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牧漁行業 5.(1 / 1)

農牧漁行業 5.

敲敲打打金銀銅鐵業

金銀匠是開打金鋪從事金銀飾品製作的人。銅匠是用銅板或黃銅板製造各種器件和修理各種銅器的人。鐵匠是一門古老的職業,他們以鐵為原料,隻憑手中的鐵錘,就能打造出各式各樣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

金銀銅鐵匠在舊日手工匠行當裏占有一席。金銀匠為別人打造飾品,銅匠和鐵匠為人們的生活敲打出各種實用器具。

在我國民間,開打金鋪從事金銀飾品製作的人俗稱“打金師傅”。因為金銀匠用的是榔頭、銼刀、剪刀和吹筒,這個稱呼很適合於他們。

民間打金工藝相傳始於春秋,盛於戰國。由於黃金具有柔軟、易加工的特征,以及自古以來,人們對金銀飾品的喜愛,使金銀製作得以成為一種職業,金銀街、鋪也隨之興起。

金銀匠是曆史悠久的舊行當,與其他的傳統行當不一樣,金銀匠是一門傳統的細致的手藝活,這種手藝沒有傳承,隻有學藝。

入行首先要拜師當學徒幹各種雜活,比如給金銀器鑄鉛、將金銀磚打成薄片、打磨、拉絲、組裝;然後師傅會適當交給一些刻花手藝,更多的學習要在一錘一錘的敲打和枯燥繁複的技工中度過,曆經數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出師。最後,那些悟性比較好的學徒才可以在金銀匠的活計上登堂入室。

一年四季,那些店鋪裏敲打金屬的“叮叮當當”聲響個不停,那種響聲,交織成美妙的樂曲,在時空裏流淌。

銅匠,顧名思義,是指用青銅、紫銅、黃銅作為原材料,鑄造和修理銅質用品的手工業者。使用的工具有風箱、火爐、鋼銼和小鉗等。銅匠作業之所以稱之為打製或打,是因為銅匠並不煉銅,隻是以銅板或銅片為原材料,用錘子之類的工具敲打出諸如銅壺、銅鍋、銅瓢、銅鏟、銅鑼、銅茶盤、銅鎖之類的器皿來,而與冶煉澆注之類的工藝無關。

銅匠按營業方式分,有兩種,一種是沒有作坊店鋪的銅匠,通常就是挑一副銅匠的挑子,早晨出門,走街串鄉。

一般來說,遊方銅匠,打製的多是居家過日子的小器皿,且以修修補補為主;另一種是有店鋪作坊的銅匠,經營就有規模了,打製物件,往往是成批量的,那生意做得好的,還往往有較為固定的客戶。

鐵匠用來打鐵的工具有:小鐵錘、大鐵錘、鐵夾和砧子等。其中的鐵夾用來夾燒熱了的鐵坯,砧子是鐵匠打鐵的平台。

鐵匠一般都有一個自己的鐵匠鋪,有一座用來煆燒鐵坯的火爐。在火爐的連接處有一個大的用手拉的風箱,主要用來控製火的溫度和力度,一般稱為掌控火候。

火爐所用的燃料有木炭和煤炭,對木炭和煤炭的要求比較高,100千克煤炭中大約隻有十來千克的煤可以用來打鐵,能夠打鐵的炭叫“鐵炭”。

一個鐵匠一般會帶一兩個學徒,學徒的主要工作是用一把比自己師傅大出五六倍的大鐵錘,幫助師傅把用來製作工具的被爐火燒熟了的鐵毛坯打成所需的形狀,在工具成形階段就沒有學徒的活了。

金銀匠、鐵匠、銅匠與冶鑄業,均尊太上老君為祖師,每逢農曆五月二十都要休假一天,聚會祭祀太上老君。那麼,為什麼要奉太上老君做鐵匠祖師呢?

相傳,太上老君有一手打鐵的好手藝,他鍛打的農具經久耐用,鍛打的兵器削鐵如泥。

有一天,一個人去向他討教經驗,隻見他打鐵的方法果然與眾不同,他打鐵不用鐵砧,竟然把燒紅的鐵塊,放在自己膝蓋上鍛打,他滿不在乎,可把前來求教的人嚇壞了!急忙問太上老君:“老師傅,您這般打鐵,不怕把自己的皮肉燒焦嗎?”

太上老君哈哈一笑,答道:“有什麼可怕的?燒紅的鐵塊燙去我一層皮,我就打去它一千層皮。” 最後,鐵器打成了,太上老君的膝蓋完好無損,地上卻留下了厚厚一層鐵皮。從此,鐵匠們便把太上老君奉為祖師爺,並在煉鐵爐上供奉太上老君的神像。不僅鐵匠拜太上老君為祖師爺,那些碗筷匠、磨刀匠、蹄鐵匠等民間手藝人,也都拜太上老君為祖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