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這件事就傳到大街小巷,鬧得沸沸揚揚,一傳十,十
傳百,都趕來張家打探。之後便讓張灶王的弟弟為大家畫灶王像,然後把畫好的灶王像分送給鄰舍。這樣一來,沿鄉流傳,家家戶戶的灶房裏都貼上了灶王像。
在民間傳說中,灶神上天向玉帝告什麼狀,天帝就會給人定下什麼懲罰。在東晉道教學者葛洪寫的《抱樸子》中說:
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一百日也。
也就是說,誰要是做了壞事被灶神知道,嚴重的要少活300天,輕微的也要少活100天。人們認為平白無故地丟掉幾百天的壽命,這種懲罰實在是讓人害怕。所以,人們祈福禳災的時候,對灶王爺都是恭恭敬敬。
隨著歲月流逝,臘月二十三貼灶王爺像,擺供品祭祀,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習俗,人們以此祈求闔家平安。自周代開始,皇宮就將祭灶風俗列入祭典當中,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人們還為此規定了許多行為規矩:不能用灶火燒香,不能擊灶,不能把刀斧放在灶上,不能在灶前講怪話、發牢騷、哭泣、呼喚、唱歌,不能將汙髒的東西放進灶內燃燒等等。而且在十二月二十三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稟報的日子,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也叫“謝灶”。
謝灶的日期也分階層,按民間習俗,官紳權貴在臘月二十三謝灶,一般平民百姓在臘月二十四謝灶,水上人家會在年臘月二十五舉行謝灶儀式。但是老百姓大部分會選擇臘月二十三謝灶,希望有貴氣。
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即甜而又黏的東西,如糖瓜、湯圓、麥芽糖等,意思是用這些又黏又甜的東西,塞灶神的嘴巴,讓他回上天時多說些好話,俗話說的“吃甜甜,說好話”,“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因此,祭灶神象征著祈求降福免災的意思。
在祭灶君的時候,要擺齊供品,焚香祭拜,然後第一次進酒,這時要向灶君誠心禱告,完了以後再進行第二次進酒,進第三次酒之後,把舊的灶君像撕下,連同金紙等一起焚燒,代表送灶君上天。這樣“送灶神”儀式便完成了。
送走神明後,在第二年的正月初四,有的說是除夕夜把灶神接回來,叫“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儀式很簡單,隻要在灶台上重新貼一張新的灶神。
對灶神的崇拜,反映了人們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警戒人們要遵守世間罰惡賞善的道德規律。這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奧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