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美術業 1.(1 / 2)

工藝美術業 1.

工藝美術是實用藝術的一種,是從手工業生產技術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部門後才形成的。它通常指的是在原材料外部形式上經過藝術的處理,並帶有明顯審美因素的日常生活用品、裝飾品這一類實用藝術。

我國古代的美術工藝,包括繪畫工藝、根雕工藝、泥塑工藝、玉器工藝、漆器工藝、編結工藝等。這些工藝,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藝術創作的基本形式,形成了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工藝文化。

豐富多彩的繪畫工藝

繪畫工藝是用各種材料,通過拚貼、鑲嵌、彩繪、鑄鍛、髹飾等工藝製成的圖畫。由於各個畫種的不同要求,在繪製工藝和質量要求上也有區別。工藝畫是相對獨立的工藝品,主要有壁畫、掛屏、屏風等藝術欣賞品。

我國工藝畫是從附屬於器物上的鑲嵌圖案發展而來的。早在商代已出現金銀錯,即在青銅器上鑲嵌金銀絲、片等組成的裝飾圖案。

戰國時期,“金銀錯”已很著名,並出現羽毛貼畫裝飾。這一時期,形成了彩繪、鑲嵌金銀箔、描金等髹飾技法。這些技法都被工藝畫所采用。

明代福建創製編織工藝與繪畫相結合的紙織畫。清代出現了不少工藝畫的新品類,如四川和浙江的竹簾畫、安徽蕪湖的鐵畫、福州的軟木畫等。

我國工藝畫在工藝方法上,可分為漆畫、繪畫工藝畫、拚貼工藝畫和其他工藝畫。我國是世界上產漆最多、用漆最多的國家,漆畫具有悠久的曆史。

浙江餘姚河姆渡發掘的朱漆碗,已有7000年的曆史。河南信陽長台關出土的漆瑟,彩繪有狩獵樂舞和神怪龍蛇等形象的漆畫,也有 2000餘年的曆史。

比較著名的還有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漢代漆棺上的漆畫,以及山西大同司馬金龍墓漆屏風畫和明清大量的屏風漆畫等。

漆畫既是藝術品,又是實用裝飾品,成為壁飾、屏風和壁畫等的表現形式。

漆畫之所以能夠立足於畫壇,關鍵在於它有獨特的美學品格,這個獨特的美學品格來自大漆的特性。

漆畫是以天然大漆為主要材料的繪畫,除漆之外,還有金、銀、鉛、錫以及蛋殼、貝殼、石片、木片等材料。入漆顏料除銀朱之外,還有石黃、鈦白、鈦青藍、鈦青綠等。

漆畫的技法豐富多彩,有刻漆、堆漆、雕漆、嵌漆、彩繪、磨漆等。因而使漆畫具有繪畫和工藝的雙重性。繪畫工藝畫是以繪畫為主要表現手法的工藝畫。包括瓷板畫、烙畫、竹簾畫、彩蛋畫等。

瓷板畫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顏料手工繪畫、上釉,再經高溫燒製而成的一種平麵陶瓷工藝品。瓷板畫可裝裱或嵌入屏風中,作觀賞用。

瓷板畫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期,而真正意義上的“瓷板畫”則出現在明代中期。

從清代中期開始,瓷板畫的發展走向了興盛。當時的瓷畫藝人致力於把紙絹上的中國畫移植到瓷器上,因此,瓷板畫受到了人們的青睞,成為重要的商品瓷。

瓷板畫品種多樣,有青花、青花釉裏紅、五彩、素三彩、鬥彩、粉彩、墨彩、淺絳彩等,圖案內容涉及麵廣,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蟲鳥、魚藻及吉祥圖案等,形製則有長方、圓、橢圓、多方、多角、扇麵等多種形製。

烙畫又稱“燙畫”、“火筆畫”,是用火燒熱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烙畫創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時,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

烙畫始見於西漢末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傳說,那時南

陽城裏有一位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是遠近聞名的烙花高手,無論是尺子、筷子,還是手杖、扇墜,經他一烙燙,各式各樣的人物、花鳥、山水、走獸,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精美絕倫,巧奪天工,人稱“烙花王”。

南陽烙花曾經被列為貢品,供宮廷禦用。從此,南陽烙花便蓬勃發展,名揚四 海。

關於南陽烙花起源的故事民間傳說很多,此處隻舉其一。

烙畫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可以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畫,因此烙畫既能保持我國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又可達到西洋畫嚴謹的寫實效果。使其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因而給人以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