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精品選 說佛講禪 8.(2 / 2)

課程大致如下:早粥前念佛,出聲或默念隨意。

早粥後稍休息。禮佛誦經。九時至十一時研究。午飯後休息。二時至四時研究(研究時間每日以四小時為限不可多)。四時半起禮佛誦

經。黃昏後專念佛。晚間可以不點燈,惟佛前供琉璃燈可耳。

三年之中,可與義俊法師講戒本及表記羯磨六遍。每半年講一遍。自己既能溫習,亦能令他人得益。昔南山律祖,尚聽律十二遍未嚐厭倦,何況吾等鈍根之人耶?戒本羯磨能十分明了,且記憶不忘,將來出關之後,再學行事鈔等非難事矣。世俗文字略學四書及曆史等。學生字典宜學全部,但若鮮暇,不妨缺略,因此等事,出關之後仍可學習也。若念佛等,出關之後,恐難繼續,惟在關中,能專心也。又在閉關時宜注意者如下。

不可閑談不晤客人不通信(有十分要事,寫一紙條交與護關者。)

凡一切事,盡可俟出關後再料理也,時機難得,光陰可貴,念之!念之!

餘既無道德,又乏學問。今見仁者以誠懇之意,諄諄請求,故略據拙見拉雜書此,以備采擇。

性常關主慧察。

乙亥四月一日演音書印

佛法大意

戊寅年六月十九日在漳州七寶寺講

我至貴地,可謂奇巧因緣。本擬住半月返廈。因變住此,得與諸君

相晤,甚可喜。先略說佛法大意。佛法以大菩提心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眾生之心。故信佛法

者,須常抱積極之大悲心,發救濟一切眾生之大願,努力作利益眾生之種種慈善事業。乃不愧為佛教徒之名稱。若專修淨土法門者,尤應先發大菩提心。否則他人謂佛法是消極的、厭世的、送死的。若發此心者,自無此誤會。至於作慈善事業,尤要。既為佛教徒,即應努力作利益社會之種種

事業。乃能令他人了解佛教是救世的、積極的。不起誤會。或疑經中常言空義,豈不與前說相反。今案大菩提心,實具有悲智二義。悲者如前所說。智者不執著我

相,故曰空也。即是以無我之偉大精神,而做種種之利生事業。

若解此意,而知常人執著我相而利益眾生者,其能力薄、範圍小、時不久、不徹底。若欲能力強、範圍大、時間久、最徹底者,必須學習佛法,了解悲智之義,如是所作利生事業乃能十分圓滿也。故知所謂空者,即是於常人所執著之我見,打破消滅,一掃而空。然後以無我之精神,努力切實作種種之事業。亦猶世間行事,先將不良之習慣等一一推翻,然後良好建設乃得實現也。

今能了解佛法之全係統及其真精神所在,則常人謂佛教是迷信是消極者,固可因此而知其不當。即謂佛教為世界一切宗教中最高尚之宗教,或謂佛法為世界一切哲學中最玄妙之哲學者,亦未為盡理。

因佛法是真能:說明人生宇宙之所以然。破除世間一切謬見,而與以正見。破除世間一切迷信,而與以正

信。惡行,而與以正行。幻覺,而與以正覺。包括世間各教各學之長處,而補其不足。廣被一切眾生之機,而無所遺漏。不僅中國,現今如歐美諸國人,正在熱烈地研究及提倡。出版之佛

教書籍及雜誌等甚多。

故望已為佛教徒者,須徹底研究佛法之真理,而努力實行,俾不愧為佛教徒之名。其未信佛法者,亦宜虛心下氣,盡力研究,然後於佛法再加以評論。此為餘所希望者。

以上略說佛法大意畢。又當地信士,因今日為菩薩誕,欲請解釋南無觀世音菩薩之義。茲

以時間無多,惟略說之。南無者,梵語。即歸依義。菩薩者,梵語,為菩提薩之省文。菩提者覺,薩者眾生。因菩薩以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眾生,故稱為菩提薩。此以悲智二義解釋,與前同也。

觀世音者,為此菩薩之名。亦可以悲智二義分釋。如《楞嚴經》雲: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約智言也。如《法華經》雲: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約悲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