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精品選 教育雜談 5.(1 / 3)

夏丏尊精品選 教育雜談 5.

學習國文的著眼點

中學生諸君:這回我承教育部的委托,來擔任關於國文科的講演。講演的題目叫做《學習國文的著眼點》。打算分兩次講,今天先來一個大綱,下次再講具體的方法。

為了要使聽眾明了起見,開始先把我的意見扼要地提出。我主張學習國文該著眼在文字的形式方麵。就是說,諸君學習國文的時候,該在文字的形式方麵去努力。

所謂形式,是對內容說的。諸君學過算學,知道算學上的式子吧,“l+2=3”這個式子可以應用於種種不同的情形,譬如說一個梨子加兩個梨子等於三個梨子,一隻狗加兩隻狗等於三隻狗,無論什麼都適用。這裏麵,“l+2=3”是形式,“梨子”或“狗”是內容。算式上還有用“X”的,那更妙了,算式中凡是用著“X” 的地方,不拘把

什麼數字代進去都適合,這時候“l”“2”“3”等等的數字是內容,

“X” 是形式了。

讓我們回頭來從國文科方麵講,文字是記載事物發揮情意的東西,它的內容是事物和情意,形式就是一個個的詞句以及整篇的文字。文字的內容是各各不同的,同是傳記,因所傳的人物而不同,同是評論,有關於政治的,有關於學術的,有關於經濟的,同是書信,有討論學問的,接洽事務的,可以說一篇文字有一篇文字的內容,無論別人所寫或自己所寫,每篇文字決不會有相同的內容的。內容雖然各不相同,形式上卻有相同的地方,就整篇的文字說,有所謂章法段落結構等等的法則,就每一句說,有所謂句子的構成及彼此結合的方式,就每句中所用的詞兒說,也有各種的方法和習慣。此外因了文字的體裁,各有一定共通的樣式,例如,書信有書信的樣式,章程有章程的樣式,記事文有記事文的樣式,論說文有論說文的樣式。這種都是形式上的情形,和文字的內容差不多無關。我以為在國文科裏所應該學習的就是這些方麵。

國文科是語言文字的學科,和別的科目性質不同,這隻要把諸君案頭上教科書拿來比較,就可明白。別的科目的教科書如動物、植物、曆史、地理、算術、代數,都是分章節的,全書共分幾章,每章之中又分幾個小節,前一章和後一章,前一節和後一節,都有自然的順序,係統非常完整,可是國文科的教科書就不是這樣了。諸君所讀的國文教材,大部分是所謂選文,這些選文是一篇一篇的東西,有的是前人寫的,有的是現代人寫的,前麵是《史記》裏的一節,接上去的也許可以是《紅樓夢》或《水滸傳》的一節,前麵是古人寫的書信,接上去的也許會是現代人的小說。這種材料的排列,談不到什麼秩序和係統,至於內容,更是雜亂得很。別的科目的內容是以我們所需要的知識為範圍排列著的,植物教科書告訴我們關於植物的一般常識,曆史教科書告訴我們人類社會活動進步的經過,地理教科書告訴我們地麵上的種種現象和人類的關係,都有一定的內容可說。但是國文教科書的內容是什麼呢?卻說不出來。原來國文科的內容什麼都可以充數,忠臣孝子的事跡固然可以做國文的內容,蒼蠅蚊子的事情也可以做國文的內容,諸君試把已經讀過的文字回憶一下,就可發見內容上的雜亂的情形。國文科的內容不但雜亂,而且有許多不是我們所需要的。譬如說:現在已是飛機炸彈的時代了,我們所需要的是最新的戰爭知識,而在國文教科書裏所選到的還是單刀匹馬式的《三國誌演義》或《資治通鑒》裏的一節。我們已是二十世紀的共和國公民了,從前封建時代的片麵的道德觀念已不適用,可是我們所讀的文字,還有不少以宗祧貞烈等為內容的。我們是青年人,青年人所需要的是活潑勇猛的精神,可是國文教科書裏盡有不少中年人或老年人所寫的頹唐感傷的作品,甚至於還有在思想上、態度上已經明白落伍了的東西。國文科的教材如果從內容上看來,真是雜亂而且不適合的。有些教育者見到了這一層,於是依照了內容的價值來編國文教科書,他們預先定下了幾個內容項目,以為青年應該孝父母,愛國家,應該交友有信,應該辦事有恒,於是選幾篇孝子的傳記排在一組,選幾篇忠臣烈土的故事排在一組,這樣一直排下去。這辦法無異叫國文科變成了修身科或公民科,我覺得也未必就對。給青年讀的文字當然要選擇內容好的,但內容的價值,在國文科究竟不是真正的目的。

