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精品選 教育雜談 4.(3 / 3)

不論是閱或是讀,對於教科書該毫不放鬆,因為這是正式功課,是諸君職務上的工作。有疑難,得去翻字典;有問題,得去查書。這就是所謂參考了。參考書是為用功的人預備的,因為要參考先得有參考的項目或問題,這些項目或問題,要閱讀認真的人才會從各方麵發生。這理由我在前回已經講過,諸君聽過的想尚還能記憶,不多說了。現在讓我來說些閱讀參考書的時候該注意的事情。

第一,我勸諸君暫時認定參考的範圍,不要把自己所要參考的項目或問題拋荒。我們查字典,大概把所要查的字或典故查出了就滿足,不會再分心在字典上的。可是如果是字典以外的參考書,一不小心,往往有輾轉跑遠的事情。舉例來說,你讀《桃花源記》,為了“烏托邦思想”的一個項目,去把馬列斯的《理想鄉消息》來作參考書讀,是對的,但你得暫時記住,你所要參考的是“烏托邦思想”,不是別的項目。你不要因讀了馬列斯的這部《理想鄉消息》就把心分到很遠的地方去。馬列斯是主張美術的,是社會思想家,你如果不留意,也許會把所讀的《桃花源記》忘掉,在社會思想咧、美術咧等等的念頭上打圈子,從甲方麵轉到乙方麵,再從乙方麵轉到丙方麵,結果會弄得頭腦雜亂無章。我們和朋友談話的時候,常有把話頭遠遠地扯開去,忘記方才所談的是什麼的。這和因為看參考書把本來的題目拋荒,情形很相像。懂得談話方法的人,碰到這種情形常會提醒對手把話說回來,回到所要談的事情上去。看參考書的時候,也該有同樣的注意,和自己所想參考的題目無直接關係的方麵,不該去多分心。

第二,是勸諸君乘參考之便,留意一般書籍的性質和內容大略。除了查檢字典和翻閱雜誌上的單篇文字以外,所謂參考書者,普通都是一部一部的獨立的書籍。一部書有一部書的性質、內容和組織式樣,你為了參考,既有機會去見到某一部書,乘便把這一部書的情形知道一些,是並不費事的。諸君在中學裏有種種規定要做的工作,課外讀書的時間很少,有些書在常識上、將來應用上卻非知道不可,例如,我們在中學校裏不讀《二十五史》、《十三經》,但《二十五史》、《十三經》是怎樣的東西,卻是該知道的常識。我們不做基督教徒,不必讀聖書,但《新約》和《舊約》的大略內容,卻是該知道的常識。如果你讀曆史課,對於“漢武帝擴展疆土” 的題目,想知道得詳細一點,去翻《史記》或是《漢書》,這時候你大概會先翻目錄吧;你翻目錄,一定會見至“本紀”“列傳”“表”“誌” 或“書” 等等的名目,這就是《史記》或《漢書》的組織構造。你讀了裏麵的《漢武帝本紀》一篇,或全篇裏的幾段,再把這些目錄看過,在你就算是對於《史記》或《漢書》發生過關係,《史記》《漢書》是怎樣的書,你可懂得大概了。再舉一個例來說,你從植物學或動物學教師口頭聽到“進化論”的話,你如果想對這題目多知道些詳細情形,你可到圖書館去找書來看。假定你找到了一本陳兼善著的《進化論綱要》,你可先閱序文,看這部書是講什麼方麵的,再查目錄,看裏麵有些什麼項目。你目前所參考的也許隻是其中的一節或一章,但這全書的概括知識,於你是很有用處的。你能隨時留心,一年之中,可以收得許多書籍的概括的大略知識,久而久之,你就知道哪些書裏有些什麼東西,要查哪些事項,該去找什麼書,翻檢起來,非常便利。

以上所說的是關於參考書的話。參考書因參考的題目隨時決定,閱讀參考書的時候,要顧到自己所參考的題目,勿使題目拋荒,還要把那部書的序文、目錄留心一下,記個大略情形,預備將來的翻檢便利。

以下應該講的是趣味修養的書,這類的書,我在上回曾經講過,種數不必多,選擇要精。一種書可以隻管讀,讀到厭倦才止。這類的書,也該盡量地利用參考書。例如:你現在正讀著杜甫的詩集,那麼有時候你得翻翻杜甫的傳記、年譜以及別人詩話中對於杜詩的評語等等的書。你如果正讀著王陽明的《傳習錄》,你得翻翻王陽明的集子、他的傳記以及後人關於程、朱、陸、王的論爭的著作。把自己正在讀著的書做中心,再用別的書來做幫助,這樣,才能使你讀著的書更明白,更切實有味,不至於犯淺陋的毛病。

