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一個收人微薄的人怎樣成為富裕的有產者
“重要的是學會駕馭自己。”
歌德。
“大多數人為眼前而工作,少數人為未來而工作。明智的做法是為兩者而工作既為眼前的未來,也為未來的眼前而工作。”
真理的猜測。
“所有成功的秘訣都在於克製自己……如果你一旦學會了駕馭自己,那麼你就有了一位最好的老師。如果你能向我證明你能夠控製自己,那我要說你是個有教養的人;缺乏這種品質,所有其他教育都於事無補,毫無價值。”
歐利芬特夫人。
“整個世界都在嚎叫:能拯救我們的人在哪裏?我們需要一個這樣的人!請不要舍近求遠地去尋找這樣的人:這個人其實就在你身邊。這個人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們每個人……怎樣才能使自己成為這樣一個人呢?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如何決心成為這樣的人,那麼沒有比這個事情更艱難的了;如果一個人決心成為這樣的人,那麼沒有什麼事情比這更容易的了。”
大仲馬。
1。改變命運要靠勤儉節約。
隻要想方設法不懈努力,生活富裕閑適並非渴望不可及。隻要善動腦筋,高薪水高收入正是成為富裕的有產者的前提。一句話,隻要付出勞動!精力!誠實和勤儉,社會進步和幸福的果實就不再會與自己無緣,個人相應的社會處境以及階級處境的改善也就在眼前。
貧窮是一種不幸,但大肆揮霍浪費卻帶來真正的痛苦。當前社會揮霍浪費才是罪惡的根源,也成了社會的毒瘤。會賺錢似乎並不難,但會花錢卻並不容易。然而財富的造就卻並不僅僅取決於賺錢,懂得花錢甚至更有決定意義。通過勤勞節儉開源節流,必定能使家庭儲蓄增加,雖然可能還不能達到足夠富裕,但是著也足以讓他們保持獨立地位,並未過上健康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可以說,自我克製和個人節儉等品格的養成,直接影響著個人的財富積累以及他們的社會地位。因此,社會上一些高收入的工薪階層卻沒有半點積蓄甚至有的還過得落魄的人也並不少見。雖然經驗和技能的積累方麵的差距製約著工人們的薪酬和地位,但真正拉開人們差距的,在很大程度上卻是克勤克儉的品性。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正是對資金的節約或者浪費決定著一個人的最終命運。善於節約資金,就可以找到有利可圖和有用的事情,就不愁改變處境和命運。事實上,當今那些主要的實業界領袖也並非生來就是領袖,他們同樣是直接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
一位南開郡工廠主的實例也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這位紡織廠廠主的真實姓名我們不便提及,因此我們就姑且以史密斯先生的稱呼來說說他的情況吧。我們去參觀他的工廠時,廠裏有三四千人在幹活,整個工廠700台電力織布機在不停運轉。當我們要離開工廠時,一個一起來的朋友拍著那位工廠主的肩膀,以一種明顯不同於南開郡人的坦率和隨和說道:“史密斯先生本人在25年前還是個工人,他是通過勤奮和節儉來獲得這麼巨大的產業的。”對此,史密斯先生也立刻以同樣坦率而幽默的方式回答:“不,我不把它完全歸功於我自己;我同一位擁有一筆財產的妻子結了婚。這很重要,因為當她與我結婚時,她作為這個紡織廠的織工已經擁有每周9先令6便士的收入。”
任何成功的商人,都必須首先是一位善於合理計劃生活並懂得節儉的人。實際上,就連每個能幹的家庭主婦也不例外。我們也不必再向人們重複強調節儉的重要性了,也沒有人能會否認節儉習慣是可以逐漸養成的。許多實例都表明,節儉是人人都可以努力做到的,而且節儉決不會使人痛苦,相反它還能使人們免遭蔑視和侮辱。雖然它要求人們保持克製,但也並不意味著抹殺正當享受,相反它還會奪回由奢侈浪費所帶走的樂趣,並帶人間帶來幸福。
節儉雖非人的本能,但要做到卻也並非難事。每周節省幾先令,持之以恒幾年下來就能積攢幾百英鎊。雖然有些人可能不信,但我們敢說,從每周節省2先令!一先令或6便士開始,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這和人們具有多麼高的智力或多麼高尚的德行沒有多少關係,它似乎也並不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做到。唯一需要的隻是節省和自我克製習慣的養成,也即是說它並不需要強烈的決心,它隻需要具有一般常識和一點點有耐心能夠抵製放縱享樂就足夠。事實上,這不過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普通意識而已,隻要付諸行動立即就能見到成效!越是持之以恒,節儉就越會成為一種自覺的習慣從而也就更容易做到,同時它所帶來的補償和報酬也就越是可觀,那麼生活也就會自然隨之慢慢改變。
