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奏中,還拿出了具體的處理意見:“請將羅聲皋革職作為兵丁。”

嘉慶皇帝批複:常明的處理意見“未足示儆”,“羅聲皋著革職拿問,交該督嚴審定擬,奏明請旨”。

常明到了基層,又見到不好的事情,同樣上奏皇帝。

也是一個下級軍官都司圖棠阿,要去青海境內查辦“西寧賊番搶劫之案”。也就是說,那邊也有“夾壩”。但走到德格土司境內走不了了,“該土司帶領頭人在阿隆溝駐紮阻止不令前進”。於是,這位圖棠阿就把狀告到了正親臨前線,到了德格附近的常明那裏。

常明便“親抵該處,查知德格土司調派土兵,協同官軍進剿中瞻對,備辦牛馬糧食甚多,極為恭順出力。訪查前次並無阻攔圖棠阿之事,該都司因入境後,未經遠迎,捏詞妄稟”。

這便是此一時在邊地的軍隊情形,真的是“內裏都已盡上來了”。土司未經遠迎,前往的官員就生氣。這在今天的藏區,也是一個普遍現象。稍有權位的官員,到一地,到一縣,當地官員都要迎到本縣與鄰縣的交界之處。隻是現在不大擾民,大多僅是官員迎接官員。當然,有更重要的官員駕到,那動員民眾,學生上路夾道歡迎,獻歌獻舞,則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讀到此則史料,我不禁想,原來這樣的官場習氣,打大清朝時就開始養成了?

閑話少說,還是說嘉慶皇帝看了這樣有細節的折子,更有感想,定要多說幾句:“撫馭土司番部,全在稟公勸懲,以服其心。若圖棠阿之妄稟泄憤,隻圖快其私意,罔顧國事,甚屬可惡。圖棠阿著革職拏問,交該督嚴行審訊,恐尚有需索不遂,騷擾恐嚇事。著即從重定擬具奏,毋稍徇縱。”

成都將軍再次進剿處理過這些事情,常明將軍又整頓兵馬,製訂計劃,重新發兵進剿。

五月,高原上已是地暖春回,冰消雪融。草木萌發後,空氣中氧氣也較前增多,正宜行軍打仗。

不久皇帝就得到奏報:“此次剿辦中瞻對,參將曹興邦帶領下瞻對土司頭人等搶占藏多山梁,先後殲斃賊番二百餘名,生擒阿甲降錯折力等三十餘名,番夷投降者二百餘人,又續報投出三百餘戶,搶獲刀械、牛羊、馬匹甚多。洛布七力竄領餘黨逃入熱籠地方竄匿。”

這一回兩番抗拒官兵的下瞻對土司是為清軍助戰了。

皇帝在跟軍機大臣們會商前線戰況時又聽到新情況:“該督等現在己飛飭總兵羅思舉由下瞻對如郎橋過河,從熱籠後麵與曹興邦合力夾攻。”

六月,常明上奏:“官兵進抵河西。洛布七力自奔竄河西後,與大頭人巴耳甲在卻至寨率眾固守,抗拒官兵。總兵羅思舉等督率弁兵擒殲賊番達那太等二百數十名。上瞻對頭人格格絨太帶領中瞻對夷人郎卡次力等數人來軍前投誠。該提督等準其投誠,並傳令各旁寨頭人出見,扣留在營,飭令呈繳刀槍、器械。”

皇帝說:“所辦是。此時番眾投誠,無不準彼之理。但夷情多詐,山路險峻,四處皆賊番碉寨,我兵深入夷地,該夷目等未必不心懷觀望。若我兵連得勝仗,彼自畏威助順;如大兵稍不得力,彼或仍附賊酋,阻我後路,則所關匪細。”

