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與航海 3.(1 / 2)

造船與航海 3.

鄭和船隊編製情況

鄭和下西洋是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軍事組織進行編成的,在當時世界上堪稱一支實力雄厚的海上機動編隊。

鄭和船隊的編隊人數眾多,船員海航經驗豐富,船隻種類齊全,船隊分工井然有序,船隊隊形合理,組織指揮與通訊聯絡完備。是一支航海技術全麵,工作效率高的船隊。

鄭和下西洋船隊,是根據海上航行和擔負的任務,采用軍事組織形式組建的。鄭和下西洋的人數眾多,每次人數都在2.7萬人以上。

航海人數的多少,反映了一種實力,尤其是在古代社會,它需要各方麵物質保障。鄭和船隊能組織起這樣的人數,反映了明代軍事組織的實力。

隨鄭和下西洋的穆斯林,是鄭和船隊中的重要隨員。他們都在航海事業中做出了很可貴的貢獻。

馬歡是浙江會稽人,回族。因才幹優越,通曉阿拉伯語,以通譯番書的身份,先後隨鄭和進行了第四、第六和第七次3次遠航。他編寫的《瀛涯勝覽》,記述了占城、爪哇等國的疆域地理、風俗物產及曆史沿革,為這幾次遠航留下了珍貴的文字資料。

據《瀛涯勝覽》記載,鄭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時,曾選差懂阿拉伯語的7個通事,帶麝香、瓷器等物到麥加,往返一年,買得各色異寶,並畫《天堂圖》真本回京。麥加國王也差使臣將方物獻給明朝朝廷。

鄭和所率領的船隊是一支特混艦隊,最多時有200多艘,是15世紀世界上最大和最完備的船隊。船隊的船舶種類大致可分為寶船、馬

船、糧船、坐船、戰船和水船6種。寶船是船隊中最大的最主要的船舶,相當於當今旗艦或主力艦,為領導成員和外國使者所乘坐,為船隊的核心。馬船又稱“馬快船”,是大型快速水戰與運輸馬匹等軍需物資的兼用船。糧船主要用於運輸船隊所需糧食和後勤供應物品,使船隊沿途能得到充分的補給,相當於今日的生活補給船。坐船全稱“戰座船”,是船隊中的大型護航主力戰船,為軍事指

揮人員及幕僚乘坐。也可作為分遣護航艦隊中的指揮船。戰船船型比坐船小,為專任護航和作戰之用。水船為專門貯藏、運載淡水用的輔助船。作為一個載有2.7萬多人的船隊,必須有嚴密的編製、科學的分工

與管製,才能嚴整有序。

據《瀛涯勝覽》記載,鄭和第四次下西洋時,其船隊人員有:官校、旗軍、勇士、通事、民梢、買辦、書手,通計

2.767萬人。

這裏所記的,側重於領導管理人員。而祝允明在《前聞記》中“下西洋”條所記的隨行人員,則側重航行技術人員的分工,計有官校、旗軍、火長、舵工、班碇手、通事、辦 事、書算手、醫士、鐵錨、搭材等匠,水手、民梢人等。

鄭和船隊的編隊,有大隊和分隊之分。大隊,即指全部船隊的編隊,分隊是指部分船舶的編隊。明代船舶編隊一般以5艘至10艘為一隊。大隊與分隊的編隊方法是比較靈活的,既可分,又可合,可在同一時間內分赴各地進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