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
前兩天探討了一下有關流行音樂領域中有關抄襲的一些問題。尤其是有關作品抄襲的判定標準,引發了網友們的討論。我國的法律確實沒有對如何認定抄襲作出法律的判定,因為業界也沒形成共識嘛。
沒關係,對網友提出的疑似抄襲的作品作出分析和判斷,整理成文。希望能引發有關流行音樂抄襲問題的一些關注和討論。看來大家都是飽受抄襲爭議迷惑的人呢。掃了一眼,發給歌裏咖最大的就是郭敬明老師的《小時代》主題曲《時間煮雨》。
有網友說《時間煮雨》疑似抄襲了由日本作曲家武部聡誌作曲、編曲,女歌手一青窈(YoHitoto)演唱的《風箏》。先查了查這首《風箏》,是一青窈早之前發布的一首單曲。
台灣歌手蔡淳佳取得翻唱授權後請梁文福重新填詞,製作成了《等一個晴天》,並收錄在其同名新歌精選集中。
然後再聽到在這之後發布的《時間煮雨》,和前兩首幾乎一模一樣呢!不過光有結論還不行,把分析和論證的過程寫給你們看。
嚴謹一點,說一下譜子。《風箏》和《等一個晴天》的旋律比對譜,《風箏》是降b小調、C大調互切,《等一個晴天》和《時間煮雨》(鬱可唯版)都是a小調、C大調互切。
可以看出,蔡淳佳的版本對旋律線作出了少許調整。一方麵,用切分音調整了音符位置,讓前一小節的和弦音延留到後一小節,推遲了結尾主音的出現時間,使律動出現了變化。同時,對原曲中的部分符點和十六分音符進行了合並,調整了旋律形態。
而蔡淳佳在一青窈原版上基礎上作出的修改,幾乎全部出現在了《時間煮雨》中,所以基本可以確定《時間煮雨》抄襲的對象是《等一個晴天》,而不是《風箏》,抄都沒抄到原版呢。
同樣為了比對方便,選用了鬱可唯的版本,和蔡淳佳同為a小調、C大調互切。能肯定兩曲雷同主要基於三個方麵的雷同:和聲、旋律、結構。一條條展開說。
1、和聲
這曲子基本上兩拍一換和弦,在段尾偶爾出現四拍一換的情況。通篇看下來兩首歌的和聲基本相同,尤其是每小節的第一拍,也是小節內的最強拍的和弦,幾乎完全一樣。偶爾出現和聲的調整,也都會使用相同功能群裏的和弦。
2、旋律
《時間煮雨》對旋律進行了修改,想顯得不那麼雷同。比如主歌段,把句首第四拍弱起的兩個八分音符,挪到了第二拍的弱起,改編了句子長度。還比如調整了一些經過音的形態。可惜這些都是皮毛,關鍵位置都還維持了原樣。
當然,因為和聲沒有動嘛,和聲和旋律是有機統一在一起的。假如把關鍵和聲和旋律都改了,和前後文又銜接不上,再想盡辦法把它們調整順暢後,這基本上就是首新歌了。
基本上都在重拍位置,比如第一、第三拍,而且它們的音高和旋律走向還都一樣。就好像給小孩子畫的那種數字連線圖一樣,重要位置固定了,不管你怎麼連,最後出來的形態都差不多。重拍的位置和音高固定了,這其實就固定了和聲,再怎樣調整經過音裝飾音,旋律形態都不會有大變化的。
3、結構
大結構就不展開了,說個小細節。之前講過,大部分流行歌曲都會采用二段式的主副歌結構,在曲式上留給作曲者的發揮空間其實不多,所以作曲者們都會在小細節上做文章,比如把某段四句變五句啦,曲子中插一個兩拍的小節啦,寫一個三句的Pre-Chorus段等等,都是凸顯個性的小花招。
而《等一個晴天》中的這個小變化,也被原封不動地抄了過去,在A段結束後,增加了一小節,而且在小節延續了此前的C和弦,直到第四拍突然把和弦換成了G11,為了連接B段第一拍的C和弦。
注意,這曲子之前的部分隻會在第一拍和第三拍換和弦,唯獨在增加了的小節內的第四拍,換了一次和弦。世界上是沒有這樣的巧合的。譜子分析完了,曲子的雷同已經是無可辯駁的事實了。咱們再來聊聊侵權的事。
首先,《時間煮雨》肯定是侵權了,因為在QQ和蝦米音樂中,吳亦凡和鬱可唯的版本裏都注名了作曲者是“劉大江”。而蔡淳佳的官方翻唱版本裏,作曲者是“武部聡誌”。這已經侵犯了原作者的署名權。
有意思的是,像百度百科這種用戶可以隨時修改內容的網絡詞條裏,《時間煮雨》的譜曲者已經被修改成為了武部聡誌,不知道是哪位熱心朋友所為。不過“劉大江”詞條裏的作品欄中,還列著《時間煮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