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頭的細微變化也暗含玄機,上麵一對如意雲頭中兩朵主要的牡丹花心有特殊的變異,一朵加刻荷花,一朵處理成石榴,這樣就更強調了上麵一對如意雲頭的突出感,符合全盤重視空間變化的整體構思。此件金盤無論造型之精巧,紋飾之細膩,工藝之純熟,在元代金銀器中均不愧為代表之作,極為珍貴。
同墓中還發現有纏枝花果方形金飾件,長8.5厘米,寬7.9厘米,為腰帶飾件,表麵高浮雕纏枝花卉。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的烏蘭溝中有一座墓葬,墓中發現了蒙古汗國時期的金器和隨葬品。在眾多寶物中,最為珍貴的要數一套極為罕見的包金馬鞍飾。
這套黃金馬鞍飾,繼承了我國北方草原民族的傳統工藝,木質鞍體,鞍體外麵包鑲黃金飾片。馬鞍飾全部用金片模壓捶揲而成。
圖案都是浮雕式,中心是四曲海棠形開光,一隻瑞鹿靜臥於花草之中,四周裝飾花草紋。馬鞍飾就是由它上麵的紋飾而得名,叫作“臥鹿纏枝牡丹紋金馬鞍飾”。黃金馬鞍上捶揲出精巧的紋飾,甚至
在馬鞍上鑲嵌寶石,在愛馬的同時也顯示了馬主人的高貴。相傳忽必烈時期,一位嫁到汪古部的公主武功非常高強,經常在廣闊的錫林郭勒草原上縱橫馳騁,她就是海都王的女兒明月公主。
明月公主經常隨父親海都王南征北戰,還主動接受蒙古族傳統武士的訓練。明月公主從17歲起就隻用一件“臥鹿纏枝牡丹紋金馬鞍”裝配自己的坐騎,而且從未間斷過。
明月公主17歲的時候,參加了忽必烈舉辦的那達慕大會,武功高強的明月公主大獲全勝,引起了忽必烈的注意,沒想到汗國之內,還有這樣的奇女子,忽必烈賜給明月公主九九八十一件賞物,其中就有一副黃金馬鞍。
然而忽必烈原先準備的作為獎品的黃金馬鞍並不適合身材嬌小的明月公主。於是忽必烈命令汗國裏最有名的工匠重新打造一具適合公主身材的黃金馬鞍。
而看到麵前的明月公主宛如充滿靈性的神鹿時,忽必烈便特命工匠在金馬鞍飾上捶揲一隻瑞鹿,既喻吉祥也象征公主的美麗與靈性。
明月公主非常珍愛這件由自己最崇拜的人賜予的黃金馬鞍,幾乎與它形影不離。忽必烈很欣賞聰明美麗勇敢的明月公主,將她許配給汪古部裏最英勇的王子。
然而,明月公主出嫁後的第二年,她的父親海都王與忽必烈發生爭執,就在兩軍即將開戰的時候,明月公主騎著配以黃金馬鞍的戰馬來到兩軍陣前,請求停止作戰。突然,明月公主拔出寶劍在兩軍陣前自刎。所有的人都震驚了,就停止了戰爭。
失去了明月公主,忽必烈和海都王都陷入了悲傷,在美麗的錫林郭勒草原上厚葬了公主,並把她生前喜愛的臥鹿纏枝牡丹紋金馬鞍飾作為陪葬伴隨公主。這件“臥鹿纏枝牡丹紋金馬鞍”飾的發現,證實了那位美麗公主的存在,也讓人們仿佛看到了那位勇敢善良的明月公主的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