皇帝還親自出謀劃策:“應曉諭投降番目,令其作為前敵,而以我兵為繼其後,一則以賊攻賊,可資其力,再則該番目已經與賊接仗,則一離不可複合,並可絕其反複。”看此言,嘉慶舉兵瞻對,都沒有調閱一下其父皇征瞻對一戰的案卷。所以不知道當今這些請求大皇帝出兵的眾土司當年也派土兵隨軍效力,而清軍剛退,班滾複出,“且日與附近土司如德格、霍爾甘孜、章穀、孔薩、麻書、朱倭等往來贈遺不絕”的故事了。

不知曆史的人,往往天真地認為自己前所未有的高明。

不知曆史的人,往往行著舊事,卻以為自己做著開天辟地的全新事業。

突然之間,瞻對戰事就結束了。

與上次瞻對戰事一樣,作亂的番酋洛布七力也是被燒斃於寨中。

也是死不見屍:“洛布七力焚斃之處,隻有該酋常用之鐵馬鞍、鳥槍及手帶之鑲珊瑚金戒指為憑,其中賊體焦爛,無從辨認。”隻是“番眾”都稱洛布七力確實是燒死了。

於是,朝廷下令將中瞻對土地、人民分給上、下瞻對土司,大軍班師凱旋。參與戰事的漢、土官兵俱論功行賞。成都將軍常明,皇帝“詔以未生得逆首,不予議敘”。

提督多隆武、總兵官羅思舉下部議敘。還有隨征的土兵首領郎爾結、阿思甲等得賞巴圖魯名號。巴圖魯,滿語的意思就是勇士,是一種榮譽稱號。隨征的德格土司策旺多爾濟賞二品頂戴、花翎。

又是重複的老故事

嘉慶二十二年十二月,一位四川華陽籍的禦史上奏川省積弊四條,其中一條便與剛結束不久的瞻對戰事有關。

這位禦史狀告成都將軍常明謊報軍功:“訪聞中瞻對逆酋洛布七力前剿辦時並未燒斃,因與上瞻對頭人格格絨太素有仇隙,本年將格格絨太戕害。該酋臂力強悍,如根株未絕,恐致滋蔓。”也就是說,洛布七力不但沒有被燒死,而且又在瞻對尋釁殺仇了。

又是重複的老故事,最該要斃殺的那個人未被燒斃。上次這個人叫班滾,這次不過換了個名字,叫作洛布七力。這個未被燒斃的人,比之班滾更加囂張。大軍退後,回頭就把陣前投誠清軍的頭人格格絨太殺掉了。

嘉慶並未天威震怒,或者是他比他父皇脾氣好,又或者,他對自己所駕馭的這個體製的弊端更加了然於心,所以覺得因此生氣傷肝頗為不值,隻是下旨四川總督蔣攸銛“必須察訪真確”。

就在這時,常明死了,病死的。

蔣攸銛回複皇帝:“奉旨飭查中瞻對逆酋洛布七力未經焚斃一事,密派員弁前往查訪。該處距省遼遠,派去員弁須約二月底方能旋省,統俟查明奏請訓示。”

皇帝又問曾任過成都將軍,後回京任職的賽衝阿。賽衝阿告訴皇帝,不僅是他,就是常明本人,也聽說過洛布七力未被燒死而複出的傳聞。傳說,洛布七力在官軍進攻前就已潛逃。這下皇帝生氣了,常明已死,無可究辦,但還有別人可擔責任。“一麵將原辦此事之總兵羅思舉革職拏問,並將多隆武截回四川,一並革職拏問,究明從前捏飾情蔽,按律定擬具奏。”

嘉慶二十三年四月間,調查有了結果。蔣攸銛上奏:“現據派往道員密訪得剿平中瞻對,將地土分予上、下瞻對,複有洛布七力之婿七力滾一支野番揚言洛布七力尚存,向上瞻對索還地方,彼此忿爭而去。此後七力滾亦未再來滋事,上瞻對則恐其複回尋釁,時常準備。逐細查訪,不能得洛布七力實在蹤跡。至格格絨太其人現存,並未被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