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兩周金銀器 18.(2 / 2)

玉葉則長5.2厘米,寬約3.2厘米,係用新疆和田所產羊脂白玉精工琢磨而成,晶瑩潤澤、溫柔細膩。葉片打磨細薄呈凹弧狀,僅厚約0.2厘米,分為8瓣。

有主脈一根,兩邊各有支脈4根,葉片正麵的葉脈琢成弧曲的凹槽,背麵的葉脈相應搓成凸棱,使葉片極具真實感,整片葉子的邊緣磋磨得圓潤光滑。

金蟬玉葉的製作技術十分複雜。金蟬采用了壓模鑄範、薄葉延展、鏨刻、焊接等工藝。玉葉汲取傳統的陽線、陰線、平凸等多種琢玉工藝,拋光細膩,薄胎圓潤,琢工精致,達到爐火純青的藝術境

界。整個畫麵構思奇巧,動靜結合,妙趣橫生,具有極高的鑒賞價值。

牛首山弘覺寺塔的塔底層中央有一圓洞,洞內發現了一座明代鎏金佛塔,塔高35厘米,塔置須彌寶座上,座高16厘米。座正麵刻有二力士像,右刻雙獅戲球,左刻雙鹿鬥角,後刻雲龍。

塔座下枋刻有題記:“金陵牛首山弘覺禪寺永充供養”,背麵則是“佛弟子禦用監太監李福善奉施。”

鎏金佛塔有4個壺門,內有釋迦、韋陀佛像,上施有相輪、十三天、寶蓋、寶珠等。

塔內須彌座上布置有一組佛像,須彌座內藏有珍珠、寶石、水晶、瑪瑙、玉石、骨灰等物。

整個鎏金塔安放在一個紅色砂岩雕成的須彌山形基座上,正麵凹下部位放銀棺金棺,內有一軀銅鑄鍍金釋迦涅槃像,方形石座的四角各放一個青瓷罐,其中一個青瓷罐內放有一顆老年人牙齒以及骨灰等物。實際上是由鎏金塔和砂石岩塔基及4個瓷罐合成一個“金剛寶座塔”。

朱棣的孫子,朱元璋的重孫明梁莊王朱瞻自,是仁宗昭皇帝朱高熾10子中的第九子,1424年被冊封為梁王,1441年“以疾薨”,享年30歲,“葬封內瑜坪山之原”。

梁莊王墓中最珍貴的金銀器,莫過於一件金累絲鑲玉嵌寶牡丹鸞鳥紋分心。挑心之下、髻前後口沿各簪一支者,名作分心。若再細分,則前者名前分心,後者名後分心。

分心的造型通常為十幾厘米長的一道彎弧,正麵上緣一溜尖拱,中心高,兩邊依次低下來,適如菩薩冠或仙冠的當心部分。背麵或從垂直方向接一柄扁平的簪腳,或作出幾個扁管用以貫穿兩端係帶子的銀條。

就裝飾題材而言,以王母、觀音等仙佛作為主題紋樣,其流行大約始於明中期,此前則以牡丹鳳凰等花鳥題材為多。

梁莊王墓的分心隻有一件,從同出其他首飾的組合情況來看,以將它認作前分心為宜。它用金累絲做成卷草紋的底襯,正麵做出嵌玉的邊框和抱爪。邊框周圍是金累絲的花葉和18個石碗,內嵌紅、藍寶石和綠鬆石。