我的意思,國文科是語言文字的學科,除了文法修辭等部分以外,並無固定的內容的。隻要是白紙上寫有黑字的東西,當作文字來閱讀來玩味的時候,什麼都是國文科的材料。國文科的學習工作,不在從內容上去深究探討,倒在從文字的形式上去獲得理解和發表的能力。凡是文字,都是作者的表現。不管所表現的是一樁事情,一種道理,一件東西或一片情感,總之逃不了是表現。我們學習國文所當注重的,並不是事情、道理、東西或感情的本身,應該是各種表現方式和法則。諸君讀英文的時候,曾經讀過“龜兔競走”的故事吧。諸君讀這故事,如果把注意力為內容所牽住,隻記得兔最初怎樣自負,怎樣疏忽,怎樣睡熟,龜怎樣努力,怎樣勝過了兔等等一大串,而忘卻了本課裏的所有的生字難句,及別種文字上的方式,那麼結果就等於隻聽到了“龜兔競走”的故事,並沒有學到英文。國文和英文一樣,同是語言文字的科目,凡是文字語言,本身都附帶有內容,文字語言本來就是為了要表現某種內容才發生的,世間決不會有毫無內容的文字語言。不過在國文科裏,我們所要學習的是文字語言上的種種格式和方法,至於文字語言所含的內容,倒並不是十分重要的東西。我們自己寫作的時候,原也需要內容,這內容要自己從生活上得來,國文教科書上所有的內容,既亂雜,又陳腐,反正是不適用、不夠用的。我們的目的是要從古人或別人的文字裏學會了記敘的方法,來隨便敘述自己所要敘述的事物;從古人或別人的文字裏學會了議論的方法,來隨便議論自己所想議論的事情。

學習國文,應該著眼在文字的形式上,不應該著眼在內容上,這理由上麵已經說了許多,想來諸君已可明白了。有一件事要請大家注意,就是文字的內容是有吸引人的力量的東西,我們和文字相接觸的時候,容易偏重內容忽略形式。老實說,一般的文字語言的法則,在小學教科書裏差不多已完全出現了,諸君在未進中學以前,曾經讀過六年的國語,教科書共有十二冊。這十二冊教科書照理應該把一般的文字語言的法則包括無遺。可是據我所知道的情形看來,似乎從小學出來的人都未能把這些法則完全取得。這是不足怪的,文字語言具有內容形式兩個方麵,要想離開內容去注意它的形式,多少需要有冷靜的頭腦。小學國語教科書的內容更不同,總算是依照了兒童生活情形編造的,內容的吸引力更大,更容易叫讀的人忽略形式方麵。用實在的例來說,依年代想來,諸君在小學裏學國語,第一課恐怕是“狗,大狗,小狗,大狗叫,小狗跳” 吧。這寥寥幾個字,如果從文字的形式上著眼去玩味,有單語和句子的分別,有形容詞和名詞的結合法,有押韻法,有對偶法,有字麵重疊法,但是試問諸君當時讀這課書,曾經顧著到這些嗎?那時先生學著狗來叫給諸君聽,跳給諸君看,又在黑板上畫大狗畫小狗,對諸君講狗的故事,諸君心裏又想起家裏的小花或是間壁人家的來富,整個的興趣都被內容吸引去了,哪裏還有工夫來顧到文字形式上的種種方麵。據我的推測,諸君之中大多數的人,在小學裏學習國語,經過情形就是如此的。不但小學時代如此,諸君之中有些人在中學裏讀國文的情形恐怕還是如此。諸君讀到一篇烈士的傳記,心裏會覺得興奮吧。讀到一篇悲情的小說,眼裏會為了流淚吧。讀到一篇幹燥無味的科學記載,會感到厭倦吧。這種現象在普通讀書的時候是應該的,不足為怪,如果在學習文字的時候,要大大地自己留意。對於一篇文字或是興奮,或是流淚,或是厭倦,都不要緊,但得在興奮、流淚或厭倦之後,用冷靜的頭腦去再讀再看,從文字的種種方麵去追求,去發掘。因為你在學習國文,你的目的不在興奮,不在流淚,不在厭倦,在學習文字呀。

竟有許多青年,在中學已經畢業,文字還寫不通的,其原因不消說就在平時學習國文未得要領。文字的所以不通,並不是缺乏內容,十之八九毛病在文字的形式上。這顯然是一向不曾在文字的形式上留意的緣故。他們每日在國文教室裏對了國文教科書或油印的選文,隻知道聽教師講典故,講作者的故事,典故是講不完的,故事是聽不完的,一篇一篇的作品也是讀不完的。學習國文,目的就在學得用文字來表現的方法,他們隻著眼於別人所表現著的內容本身,不去留心表現的文字形式,結果當然是勞而無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