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 3.(1 / 2)

隋唐時期 3.

釉薄透明的五代十國瓷器

唐之後50年裏,我國麵臨分裂的局麵,北方由後梁、後唐、後漢、後晉、後周5個朝代先後統治黃河流域。南方各地存在著前蜀、吳、吳越、楚、南漢、荊南、後蜀、南唐、北漢等許多政權,曆史上稱為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期間陶瓷生產仍以越窯青瓷為主,越窯在南方浙江省餘姚、慈溪一帶,唐代屬越州管轄,故稱越窯。

越窯始自東漢,至唐、五代時是其鼎盛時期,主要燒造青瓷,並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成為南方著名的青瓷窯。

越窯所燒器物造型豐富,紋樣端莊秀麗,胎質細膩,釉色青中微帶黃色,釉質滋潤肥厚,如冰似玉,但五代時越窯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為吳越王錢氏禦用及貢品而被稱為“秘色瓷”。

這時的“秘色瓷”釉色青翠瑩潤,器壁薄,器形規整,口沿細薄,轉折處棱角分明,給人輕巧之感。

越窯青瓷的器物主要有杯、碗、盤、茶托、執壺、罐等。如五代越窯鳥式杯,高5.8厘米,口徑7.3厘米,足徑4.9厘米。鳥式杯仿漢代銅器式樣,敞口微斂,弧壁漸收,高圈足外撇。

杯外壁貼塑一飛鳥,頭部高出杯口,伸展雙翅,相對處飾鳥尾為柄。內外均施青釉,釉色青綠微閃黃色,釉麵有細小的開片紋。鳥身刻畫線紋、圓點紋,鳥尾畫直線紋。此杯造型新穎別致,所飾鳥兒栩栩如生,既是一件實用器皿,又是一件可供觀賞的藝術品,其獨到的審美意境耐人尋味。

再如五代十國精品青釉花口蓮花碗,口徑16.5厘米,高6厘米,器型端正工整,釉色微青,光亮滋潤,造型精美,蓮花形花口,為五代青釉精美瓷器。

五代時期的越窯青瓷釉麵光滑,釉層透明度好,造型趨於秀美,同時瓷器的裝飾也集中了以前的各種方法並加以發展,刻花、印花、畫花技術發展到了高度成熟的階段。

裝飾題材也進一步拓寬,其人物、鳥獸、花草一應俱全,矯健的各式蟠龍,翱翔天空的鶴、鳳、荷花、秋葵、牡丹花叢中比翼雙飛的鸚鵡以及錢塘江洶湧的潮水等。

刻畫人物的也很多,輪廓勾勒都很準確,線條流暢生動。蓮花瓣裝飾也異常豐富,有10多種不同形式與不同刻法。此外,五代瓷器還出現了裝飾有風景的畫麵。這些裝飾承襲了唐代金銀器和銅鏡、織繡的特點,花紋精美,構圖嚴謹,表現了五代青瓷的高度水平。

如越窯青釉刻蓮花紋盒,通高4.8厘米,口徑8.8厘米,足徑5.4厘米。盒直口,外撇圈足。盒蓋麵坦平,直口。蓋麵刻花,中心為一蓮蓬,外環蓮瓣一周,蓋邊與盒底中腰各有弦紋一道,盒裏外及足內滿釉,釉呈青黃色。

這件越窯刻花盒為五代時的瓷器精品,器物施滿釉,釉薄而勻,明顯與唐代越窯不同。其蓮瓣紋是越窯瓷器裝飾中最有代表性的紋飾,蓮瓣寬

厚肥碩,有的花瓣中還有脈絡,花瓣層次重疊者居多,單層者較少。

此盒所刻蓮瓣線條圓潤,刀工犀利,技藝嫻熟,富有真實感,顯示出越窯裝飾的發展與成熟。

與唐代執壺相比,五代執壺的構造更趨合理,特別是壺流明顯加長,便於實用,有一件五代越窯青釉執壺就是最好的例證,該壺高

19.7厘米,口徑9.7厘米,足徑7.6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