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齊國,百裏奚陷入困境,一度沿街乞討,繼續求仕生涯。在齊國郅地,他遇見了蹇叔,兩人一番高談闊論,就結為知己。此後,在蹇叔的舉薦下,到虞國當了個大夫。但虞國國君是個愛財如命的國君,在收了晉國的財物以後,就答應借道路給晉國,讓晉國途徑虞國去征討自己的鄰國虢國,也是虞國的同姓兼同盟國。百裏奚對虞國國君述說唇亡齒寒的道理,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閉口不再勸諫。果然,晉國滅虢國後,把矛頭指向虞國。公元前655年,晉國(獻公)滅掉虞國,俘虜了虞國君及其大夫百裏奚。由於他拒絕在晉國做官,被晉國充作奴隸,在穆姬嫁給秦穆公時候,陪嫁到秦國。百裏奚在去秦國的途中,逃回到楚國。
楚國國君楚成王聽說百裏奚善於養牛,就讓百裏奚為自己養牛。秦穆公聽說了百裏奚是人才,就想重金贖回百裏奚。秦穆公的謀臣公子縶說:“那楚成王一定是不知道百裏奚的才能,才讓百裏奚養牛。若用重金贖他。那不就等於告訴人家百裏奚是千載難遇的人才嗎?”秦穆公問:“那我該怎麼樣才能得到百裏奚?”公子縶說:“可以貴物賤買,用一個奴隸的市價,也就是五張黑公羊皮來換百裏奚。那樣楚成王就一定不會懷疑了。”
當百裏奚被押回秦國後,秦穆公親自接見了百裏奚,解除了他的奴隸身份,並與他商談,討教國家大事。穆公要拜其為上大夫,百裏奚堅決辭讓不受,並推薦自己的好友蹇叔當上卿。最後,秦穆公就讓用很重禮,將蹇叔請來秦國,讓他和蹇叔一道做秦國的上大夫。因百裏奚是秦穆公用五張黑公羊皮換回來的奴隸,故世人稱百裏奚為“五羖大夫”。羖,就是黑公羊皮的意思。
§§43. 善以不伐為大,賢以自矜為損
原文
蓋善以不伐為大,賢以自矜為損。是故,舜讓於德而顯義登聞,湯降不遲而聖敬日躋;郤至上人而抑下滋甚,王叔好爭而終於出奔。然則卑讓降下者,茂進之遂路也;矜奮侵陵者,毀塞之險途也。是以君子舉不敢越儀準,誌不敢淩軌等;內勤己以自濟,外謙讓以敬懼。是以怨難不在於身,而榮福通於長久也。彼小人則不然,矜功伐能,好以陵人;是以在前者人害之,有功者人毀之,毀敗者人幸之。是故,並轡爭先而不能相奪,兩頓俱折而為後者所趨。由是論之,爭讓之途,其別明矣。
——劉邵《人物誌·釋爭第十二》
譯文
大概說來,善者因不居功自傲而能日益廣大,賢者因自我誇耀而被日益減損。因此,舜在道德之上能行謙讓,因而道義得以彰顯而聲名隆升;商湯自降其位而毫不遲疑,因而日漸得其聖者之名而受人尊敬。郤至位在人之上而終究被壓抑在下位更厲害,王叔喜於爭競而終於失位被迫出奔。如此說來,則謙卑禮讓而能自降身份、甘處眾人之下者,是隆升進展之通途;自我誇耀、誌在必得、侵奪名利、欺淩眾人者,是招致詆毀、阻塞之險路。因此,君子的舉動不敢違犯既定之儀範準則,誌向不敢侵淩正常的軌道等級;內心能自強不息以自我修養以達完善,對人謙讓而知道謹慎敬畏。因此能使怨恨與災難不及於其身,而榮譽幸福可通達於長久。那些小人則非如此,有功績則倨傲,有技能則誇耀,根據個人之情感好惡而淩駕於他人之上,因此,若在他人之前則有人害之,有功績則有人詆毀之,遭遇詆毀與失敗則有人幸災樂禍。因此,兩馬並排皆欲爭先,但不能相互侵奪;兩敗俱傷之後將會被後來者得其功利。由此論之,爭競與禮讓之路途,其(正邪之)區別已甚明顯。
縱橫家智慧故事
古往今來,許多為國家、民族和人類文明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都具有淡薄名利,絕不驕功矜能的精神。
春秋時政治家晏嬰用一匹駕車良馬贖了奴仆越石父的身,將他帶回齊國。到齊國後,晏子對越石父招呼沒打,就回家了。越石父很生氣,要與晏嬰斷絕交往。晏子派人說:“我與先生並沒有交往,我看你可憐,贖你回來,你還不滿足嗎?”越石父說:“聽說君子最大的痛苦是找不到知己。我地位低下,沒有人了解我。你把我贖回來,我以為遇到了知音。可你這樣這辭而別,和雇我當仆人又有何區別呢,還不如繼續讓我當仆人去!”晏子聽到這樣的話,趕快去見越石父,以尊貴的朋友對待他,以恭敬的態度對他說:“前兩天隻見到先生的容貌,今天才了解先生的誌向。聽說君子不因小誤會而絕情,請給我一個改過的機會吧!”越石父激動地說:“這樣做我反而不敢當了。”為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俗人有功德於人,便露出驕矜之色。而晏嬰把一個奴仆從卑賤中救出來,又能畢恭畢敬地對待,這才叫不俗。而這也正是晏嬰之所以成為一個成功的偉大政治家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