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經驗 4.
李靖著《李衛公問對》
公元571年,李靖出生於一個官宦人家。他的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
刺史,後封永康公。他的父親李詮曾擔任隋朝的趙郡太守。李靖長得
儀表魁偉,一表人才。受家庭熏陶,李靖從小就很有“文武才略”。隋文帝後期,李靖開始進入仕途,先任長安縣功曹,後曆任殿內直長、駕部員外郎。他的官職雖然卑微,但其才幹卻聞名於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書牛弘稱讚他有“王佐之才”,左仆射楊素也撫著坐床對他說:“你終當坐到這個位置!” 605年至617年,李靖任馬邑郡丞,受太原留守李淵統轄。這時,由於隋煬帝的殘暴統治,各地的反隋運動風起雲湧。李淵也在太原起
兵,並迅速攻占了長安。
李淵的兒子李世民非常賞識李靖的軍事才能和過人的膽氣,他說服李靖加入他的幕府,成為他的得力幹將。
公元618年5月,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李世民被封為秦王。公元620年,李靖跟著秦王李世民東進,平定在洛陽稱帝的王世充。在平定過程中,李靖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立下了赫赫戰功,最後以軍功授任開府。從此,李靖開始嶄露頭角。
盤踞在湖北江陵的梁王蕭銑在李世民和李靖與王世充交戰時,派軍隊溯江而上,企圖攻取唐朝湖北宜昌峽州、巴、蜀等地,沒想到卻被陝州刺史許紹擊退。
為了削平蕭銑這一割據勢力,李淵調李靖赴夔州平定蕭銑。李靖奉命,率數騎赴任,在途經陝西金州時,遭遇鄧世洛率數萬人屯居山穀間抗衡。廬江王李瑗率兵進攻,卻遭到了慘敗。
李靖積極為廬江王李瑗出謀劃策,一舉擊敗了蠻兵,並且俘虜很多士兵。李靖率兵順利通過金州,抵達陝州。這時,由於蕭銑控製著險塞,再次受阻,遲遲不能前進。在陝州刺史許紹的幫助下,李靖的部隊得以進抵夔州。
李靖的部隊開進夔州沒多久,夔州就遭到了開州蠻人冉肇則率眾進犯。李靖率800士兵襲擊冉肇則營壘,將進犯的蠻兵打得大敗。李靖又在險要處布下伏兵,一戰而殺死冉肇則,俘獲了5000多人。
當捷報傳到京師時,唐高祖李淵立即頒下璽書,慰勞李靖說:“卿竭誠盡力,功績特別卓著。天長日久才發現卿無限忠誠,給你嘉獎賞賜,卿不必擔心功名利祿了。”
公元621年正月,李靖鑒於敵我雙方的情勢,向李淵上陳了攻滅蕭銑的十項計策,李淵高度讚揚了這十條計策。李靖組織人力和物力大造舟艦,組織士卒練習水戰,做好下江陵的準備。
這年八月,李靖調集軍隊聚集於夔州。這時,適值秋天雨季,江水暴漲,流經三峽的江水咆哮狂奔而下,響聲震撼著峽穀。蕭銑望著滔滔江水,哈哈大笑,他以為水勢洶湧,三峽路險難行,唐軍不能東下,於是沒有令士兵防備。
李靖的手下也大都望著滔滔的洪水而心生畏懼,他們建議李靖等洪水退後再進兵。李靖力排眾議,大聲說:
“兵貴神速,機不可失。如今軍隊剛剛集結,蕭銑還不知道,如果我們乘江水猛漲出師,順流東下,突然出現在江陵城下,正是所說的迅雷不及掩耳,這是兵家上策。縱然蕭銑得知我將出師的消息,倉促調集軍隊,也無法應戰,這樣擒獲蕭銑定可一舉成功。”
李靖毅然下令軍隊渡水進擊,載滿將士的幾千艘戰船沿著三峽,衝破驚濤駭浪,順流東進。蕭銑毫無防備,等發現情況不妙時,李靖大軍已經兵臨城下,無奈打開城門投降。
623年7月,原投降唐朝的起義軍將領杜伏威、輔公祏二人不和,輔公祏乘杜伏威入朝之際,占據丹陽,舉兵反唐。李淵命李孝恭為帥,李靖為副帥,率李績等七總管東下討伐。
輔公祏派大將馮惠亮率3萬水師駐守當塗,陳正道率2萬步騎駐守青林,從梁山用鐵索橫亙長江,以阻斷水路。同時,築造建月城,綿延十餘裏,以為掎角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