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恩來晚年的最後一個批示(2 / 2)

黃仲玉就找鍾義信和林克平一起商量,但三人商量來商量去,感到最難辦的,是通信衛星的問題如何才能引起國家領導人的重視?怎樣才能被納入國家的重點計劃?最後,他們想到了周恩來。他們決定給周恩來寫一封信,向周恩來總理反映真實的情況,建議中國盡快搞通信衛星。但這封信通過什麼方式送到周恩來的手上呢?林克平是鍾夫翔部長的秘書,處理這類問題很有經驗。他說,唯一的辦法,就是隨同機要文件一起走,而且掛號。這樣,一封由三位普通年輕人簽名的群眾來信,隨著一條機要的秘密渠道,進了中南海的大門。

周恩來最後一個批示

1974年5月19日淩晨,周恩來看到了這封來信摘要。他很驚喜,又感到有些意外,叫來秘書,把來信的原件找來,細看了這封《關於建設我國衛星通信的建議》的來信。

據工作人員後來回憶說,看完信後的周恩來很激動,當時就問留在中國的那個活動衛星地麵站的情況。秘書告訴周恩來說,這個衛星地麵站現在仍在北京。隻是,有人對購買美國衛星地麵站的事,一直持反對意見。尤其是前一段時間,有人還寫了告狀信到“中央文革”小組。周恩來聽後,心情很沉重,拿起一支紅藍鉛筆,在信上寫道:

即送春橋、劍英、洪文、先念同誌。閱後批交計委、國防科委聯合召開一個有關部門會議,先將衛星通信的製造、協作和使用方針定下,然後再按計劃分工作出規劃,督促進行。妥否請酌。

周恩來

1974.5.19

這就是周恩來著名的“5·19”批示。周恩來寫完這個批示之後的第11天,即1974年6月1日,便被迫住進了305醫院。此後,周恩來再也沒有回到他那張寬大的辦公桌前。

周恩來的“5·19”批示,成為中國衛星通信工程一個良好的轉機。李先念看了周恩來的這個批示後,當即作了批示:秋裏閱辦。餘秋裏接到批示後,當即召開了國家計委、國防科委、郵電部、國防部五院、廣播電視局有關領導的會議,對通信衛星有關問題進行了會商;並成立了相應的小組,由四機部部長王諍擔任通信小組的組長,還對通信衛星工程的經費作了預算。

1974年9月30日,國家計委、國防科委聯合起草了《關於發展我國通信衛星問題的報告》的討論稿。國務院有關部委和軍隊有關部門又對此報告作了三次討論和修改。1975年3月31日,中央軍委召開第八次常委會,會議由軍委副主席葉劍英主持,鄧小平出席了會議。會上,委員們對國家計委和國防科委上報的《關於發展我國通信衛星問題的報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表示讚同,並決定馬上請示中央。第二天,請示報告經葉劍英副主席簽署後,呈送毛澤東和黨中央。這時的毛澤東眼睛正患白內障,躺在病榻上的毛澤東事實上已經停止了對一般文件的閱示。但秘書征詢他的意見時,他表示要親自看。那天,秘書將報告送到他的床前,他硬是堅持逐字逐句地看完了報告,然後,沉思片刻,從秘書手上要過筆,重重地畫了一個圈。

由於中央軍委批準這個報告的日期是1975年3月31日,故將中國發射通信衛星這一工程,稱為“331工程”。經過9年會戰,中國的通信衛星終於橫空出世。1984年5月14日,通信衛星正式交付使用。從此,中國開始了使用自己的通信衛星的曆史。(源自《德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