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揭密內地選美經濟(1 / 2)

揭密內地選美經濟

財經

作者:龍軍

5月19日晚,2013國際旅遊小姐中國總決賽在武漢黃陂區木蘭山落幕。大賽組委會主席張豐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這屆賽事是我給自己的10年選美畫一個盡量圓滿的句號,然後金盆洗手。”

現年40歲的張豐,涉足選美產業已近10年,堪稱內地選美界的大腕之一。在萌生退意之時,他還清楚地記得初入選美界的震驚與無奈——當300萬元擺在眼前的時候,你是準備向潛規則妥協,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苦撐多年後,他發現,在潛規則盛行的美麗製造業,自己的堅持是那樣的勢單力薄。

事實上,這也是中國式選美在持續4年低穀之後,業內資深人士紛紛轉身的背影之一。在市場無序競爭和潛規則盛行的邏輯下,硝煙散去,漫天飛舞的美麗頭銜已經褪去了昔日的光環,墜落紅塵。

盛宴的背後

在涉足選美行業之前,浙江人張豐是一名服裝設計師。2003年7月,他看到國際知名選美品牌海外授權信息:世界小姐100萬美金,環球小姐600萬美金?他用50萬美元,買斷國際旅遊小姐組委會對亞洲區的授權,海南在當年12月也簽下了世界小姐。

2004-2005賽季,國際旅遊小姐進入中國第一年,張豐就領教了爭取讚助的艱辛。當時,杭州市政府對在當地舉行選美有興趣,有意使之成為西湖休閑博覽會的重要活動平台。但他們對出資卻有苛刻的條件,要求組委會自己解決運行成本,活動結束後才以外宣項目的方式申請評獎。

對運營者來說,這似乎是一個遙遠的畫餅,但他們並無太多選擇的機會。當年的冠軍總決賽由杭州市承辦,2004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啟動儀式,賽事活動安排在浙江西塘,2005年7月2日在杭州舉行總決賽暨頒獎晚會。國際旅遊小姐的中國區首秀一炮打響,活動本身獲得了轟動效應,在浙江西塘進行的中國區總決賽,讓這個沉寂多年的江南小鎮蜚聲海內外。但說到經濟效益,張豐慘不忍言,為貼補組委會的運營,他不得不賣掉了汽車。

2006年國際旅遊小姐總決賽在廣東河源舉辦,當地政府認為大賽辦得非常成功,為河源發展大旅遊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契機。但表麵風光的背後,張豐的經濟壓力更大,他不得不又賣掉了自己的房子。

前期不計成本的投入,使得國際旅遊小姐賽事在中國選美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2007年,國際旅遊小姐冠軍總決賽落戶河南,7月31日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總決賽暨頒獎晚會,河南省四大班子領導和南非、尼日利亞、俄羅斯、美國、印度等國駐華使節出席並頒獎。

在這場美麗盛宴的背後,是7000萬元的投入。張豐在河南連續舉行了三屆賽事,並遊說國際旅遊小姐總部從芝加哥遷到鄭州,但隨著全球性的選美疲勞,他再也無力超越2007年的盛況。事實上,除了極少數帶有行政色彩的非常態選美,如2009年到2011年成都的國際小姐選美,內地市場化的選美運作已經漸入低穀。

失落的市場

盡管選美已風光不再,但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到2005年前後,選美在中國曾經掀起不少高潮。資深選美人士葉建說,那時候最多的,在成都地區一天就有7個比賽,“什麼我的美麗新娘,什麼美在花城、明日之星?並且選手都很不錯!”

這種火爆持續了約5年。業內資深人士指出,選美和任何行業一樣,隻要有一點利潤空間,就會被迅速複製,山寨選美多如牛毛。很多選美比賽是自己在香港注冊一個公司,或者在某個小國家去注冊一個名稱,然後就成了知名“國際選美大賽”。

這幾年,先後進入內地的世界級選美賽事有世界小姐、環球小姐、國際旅遊小姐、國際小姐、國際比基尼小姐;香港有一個香港小姐選美;內地本土品牌有新絲路模特大賽、明日之星等。此外,還有不少地方電視台自己搞的選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