上麵所講的是三種書的閱讀方法。關於閱讀兩個字的本身,尚有幾點想說說。我方才曾把教科書分為兩種性質,一種是屬於一般的科學的,有嚴密的係統,一種是屬於語言文字的,沒有嚴密的係統。我又曾說過,屬於一般科學的該偏重在閱,屬於語言文字的,隻閱不夠,該偏重在讀。現在讓我再進一步來說,凡是書都是用語言文字寫成的,照普通的情形看來,一部書可以含有兩種性質:書本身有著內容,內容上自有係統可尋,性質屬於一般科學;書是用語言文字寫著的,從形式上去推究,就屬於語言文字了。一部《史記》,從其內容說是曆史,但是也可以選出一篇來當作國文科教材。諸君所用的算學教科書,當然是屬於科學一類的,但就語言文字看,也未始不可為寫作上的參考模範。算學書裏的文章,樸實正確,秩序非常完整,實是學術文的好模樣。這樣看來,任何書籍都可有兩種說法,如果就內容說,隻閱可以了,如果當作語言文字來看,那麼非讀不可。

這次播音,教育部托我擔任的是中學國語科的講話,我把我的講話限在閱讀方麵。我所講的隻是一般的閱讀情形,並未曾專就國語一科講話。諸君聽了也許會說我的講話不合教育部所定的範圍條件吧。我得聲明,我不承認有許多獨立存在的所謂國語科的書籍,書籍之中除了極少數的文法、修辭等類以外,都可以是不屬於國語科的。我們能說《論語》、《孟子》、《莊子》、《左傳》是國語嗎?能說《紅樓夢》、《水滸》、《三國演義》是國語嗎?可是如果從形式上著眼,當作語言文字來研究,那就沒有一種不是國語科的材料,不但《論語》、《孟子》、《莊子》、《左傳》是國語,《紅樓夢》、《水滸》、《三國演

義》是國語,諸君的物理教科書、植物教科書也是國語,甚至於張三的賣田契、李四的家信也是國語了。我以為所謂國語科,就是學習語言文字的一種功課;把本來用語言文字寫著的東西,當作語言文字來研究,來學習,就是國語科的任務。所以我隻講一般的閱讀,不把國語科特別提出。這層要請諸位注意。

把任何的書,從語言文字上著眼去學習研究,這種閱讀,可以說是屬於國語科的工作。閱讀通常可分為兩種,一是略讀,一是精讀。略讀的目的在理解,在收得內容;精讀的目的在揣摩,在鑒賞。我以為要研究語言文字的法則,該注重於精讀。分量不必多,要精細地讀,好比臨帖,我們臨某種帖,目的在筆意相合,寫字得它的神氣,並不在乎抄錄它的文字。假定這部帖裏共有一千個字,我們與其每日瞎抄一遍,全體寫一千個字,倒不如揀選十個或二十個有變化的有趣味的字,每字好好地臨幾遍,來得有效。諸君讀小說,假定是茅盾的《子夜》, 如果當作語言文字的學習的話,所當注意的不該但是書裏的故事,對於書裏麵的人物描寫、敘事的方法、結構照應以及用辭、造句等等該大加注意,諸君讀詩歌,假定是徐誌摩的詩集,如果當語言文字學習的話,不但該注意詩裏的大意,還該留心它的造句、用韻、音節以及表現、著想、對仗、風格等等的方麵。語言文字上的變化技巧,其實並不十分多的,隻要能留心,在小部分裏也大概可以看得出來。假定一部書有五百頁,每一頁有一千個字,如果第一頁你能看得懂,那麼我敢保證,你是能把全書看懂的。因為全書所有的語言文字上的法則在第一頁一千字裏麵大概都已出現。舉例來說,文法上的法則,像動詞的用法、接續詞的用法、形容詞的用法、助詞的用法,以及幾種句子的結合法,都已出現在第一頁了。我勸諸君能在精讀上多用力。

為了時間關係,我的話就將結束。我所講的話,亂雜疏漏的地方自己覺得很多,請諸君代去求教師替我修正。關於中學國語科的閱讀,我幾年前曾發表過好些意見,所說的話和這回大有些不同。記得有兩篇文章,一篇叫做《關於國文的學習》,載在《中學各科學習法》(《開明青年叢書》之一)裏,還有一篇叫《國文科課外應讀些什麼》,載在《讀書的藝術》(《中學生雜誌叢刊》之一)裏,諸君如未曾看到過的,請自己去看看,或者對於我這回的講話,可以得到一些補充。我這無聊的講話,費了諸君許多課外的時間,對不起得很。

本文是向全國中學生作的廣播稿刊《中學生》第六十一期(193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