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再降旨意:“該督仍當遵照諭旨,再行訪查。此事必須將七力滾拏獲訊明,始終能辨別真偽。七力滾雖屬野番,往來無定,但前既然有向上瞻對尋釁之事,亦難保其不再前來,蔣攸銛當設法偵伺購索。如能將七力滾擒拏到案,確切供明洛布七力實已焚斃,再將七力滾治其妄索土地之罪,則群疑盡釋,方能杜傳訛之口。該督務勉力辦理,不可顢頇了事。”
我所據的《清實錄藏族史料》九冊和《清代藏事輯要》兩冊中,再也沒有關於此事如何了局的記載,似乎就這樣不了了之。
查看其他材料,皇帝諭令要革職拏問的多隆武與羅思舉也未因此事而受什麼大的影響。
多隆武出身旗人,為武將,道光年間出任葉爾羌幫辦大臣,道光六年,戰死於新疆葉城。
羅思舉的身世頗為傳奇,四川漢人,貧民出身。“為盜秦、豫、川、楚間”,也就是說,他當過土匪,後來才當兵吃糧。他作戰勇敢有謀,到嘉慶年間已升任總兵。其生平材料說,“二十年,中瞻對番酋洛布七力叛,夾河築碉。總兵羅聲皋不能克,許其降,以專擅遣戍。命思舉進剿,克四砦,洛布七力就殲,請分其地以賞上下瞻對諸出力頭目,事乃定”。道光元年,又升任貴州提督。再過二十年,羅思舉死於官任之上。
這個人有三個小故事值得一說。
第一個。湖南寨瑤趙金龍作亂,提督海淩阿戰死,羅思舉領兵再往征討。將趙金龍合圍而大破之。之前,皇帝不放心,派尚書禧恩前往監軍。羅思舉卻在尚書到達前三天將趙金龍打死,平定了瑤亂。這一來惹得中央大員很不高興,你怎麼不等老子到了再來打這勝仗呢?這位中央大員“貴寵用事,怒其不待,盛氣淩之”,想不到羅思舉卻不買這個賬,“諸公貴人多顧忌”,但他不怕:“思舉一無賴,受國厚恩至提督,惟以死報,不知其他!”我羅思舉就是一個無賴出身,受了國家的恩典都當了提督這麼大的官,隻知道拚死報效,其他亂七八糟的,老子就不曉得了!
那京城來的尚書老爺又說,這趙金龍是不是真死了。
與上回征瞻對不同,這回他有趙金龍的屍體、印章、劍給尚書驗看,遇到這樣的橫角色就是欽差也沒有什麼辦法。
第二個。羅思舉當了大官後,並不忌諱人說他當過土匪的事情,甚至自己也常常在人前提起,並不遮掩。甚至還給川、陝、湖北等省各州縣衙門寫信:“所捕盜羅思舉,今為國宣勞,可銷案矣。”這意思是說,你們以前不是下過追捕土匪羅思舉的通緝令嗎?現在他已經為國效勞,你們就銷案了吧!
第三個。他去北京,受到嘉慶皇帝接見。
皇帝問他,哪個省的兵最精。
他答:“將良兵自精。”
後來,換了皇帝,又接見他,又問怎麼做到賞罰分明。
他的回答也很簡明:“進一步,賞。退一步,罰。”
兩任皇帝都說,回答很好。
大清國第三次用兵瞻對,就這樣完結。
那麼,洛布七力到底燒死沒有?羅思舉這樣的表現,讓我也相信是燒死了。
民間傳說,迷亂的時空
但據《甘孜州文史資料選輯》第三輯載當地學者昔饒俄熱所著《新龍貢布郎加興亡史》一文,洛布七力真的沒有燒死。文中說,清軍進剿時,自甘孜南下,從大蓋地方過雅礱江橋,猛撲切依,包圍瓦達波絨官寨。其時,洛布七力的一個兒子攻打爐霍未歸,洛布七力也不在寨中,隻有一個兒子布拉馬在寨固守。布拉馬曾假意提出要向清軍投降,並派出代表談判,還在寨前鋪上氈毯,堆滿茶葉、酥油等物,聲稱要迎接並犒勞官軍。清軍派一位郭姓軍官帶兵前往受降,甫一就座,就被布拉馬伏兵盡數殺害。清軍大怒,向其發起攻擊,並於當晚焚燒波絨官寨,布拉馬燒死寨中。
我在新龍,又訪得過去時代一個僧人所著記瞻對史事藏文文書一件,到康定央人翻譯,其中又說,那在官寨內被殺死的洛布七力之子是位喇嘛。而且,其中並無詐降一節:“洛布七力的二兒子溫布喇嘛奮起抵抗,朝官寨四周的圍兵亂箭齊發,清兵郭大老爺被利箭射死。圍兵們不懼生死,向官寨內投擲火藥,在熊熊的大火和爆炸之中,溫布喇嘛戰死,官寨被夷為平地。洛布七力一開始就藏身在村邊的一處房子裏,後逃進深山,據傳好幾年間,都有甲日家和阿色家四侄八舅提供飲食。”
洛布七力以後下落如何,我接觸到的口傳或書麵材料中,也再無交代了。
十一月的陽光下,我站在雅礱江邊,聽一位當地朋友指著對岸一座碉樓的隱約廢墟,講述過去的故事。這個故事說,一個作亂的土酋被官軍和民兵重重圍困於寨中。江東這邊,押了已投誠的部下喊話勸降。這位投誠的部下喊話時完全是惡毒的咒罵:你這個罪該萬死的家夥,死期終於到了!大炮轟你,你就和你的官寨一起灰飛煙滅吧!大火燒你,你就和你的官寨一起成為獻給護法神的火祭吧!你這個惡貫滿盈的家夥,敢不敢伸頭看看,大兵重重圍困,你想突圍是癡心妄想!隻有河上沒有兵,你要怕燒死,就自己投江喂魚吧!那位當地朋友說,這位用惡毒語言喊話者,其實是暗示被困的土酋,在四麵合圍之中,從官寨陡峭岸壁下的江上逃跑,或可一試。當然,江水冰涼湍急,從那裏袱水逃走,也自是九死一生。這一番喊話中隱藏的暗示,真還被對方聽明白了。於是,那位土酋真的就乘夜跳江,而且,真的就逃出生天。
但這個人是誰呢?有清一代,瞻對已經與政府有過三次戰事,以後,還有一番兩番三番。這些故事的主角,在當地傳說中已相當混淆,有說是班滾的,有說是洛布七力的,更多地是說接下來就要出場的主角貢布郎加。還有一個人就更近了,那是新中國成立後於1956年反對民主改革的叛亂首領。這個人也真的是逃脫了性命,後來追隨達賴喇嘛流亡印度了。
在今天的新龍縣,在過去的瞻對尋訪舊事時,我常常陷入民間傳說如此這般的敘事迷宮之中,不時有時空交錯的魔幻之感。
如果不為考究史實,隻從敘事學的意義來聽這些傳說,倒給我這個寫小說的許多如何處理時間空間的特別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