2。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也許有人會說:對於一個收入微薄而且不得不把每便士都用來養家糊口的人來說,他還能從哪裏去節省出多餘的開支用來儲蓄呢?確實,在許多勤奮和節製的人身上也存在這樣的事情,但這並不等於說節儉和儲蓄就失去意義。隻要能夠確實保持克製,就連這些窮人也總能找到積攢的途徑,並且獲得他們本來就應該享受的快樂和幸福。而且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如此。否則,這個世界不僅會停止進步,而且早就慘不忍睹了。
窮人們的節儉可能主要苦於收入微薄,但對那些收入豐厚的人來說則不然。對這些富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克製和責任。揮霍無度的做法不僅自私之極,而且極端可恥!即使他把自己每周的收入一點不剩地花在全家的享樂上,如果不說是十足的愚蠢,至少也可以說是極端不負責的行為。如果一個生前收入頗豐,但死後沒有留下任何東西,而隻留下聽從命運的擺布的妻子和赤貧的家,那麼毫無疑問他絕對是天底下最自私而且極不負責的人。雖然通過一些人主張捐款也許可以避免厄運,但卻不解決根本問題。盡管這種事例相對較少,但對於這個家庭來說,陷入赤貧境地就是天大的悲劇了。
事實上,這種不幸的結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隻要通過節儉。隻要平時少喝杯啤酒或少抽一支雪茄,把任何一次用於感官享受和快樂逍遙的花費節省下來儲存起來,就足以使安穩的生活多一份保障。事實上,那些最窮苦的但卻勤勞節儉的人,正是通過平日裏看似微不足道的精打細算,才為他和他的家庭應對那些疾病或失業等不測之災提供了基礎,從而有效減少或避免了這種不幸的意外對他們的打擊。
盡管通過節儉可以讓人們擁有充足的儲蓄以應付意外之災以及他們年老時所麵臨的困境,但對更多的人來說節儉的意義絕不僅在於此,而是在於它是最終通向富裕的道路。雖然最終成為富翁的畢竟隻是少數幾個人,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擁有成為富翁的能力,勤奮節儉就是其中一個因素。決定節儉習慣養成的不是機遇,而是對於揮霍浪費能夠自我克製的意誌力。
不知疲倦地辛勤工作並不必然帶來節儉習慣。因為事實表明,即使在那些普通勞動人民中也不乏寧願享受快樂而不願實行自我克製,甚至揮霍浪費的人。他們常常大手大腳地把自已的收入花的一分不剩。更有甚者則把多年辛勤工作的收入在一年內就揮霍精光,不僅死後沒有留下一個子兒,而且欠下沉重債務。甚至就連他曾得以棲身的房子這點家產也都早就歸屬了別人,以至於他的喪葬費也沒了著落。毫無節製的揮霍浪費釀成了多大的罪責!
學會深謀遠慮和樸素節儉,首先需要當人們變得更為明智和善於思考。一個像野人一樣毫無頭腦的人是根本不會為未來作打算的,他也不會考慮到艱難時日的需要,更不會考慮去去幫助別人。隻有明智的人才會未雨綢繆居安思危,從而及早為生活中可能的不幸作好準備,而且還會認真地去幫助那些與他鄰近和親近的人們。這也是責任感使之然。這對於一個將要承擔婚姻家庭責任的人來說,更為重要。也許這種責任原本就是上帝的明智安排,但是很多人卻並未認真地考慮過它。特別是對於那些回避婚姻生活及其責任的人而言,這種嚴肅思考更是不可奢望。但對於結婚的男人則必須事先作好心理準備,他不僅要保證他的家庭生活不會匱乏,而且還要想辦法為家庭的未來做好充分準備,即保證在他喪失勞動能力乃至死後的情況下,他的家庭都不會因為陷於赤貧而成為社會的負擔。
為此目的而做到勤儉節約正是富有責任感的體現,特別是對於一個男人來說,如果不能對家庭成員的未來做好規劃,這種人不僅是無知的蠢材,而且是殘忍的懶漢。試想:一個做父親的隻顧自己生前揮霍享樂,不僅不留一點積蓄,而且最終還把一個赤貧的家庭留給社會。難道還有比這更無知更殘忍的嗎?然而不幸的是,幾乎在每個階級中都存在這種罪惡的生活模式。一些中上階級也同下層階級一樣,他們的財力並不足以的生活,因為他們的生活揮霍浪費,而且幾乎極盡炫耀!輕浮!享樂之能事。雖然他們做夢都想致富,但這也不過是出於滿足他們喝高檔酒和吃美味佳肴的財力需要而已。因此,幾年前休默先生在國會下院發表講話時所講的那個引起一陣“大聲的嘲笑”的那個論斷,即他認為英國人的生活方式總體來說實在是太奢華了。現在看來這不僅完全是事實甚至比那時更加正確了。
也許是現在快節奏生活的壓力,讓人們生活得太緊張:不僅有限的財力不足以支撐,而且還搭上了最寶貴的生命本身。但實際上,隻要人們善於節儉,無論節省的東西多麼小最終都可以積聚為他力量的源泉。不僅在他的晚年可以過上舒適幸福的生活,而且在生前也能夠抬頭挺胸地麵對這個世界了。作為主人,生活也充分處於他自己的掌控之中,這也就從根本上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3。善於節儉才能真正自立。
從一定意義上講,金錢是自立的基礎。這也使金錢具有了某種道德意義,當然前提是它必須同節儉聯係在一起。作為自立的一種保障,節儉這種最樸素和平民化的品質能立刻就升華為最值得稱道的高貴美德之一。因此“不要輕率地對待金錢”正如巴威爾所說,“因為金錢反映出人的品格。”的確如此,正如慷慨大方!仁慈!公正!誠實和高瞻遠矚抑或貪婪!吝嗇!不義!揮霍浪費和目光短淺等等這些品質,很多時候正是通過對金錢的使用所體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