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晚期大量生產一種既有東方民族傳統風格、又充滿著濃鬱異國情趣的青花瓷盤,這種瓷盤的內壁6至8個開光,開光內繪各種不同的錦紋和結帶、瓔珞紋飾。盤心處繪雲龍、博古、雙鹿或其他題材。
這種器物在江西各地都有發現,這種被歐洲人稱為“嘉櫓”,日本人稱為“芙蓉手”的瓷器,是當時外銷瓷中的重要品種之一,為我國瓷器裝飾增添了新的內容與形式。
如萬曆青花開光花鳥紋盤,高3.7厘米,口徑21厘米,足徑14厘米。盤撇口,淺壁,塌底,圈足。通體用青花裝飾。盤心繪有花鳥紋,盤的內壁繪錦地開光8組,開光內繪花果紋,外壁開光內繪變形靈芝紋。圈足內施白釉,無款識。
天啟、崇禎時期瓷器的器型大多不規整,而崇禎時的器型不規整的現象較天啟時更為突出,一般的器物,胎體厚重,修胎粗糙,底足常常有旋削刀痕和重刮削痕,並且多有粘砂。而且,此時釉麵亮青程度明顯減弱,施釉稀薄。崇禎時,器口施黃色醬釉。
青花主要有4種不同色調,其中暈散和黑灰的與那種纖細輕淡的色調相差比較懸殊。崇禎時期,青花色調的暈散和走釉現象比天啟時更甚。此時青花瓷紋飾中多反映出日本風格,如扇麵紋、皮球花紋等。另外,這一時期盛行題詩聯句的風氣,尤其是豪放誇張的減筆寫意畫顯主,並且與萬曆那種密麻零亂的紋飾構圖,形成鮮明對比。
天啟器物款識很少,一般寫於器底,格式為“大明天啟年製”。崇禎時,從款識上看,有書官窯款識的,也有以隸書寫幹支紀年款的,此外,還多見隨意亂寫的“宣德”、“成化”、“嘉靖”等偽托前朝的年款。
明天啟朝曆時僅7年,傳世品數量極少,所以帶有明確紀年款的青花鍾實屬罕見珍品。如青花羅漢圖鍾,高19.6厘米,足徑14.5厘米。鍾為銅鍾式,頂置雙頭龍紐。
此器裏白釉無紋飾,器外通體都以青花為飾,鍾頂的舞部與邊部繪以纏枝花卉,腹部繪十八羅漢圖,肩部環刻陰文“大明天啟元年孟夏月造”銘。
此鍾形製係模仿周代青銅打擊樂器中的青銅鍾。其造型秀麗,線條圓滑流暢,龍頭鈕設計巧妙,使精巧的瓷鍾平添幾分莊重氣派。
鍾體潔白瑩潤的釉麵上,以工整細膩的淡描青花描繪十八羅漢圖,畫中人物或臥或立,各持法器,各顯神通,形象鮮明生動。此鍾在天啟青花大多畫意粗率的器物中堪稱精美之作。
明末清初時期,文學藝術繁榮,不僅為瓷器紋樣提供豐富的創作題材,而且還深刻影響著瓷器裝飾畫麵的藝術表現手法。
民窯瓷器上的許多人物畫中除了常見的嬰戲圖、八仙祝壽外,表現戲曲故事也特別盛行,《三國演義》《西廂記》《水滸傳》等作品中的內容比比皆是,這與明代萬曆以來帶有版畫的戲曲劇本的大量流行有關。
如崇禎青花人物紋缸,高14.5厘米,口徑19厘米,足徑9.5厘米。缸直口,平沿,深腹,腹下漸收斂,平底,底心略凹。內施白釉。外壁繪青花人物紋。山石掩映的軍帳前旌旗招展,大將呂布頭戴束發金冠,身穿百花袍,身後有一侍者,周圍站立幾名武士,手持兵器。
呂布對麵李肅手捧珍寶,獻給呂布,其身後的幾名隨從也各持寶物。周圍繪有旗幟、軍帳、城池、山水、草木等。外底素胎無釉無款識。此缸描繪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中的《饋寶說呂布》一節,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