大將竇固之命出使西域。

班超率領吏士三十六人向西域進發了。當時,西域各國的一部分貴族,希望擺脫匈奴人的野蠻統治,終止各國之間的糾紛,所以願意幫助班超。也有一部分貴族受匈奴的挾持,憑借匈奴的勢力,與班超為敵。班超就是在這種複雜的形勢下進入了西域南道。

班超一行首先到了鄯善。鄯善王開始很熱情,聽說班超出使西域,親自出城迎候。把班超奉為上賓。班超向主人說明來意,鄯善王很高興,設宴款待,可後來態度突然變得冰冷起來,班超感到很奇怪,便派人暗中觀察探聽。得知是北匈奴的使者到了鄯善,說了東漢許多壞話,遂使鄯善王不知所從,就對漢人采取了冷落的態度。班超感到,在這種情勢下,如不當機立斷,恐怕越來越對自己不利,不僅完不成使命,連性命也要丟掉了。班超說:“隻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慮,兩國和好。”可是班超他們人馬不多,而匈奴兵強馬壯,防守又嚴密。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帶領自己手下的士兵,悄悄行動,襲殺了北匈奴使者及隨從人員一百多人。鄯善王為之鎮服,又從猶豫中站到漢朝這邊來了。

班超足智多謀,堅定果斷,經過堅決的鬥爭,逐一肅清了北匈奴在南道各國的勢力,使西域南道諸國擺脫了匈奴人的殘暴統治。班超的一係列行動,符合西域各國人民的利益,獲得了廣泛的支持,取得勝利。

§§19. 英可以為相,雄可以為將

原文

必聰能謀始,明能見機,膽能決之,然後可以為英:張良是也。氣力過人,勇能行之,智足斷事,乃可以為雄:韓信是也。體分不同,以多為目,故英雄異名。然皆偏至之材,人臣之任也。故英可以為相,雄可以為將。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則能長世;高祖、項羽是也。

——劉邵《人物誌·英雄第八》

譯文

必須是既能謀劃開始,又能見機行事,膽氣剛、果斷決,然後才可以成英才,張良就是這樣。如果武力過人,卻不敢於行動,隻可以為力士,不可以當先鋒。武力過人,又敢於行動,但智略不足以斷大事,可以做先鋒,而不能當將帥。武力過人,又敢於行動,智謀足以決斷大事,然後才可以成雄才,韓信就是這樣。人之本體與所得分數本自不同,隻以分數多少設立名目,所以,英才與雄才之名目不同,然而皆為獨擅其一之偏材,可以任用為臣子。因此,英才可以任用為宰相,雄才可以任用為將帥。如果一人之身,兼有英才與雄才之長處,則能為當世之尊長,漢高祖劉邦、楚霸王項羽便是此類。

縱橫家智慧故事

英雄一流的人物不但胸懷奇謀,智劃超群,更可貴的是他們有敢於行動的勇氣和策略,劉邵舉例文臣武將的典範——張良與韓信——來說說明這個道理。

張良是著名謀劃家,劉邦的智囊,出身於貴族世家,至張良時代,韓國已逐漸衰落。韓國被秦攻破以後,張良流失他鄉,並變賣了全部家產,四處尋求大力士,準備刺殺秦始皇,為先人報仇。

張良到東方拜見倉海君,共同製定謀殺行動計劃。他弟死不葬,散盡家資,找到一個大力士,為他打製一隻重達120斤的大鐵錘(約合現在50斤),然後差人打探秦始皇東巡行蹤。按照君臣車輦規定,天子六駕,即秦始皇所乘車輦由六匹馬拉車,其他大臣四匹馬拉車,刺殺目標是六駕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