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觀其所至之多少,而異名之所生可知
原文
何謂觀其至質,以知其名?凡偏材之性,二至以上,則至質相發,而令名生矣。是故,骨直氣清,則休名生焉;氣清力勁,則烈名生焉;勁智精理,則能名生焉;智直強愨,則任名生焉。集於端質,則令德濟焉;加之學,則文理灼焉。是故,觀其所至之多少,而異名之所生可知也。
——劉邵《人物誌·八觀第九》
譯文
怎樣通過觀察一個人的性格和品質,來了解他的名聲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合呢?凡是具有偏才的人,性格中一般包含兩種或更多的品質,這些品質之間可以相互促進,從而使他們因此獲得美好的名聲。因此,骨骼堅挺、氣質清朗的人,就會獲得美好善良的美名;氣質清朗而又體力充沛的人,就會獲得強健的美好;聰明直率、堅強誠實的人,就會有值得依賴的美名。如果在這些品質的基礎上,再加上端正的品質,這個人就會形成高尚的品德;如果再加上勤奮好學,他就會知書達禮,富有教養。因此觀察一個人具備多少種品質,就可以知道他會有多少種名聲。
縱橫家智慧故事
一個人的聲名可以從氣質上尋找到依據,反過來也是一樣,通過鑒別人的性格品質,能來判斷這人的名聲是不是名副其實,也可以來推斷其人是否可以成就事業。明朝的海瑞是為人所熟知的清官臉吏,這從他正直剛毅的品格就可以顯見端倪,海瑞職位低下時就敢於蔑視權貴,從不諂媚逢迎,到位高之時也依然保持著直言敢諫不徇私情的名聲。
海瑞代理南平縣教諭,禦史到學宮,部屬官吏都伏地通報姓名,海瑞單獨長揖而禮,說:“到禦史所在的衙門當行部屬禮儀,這個學堂,是老師教育學生的地方,不應屈身行禮。”遷淳安知縣,穿布袍、吃粗糧糙米,讓老仆人種菜自給。一日海瑞母親大壽,海瑞上街買了兩斤肉,屠夫感慨到“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做上海大人的生意啊”。胡宗憲的兒子路過淳安縣,索要見麵禮,海瑞不給向驛吏發怒,把驛吏倒掛起來。海瑞說:“過去胡總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過的地方不要供應太鋪張。現在這個人行裝豐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兒子。”打開袋有金子數千兩,收入到縣庫中,派人乘馬報告胡宗憲,胡宗憲沒因此治罪。都禦史鄢懋卿巡查路過淳安縣,酒飯供應的的十分簡陋,海瑞高聲宣言縣邑狹小不能容納眾多的車馬。鄢懋卿十分氣憤,然而他早就聽說過海瑞的名字,隻得收斂威風而離開,但他囑咐巡鹽禦史袁淳治海瑞和慈溪知縣霍與瑕的罪。霍與瑕,是尚書霍韜的兒子,也是坦率正直不諂媚鄢懋卿的人。當時,海瑞已提拔為嘉興通判,因此事貶為興國州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